箭桥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测试高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左传》记载:公元前605年郑国大夫子公参加国君的宴会,正值食用罕见的鼋(大甲鱼,楚人奉献)汤,郑灵公赐大夫食用,独“子公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当年夏天,子公“弑灵公”。在上述事件中()
A.楚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记载者冲破了传统价值观念
C.传统宗法制度失去了功能D.君臣都存在一定的失礼行为
2.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3.如表是五代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政权 存在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建立者身份
后梁 907-923年 开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洛阳 李存勖 沙陀族,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年 开封 石敬瑭 沙陀族,成德、天平军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开封 刘知远 沙陀族,天雄军节度使.枢密使
后周 951-960年 开封 郭威 忠武军、河东节度使
A.定都开封成为统治者的共识 B.节度使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C.北方民族矛盾日益尖锐D.统治者缺乏稳固政权的有效举措
4.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5.北宋咸平三年,宰相张齐贤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几乎摔倒在殿上。御史中丞弹劾其失仪。张齐贤自辩系饮酒御寒至醉,并顿首谢罪。宋真宗说:“卿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宪,朕不敢私”,遂免其相。这一事件说明宋代
A.监察职能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B.御史中丞权力超越宰相
C.崇文抑武治国策略进一步得到落实D.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6.乾隆年间清廷编修的《清史列传》中,把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均编入了《贰臣传》,把史可法等当初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此举意在()
A.重新审定明朝降臣的历史贡献 B.强化传统观念维护专制统治
C.为本朝修史确立新的指导思想D.重新确立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7.严复被誉为国内最懂西学之人,自英国留学归国之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却一直要为一个举人的名义,在福建和京师两地奔波参加考试,直到科举被废也没有考上。这表明
A.严复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 B.近代教育呈现新陈代谢特征
C.近代教育转型的曲折渐进D.严复受“中体西用”观的影响
8.1951年,周恩来指出,“凡依靠人家而不靠自力更生的决不能自强,凡自主者才有前途。”他意在强调
A.为工业化奠定基础B.建设思想的中国化
C.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D.为抗美援朝作广泛动员
9.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调节的辅助性作用不可缺少,并指出要有步骤地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这表明党和政府()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积极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C.意在摆脱传统经济模式 束缚D.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0.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各抒己见的场合。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入侵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公民大会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决定。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B.公民的执政能力缺失
C.具有强烈人治色彩 D.直接民主具有随意性
11.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12.12世纪,欧洲封建贵族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金钱已经开始腐蚀领主与封臣的关系,贵族与国王对封臣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商队和领薪官员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主要因为
A.封君封臣制度的解体 B.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
C.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D.商业革命的发生扩展
13.1921年5月,苏俄与德国签署贸易协议,1922年4月,两国又签订《拉巴洛协定》。根据协议,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经贸关系,相互放弃战争赔偿。苏俄这一举措意在
A.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 B.集中力量解决国内战争
C.引进德国技术加快工业化建设D.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14.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飞机制造业、军火业、造船业等军需企业予以彻底摧毁、拆除。1952年,美国却将战后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这基于
A.日本民主化改革失败 B.日本军部法西斯抬头
C.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D.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
15.如图为1929-1937年间美、苏、德、英、法等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的比重对比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B.计划经济优势显现
C.重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D.率先摆脱经济危机
16.二战后,德法两国对共编教科书展开了长期 交流,经历了近六十年的筹划,在两国政府和首脑的推动下,出版了完整的三册历史教科书,并被两国中学采用,其过程和成果是跨国共编教科书的典范。德法共编教科书旨在
A.逐步消解两国政治隔阂 B.防止美国文化渗透
C.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D.促进公民素质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农村,地方各级政府的苛捐杂税,其名目之繁多,不胜枚举。“基层小官的权力已经像通货一样膨胀了”,“他们的成风随时可以叫老百姓喘不过气来”,“粮官的舞弊、中饱、浮收、苛扰,在现政治制度下更是司空见惯,无足为怪”。此外,强制性拉丁(征兵征徭),弄得鸡犬不宁,远近骚动,把“饥饿的农民,用血腥的鞭子,赶到内战的前线”。
-摘编自冯巧霞《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农村与农民-以农民赋役与灾荒为研究视角》
材料二1946年底,太行山根据地平顺县西沟贫农王四则的一番话生动描述了该村土改后的生活情景:“过去俺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疙瘩衣裳(补丁落补丁),全家人伙盖一条被子,用玉菱杆围起来就顶房子住。现在,一个人盖一条被子,能铺块毡子,冬天还有件棉袄子,今年又盖了三间新房子。”在逐步推进土改的过程中,旧有思想观念受到猛烈冲击,特别是长期存在的陈规陋习得到纠正,妇女的婚姻自主意识也在日渐增强。
