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课时作业设计
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西亚 (第一课时)
夯基知识梳理
1.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其原因是( )
A.利于观看夜景 B.当地气温高,在屋顶住宿比较凉爽
C.为了避免大型野生动物的侵袭 D.降水少,屋顶是平的,方便住宿
下图为西亚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有关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阿拉伯国家” B.都位于波斯湾沿岸,水资源丰富
C.石油资源丰富,都是石油出口国 D.经济收入高,都是发达国家
3.下面图中与利雅得气候特征相符的是( )
A. B.
C. D.
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因地制宜,人地协调,是我们人类应树立的基本观念。完成下面小题。
4.阿拉伯人居住的地区气候炎热,阳光炽热,降水稀少。他们常常身穿阿拉伯白色长袍,主要目的是( )
A.遮风挡雨 B.反光透气 C.防寒保暖 D.防风擦汗
5.下列地区与其住房、服饰、主食、风俗习惯等相符的是( )
A.青藏高原—藏袍—青稞酒 B.内蒙古草原—蒙古包—赛龙舟
C.黄土高原—窑洞—主食大米 D.鄱阳湖—陡顶砖瓦房—赛马
“麦麦高铁”见证“中国智慧”,为沙特阿拉伯人民带来美好生活。下图为沙特阿拉伯气候类型及麦麦高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沙特阿拉伯的语言和宗教主要是( )
A.英语,基督教 B.英语,伊斯兰教
C.阿拉伯语,基督教 D.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7.修建麦麦高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A.地势高峻,高寒缺氧 B.高温缺水,风沙侵袭
C.靠近海洋,台风频发 D.炎热多雨,洪涝多发
沙特阿拉伯拟投资5000亿美元修建“NEOM城”,该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贫瘠的沙漠区,毗邻红海和亚喀巴湾,靠近经由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贸易航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沙特修建“NEOM城”所需的资金主要依赖于出口( )
A.木材 B.稻米 C.橡胶 D.石油
9.“NEOM城”选址在图示区域的主要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气候温暖湿润
C.地理位置优越 D.多贫瘠的沙漠
提优强化练习
2024年1月1日,金砖国家大家庭再添五个新成员(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埃塞俄比亚),金砖五国升级为金砖十国,金砖合作机制迈入新阶段。读“金砖十国分布图”和“光伏产业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沙特阿拉伯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为应对石油的枯竭,该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位于赤道,太阳辐射较强 B.沙漠地区,气温较高
C.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D.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11.金砖国家加强合作交流的意义包括( )
①推动经济全球化 ②扩大各国贫富差距
③促进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 ④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构建命运共同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图左为东南亚民居示意图,图右为西亚传统民居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西亚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
A.抵御严寒 B.增加安全性 C.隔热、防风沙 D.反射太阳光
13.两个区域的民居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宗教 B.气候 C.河流 D.地形
两河流域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中东长期以来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读两河流域聚落分布图和当地民居田,完成下面小题。
14.两河流域聚落形成的影响因素是( )
①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
②聚落分布地区气候适宜,降水丰沛
③该地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④石油资源也是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传统的交通方式也不同。下列属于该地的传统交通工具是( )
A.船只 B.骆驼 C.牦牛 D.马车
16.下列关于西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B.自古以来是东西交通枢纽
C.埃及地跨亚欧两大洲 D.联系亚、大洋、非三大洲
17.四位去西亚地区旅游的小朋友谈了他们在西亚地区的见闻,请你判断他们所说的哪个是假的( )
A.甲:我在世界最大的半岛上领略了冰雪世界的神奇,我还学会了滑雪呢
B.乙:我站在霍尔木兹海峡岸边,看到接二连三的巨型油轮驶过
C.丙:我在沙特阿拉伯旅馆住宿,晚上被安排在屋顶睡觉
D.丁:走在伊拉克的街头,高大的枣椰树随处可见
18.西亚地区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五海”中其实不是海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咸水湖泊的是( )
A.红海 B.地中海 C.黑海 D.里海
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阿峰会)于2022年12月9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下图为沙特阿拉伯位置示意图及利雅得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利雅得的居民喜欢穿白色长袍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防潮湿
B.白色好看,纯洁干净
C.气候炎热,光照强,白色对太阳光有反射作用
D.气候寒冷,防风保暖
20.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所产石油输往美国和欧洲西部最短的运输航线需经过( )
A.巴拿马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好望角 D.苏伊士运河
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2月18日在卡塔尔圆满结束。卡塔尔为举办这决赛事,新修建了多个体育场馆,并用清洁能源发电供给冷却系统,以调节环境温度,图为卡塔尔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卡塔尔的气候类型是( )
