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请你来参加下列语文小活动。
1.字谜是汉字的一道风景线。请按照示例的思路,任选一条谜语,写出谜底。
示例
谜面: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解谜:“何可废也”意思是“何”字的“可”废掉,“以羊易之”就是换上“羊可
字。
谜底:佯。
A.谜面:他去也,怎把心放。
B.谜面: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选(
)谜底:(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但是有同学在默写时常将“烽”
写成“峰”,请结合汉字的构造方法,对这两个字加以区别。
3.汉字以其独特的构造、深远的意境而特立独行,细品汉字颇有趣味。请仿照示例,
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
示例1:趣:“走”过了一段旅程,才能“取”得成果,也是乐趣。
示例2:协:要“办”成一件“十”分成功的大事,必须靠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备选汉字:拓
途
位
4.诗文默写
(1)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2)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
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领联“气蒸云梦泽,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5)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王风·采葛》。而《诗经·郑风·子
衿》一诗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一日不见,
”
(6)《兼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白露为霜。”
(7)怡然不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
(8)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小语想用一副对联来表达同学们的少年之志,上下联的开头已写好,请你帮他用
剩下的六个短语把上下联续拼完整
对联短语:美丽人生
看我明朝入眼来少年学子令那六月追风去
上联:时光如梭
下联:自强不息
6.小语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戛(g)然而止
B.眼眶(kuang)
(2)容易写错的词:A,人情事故
B.幕然
(3)容易说错的话:A.“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
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B.煮沸时间超过10分钟的鸡蛋,尽管口感变老,维生素损失大,蛋白质也会变得
难消化。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一8小题。(4分2+2)
少年行
[唐]令孤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选自《唐诗三百首》)
【注释】①霞明:指良弓色明如霞。照霜:指利剑光照似霜。②河湟地:指当时的
唐朝西北边境地区。③不拟:不打算。
7根据诗歌画线句发挥想象,描绘少年出行的画面。
8.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诗人抒发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小题。(14分4+2+2+4+2)
【甲】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A(),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