-摘编自郝平《解放战争时期老区土改与乡村社会变化-以太行解放区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三1947年,毛泽东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摘编自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农民生活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解放区农村社会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京城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店铺、旅舍、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了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东京作为人烟浩闹之地,人物凑集......流氓无赖横行于街巷之中,加上一些逃兵、无赖等亡命之徒,组成不少团伙,使得恶性案件频频发生。当时,京城的地方府衙主要职能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其所受理的治安案件范围包括中央各部门。军巡铺是东京基层的治安机构,其职责除了夜间巡逻和处理治安事件外,还负责消防等事务。
-摘编自杨瑞军《北宋东京治安制度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批新式特殊警种如路巡(铁路警察)、河巡(水警)、马巡(骑警)、暗巡(便衣警察)以及消防警察设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城乡治安管理模式。同时治安学术界对西方、日本警察制度的介绍和研究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办警政”的思想氛围,这促进了清政府当局 1901年在北京开设警务学堂,成为我国近代开设警察教育的先河。学堂从成立到1912年11月截止,6年中共招收了10期学员,毕业600多人。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全省各地充任巡长和警士。
清末新疆地区面临着英、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而激烈的渗透和掠夺,新疆地方政府为了达到“重在联络乡村,互相保卫”,“共保治安”的目的,于 1909年8月在迪化设立了高等巡警学堂。1909年3月,清政府驻藏大臣联豫奏请清政府在西藏南部门户的江孜、亚东商埠设立巡警,使西藏出现了现代化的军队。
-摘编自董纯朴《中国近代治安历史特点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东京治安管理制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警察制度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的养生术最早可以追溯至尧舜禹时代。就中医养生思想发展历史而言,先秦时期是中医养生学思想的萌芽期,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和道家有关生命与健康的论述为中医养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的问世,首次从医学角度论述养生问题,标志着中医养生思想的成形。其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历代医学家均秉承《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逐渐丰富了中医养生理论和实践,中医养生思想进入黄金发展期。宋金元时期,由于官方对医学的重视和不同医学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推动中医养生思想逐渐进入成熟期。到了明清时代,诸多医家对养生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使中医养生思想发展进入鼎盛期。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体液平衡”学说作为健康保养的指导原则,标志着西方养生思想的成形。古罗马时期灵气学派创始人阿西纽斯主张使用饮食、物理疗法调整体液来恢复体内灵气的平衡状态,由此来治疗疾病及日常保健。中世纪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愚昧的宗教统治、专制割据并且对科学技术发展毫不关心,西方医学进入“黑暗时代”。虽然阿拉伯医学延续了体液学说的思想,但是宗教的核心思想认为人的生老病死均由上帝掌控,这种唯心主义健康观导致西方养生保健思想发展陷入了近1000多年的停滞期。
-摘编自刘帅帅《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与实践的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西方养生思想存在差异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阶段 国际组织 概况
一 1945年 联合国 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1945年 世界银行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复苏与发展
1947年 关贸总协定 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二 1960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 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反对西方国家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以获得稳定收入
1961年 不结盟运动 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提出了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
1963年 非洲统一组织 高举反帝、反殖和争取非洲完全解放的旗帜。
1967年 东南亚国家联盟 弘扬平等和合作的精神,增进地区间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援助
三 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 提倡伙伴精神,支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
1993年 欧洲联盟 推进成员国经济和政治一体化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 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
在上述三个阶段中任选其一、以“时代变化和国际组织”为主题,展开阐述。(要求:写明所选阶段,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箭桥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A
17.(1)原因:政府赋税沉重;基层官员贪腐成风;政府强制拉壮丁;国民党发动内战。
(2)变化:农民分得土地;农民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发生改变。
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有利于解放区基层政权的巩固;推动了解放区移风易俗和妇女解放。
18.(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坊市制度被打破;人员流动大;多个机构相互制约(或答中央集权加强、机构臃肿);人身依附减弱;社会成员身份复杂;治安问题严重(或答犯罪频发)。
(2)新变化:职能专业化;警种多样化(或答数量增加);治安体系近代化;受到西方、日本警察制度影响;注重警察教育;注重维护边疆安全(或答承担了一部分军队的职能)。
影响:推动了中国警察制度的近代化;培养了新式警务人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或维护社会治安);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敌入侵。
19.(1)特点:长期性;传承性(或答连续性);渐进性;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官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医典籍的重视;学派众多,彼此争鸣。
(2)古代中国: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儒家思想中生命教育和健康理念的影响(或答儒家经典中和养生有关的具体思想,如仁者寿,君子三戒等);道家对长生的推崇(或答统治者追求长生)。
古代西方:政权割据、战乱频发;统治者的愚昧与忽视;科学技术的停滞(或答医学理论的滞后);宗教神学的束缚(或答更关注死后的世界)。
20.主题:二战后初期国际组织成立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阐述: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国际法也遭到极大破坏。二战后世界各国人民希望加强国际合作,从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联合国的成立汲取了国联的教训,《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 “大国一致” 原则。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制上具有了更强的可操作性,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维护经济秩序。
总结: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促进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