A. B.
C. D.
22.卡塔尔最具有优势的清洁能源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风能 D.潮汐能”
素养能力培优
23.某中学地理小组同学以“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中东具有主导地位的自然资源是石油,读图描述其主要分布特征。
(2)与石油相关的工业是中东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本区域石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图示意本区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比重(2020年),读图说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二 区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中东是世界石油输出最多的地区,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欧洲西部、美国和日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成为中东石油重要的输入国。请将中东石油外运路线框图填写完整。
① ;② ;③ 。
(4)结论:丰富的 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便捷的 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物资流动,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共同发展。
(5)拓展:中东是“一带一路”战略西部重要节点,与我国除了开展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等贸易交流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清洁能源实现区域联系,促进共赢。请列举一种可能的清洁能源。
24.【绿色世界杯——中国做贡献】在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中,中国新能源公交、光伏电站助力卡塔尔兑现绿色世界杯的承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读地图,知环境
(1)说出卡塔尔建设光伏发电站利用的自然资源。
(2)说出卡塔尔民居的特点。
探究二 找联系,说资源
目前波斯湾地区探明的油田近500个,其中包括20多个特大型油田。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最大油田,石油储量都超过了100亿吨。西亚绝大多数油井能够自喷,美国油井自喷率仅6%。西亚原油生产成本只相当于美国的1/7。
(3)说出西亚石油资源分布区,并归纳西亚石油生产的特点。
探究三 追热点,探原因
西亚长期以来局势动荡、战争不断,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地区之一。
(4)简述西亚地区长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8月28日,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深化媒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目前中欧班列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全境。图为“一带一路”沿线局部地区示意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的大洲A是 洲和B是 洲。其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海峡等。图中B大洲西邻 洋。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途经A大洲和C大洲的分界线④ 运河,沿线的甲地区有丰富的 资源,该资源运往中国最短海上运输路线需从① 洋,经过② 海峡进入③ 洋沿岸。
(3)分析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答出两点即可)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一周年。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我国深化与沿线国家的联系,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材料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蒙内铁路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独立以来建设的首条铁路,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建成通车近7年来,蒙内铁路为肯尼亚创造近5万个就业岗位。据专家估算,该项目对肯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2%。
(1)写出“一带一路”连接了哪几个大洲 ,其中陆上“一带一路”经过的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 。
(2)景观图为“一带一路”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选取其中一项分析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分析“一带一路”对中国和肯尼亚的经济发展分别有何促进作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西亚(第一课时)
夯基知识梳理
1.B【解析】沙特阿拉伯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夜晚为了凉快,人们常将床铺安排在屋顶上,B正确。与利于观夜景、避免大型野生动物的侵袭无关,降水少屋顶是平的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2.C 3.A
【解析】2.沙特阿拉伯属于阿拉伯国家,居民多阿拉伯人,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因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A错误。都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B错误。都是产油国,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C正确。都是发展中国家,D错误。故选C。
3.利雅得为热带沙漠气候。图A全年炎热干燥,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图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图C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C错误。图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D错误。故选A。
4.B 5.A
【解析】4.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地区,西亚和北非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当地阿拉伯人多喜欢穿白色的长袍,头上围着头巾,白色可以反射较强的太阳光线,长袍可以阻挡强劲的风沙,主要目的是反光透气,B正确;防寒保暖、防风擦汗、遮风挡雨不是阿拉伯人身着白色长袍的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
5.青藏高原服饰为藏袍,以青稞酒为主食;内蒙古高原传统民居是蒙古包,风俗习惯是赛马;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主食是面食;鄱阳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传统民居是陡顶砖瓦房,传统体育项目有赛龙舟,BCD错误,A正确;故选A。
6.D 7.B
【解析】6.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地区,西亚地区主要的语言是阿拉伯语,主要的宗教是伊斯兰教,D正确;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ABC错误。故选D。
7.“地势高峻,高寒缺氧”不符合沙特阿拉伯实际情况,沙特阿拉伯地形以高原等为主,且纬度较低,气候炎热,并非高寒缺氧环境,A错误;从图中可知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所以高温缺水是面临的困难之一;同时沙漠地区多风沙,风沙侵袭会给高铁修建带来诸多困难,如掩埋铁路、侵蚀设备等,B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海、红海沿岸,该区域不是台风频发区,C错误;“炎热多雨,洪涝多发”与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特征不符,其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D错误。故选B。
8.D 9.C
【解析】8.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西亚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西亚各国所产石油的90%供出口,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中东地区各国的财富主要来自于石油,因此沙特“NEOM城”修建所需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出口石油,故选D。
9.根据材料,“NEOM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贫瘠的沙漠区,毗邻红海和亚喀巴湾,靠近经由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贸易航线,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C正确。图中“NEOM城”所在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地势起伏大,且该地属沙漠广布,气候干旱,ABD项不是该城的优势,故选C。
提优强化练习
10.C 11.A
【解析】10.沙特阿拉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A错误;沙特阿拉伯发展光伏产业与气温高低无关,B错误;沙特阿拉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C正确;沙特阿拉伯发展光伏产业与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无关,且不是自然条件,D错误。故选C。
11.金砖国家加强合作交流的意义有: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构建命运共同体,①③④正确;金砖国家加强合作交流并不会扩大各国贫富差距,②错误,故选A。
12.C 13.B
【解析】12.西亚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辐射强,风沙多,其房屋特点是墙厚,墙厚可以隔热;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C符合题意,ABD错。故选C。
13.东南亚为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民居建筑风格有利于通风散热和排水;西亚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房屋为平顶,窗小为了防风沙,两地气候不同,建筑风格不同,B正确;两地建筑风格受宗教、河流和地形影响较小,ACD错。故选B。
14.C 15.B
【解析】14.两河流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河流沿岸地区有水源,聚落较多,①正确,②错误。该地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可以适应当地热带沙漠气候,既能减少热量进入室内,也能减少风沙的影响,③正确。当地经济以开采石油为主,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聚落较多,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两河流域位于中东地区,该地区多为干旱和半干旱的沙漠环境,骆驼是当地最为适合的传统交通工具,因其耐旱、耐高温,且可以长途跋涉,B正确。船只在河流航行较多,但因两河流域内陆沙漠地带较多,船只不及骆驼常用于陆路运输;牦牛适应高寒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马车是一般平原地区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在沙漠地带不及骆驼适应性强。ACD错误。故选B。
16.B
【解析】【小题1】西亚地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A错误;西亚地区自古以来是东西交通枢纽,B正确;埃及是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国家,C错误;西亚地区联系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D错误。故选B。
17.A
【详解】西亚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不可能出现冰雪世界或适合滑雪的环境,A错误;霍尔木兹海峡是西亚地区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连接着波斯湾和阿曼湾,是许多巨型油轮的必经之路,可以看到接二连三的巨型油轮驶过,B正确;沙特阿拉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且降水稀少。在炎热的夜晚,屋顶通常比较凉爽,因此当地人有时会在屋顶睡觉以避暑,C正确;伊拉克是西亚地区的一个国家,其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枣椰树的生长。枣椰树在当地是常见的植物,D正确;故选A。
1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地区地处“五海三洲”之地,三洲指亚洲、欧洲和非洲,五海指阿拉伯海、地中海、红海、黑海和里海。其中,里海不是海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咸水湖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C 20.D
【解析】19.从利雅得气候统计图可知,该地气候炎热干燥,A错误;“白色好看,纯洁干净”不是居民选择白色长袍的主要原因,B错误;当地气候炎热,光照强,白色对太阳光有反射作用,能减少热量吸收,C正确;“气候寒冷,防风保暖”与当地炎热气候不符,D错误。故选C。
20.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与沙特阿拉伯石油输往美国和欧洲西部的航线无关,A错误;马六甲海峡主要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中东石油运往东亚地区的重要通道,B错误;好望角位于非洲南端,当大型油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会绕道好望角,但不是最短航线,C错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沙特阿拉伯石油经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可运往欧洲西部和美国,是最短运输航线,D正确。故选D。
21.B 22.B
【解析】21.读图可知,卡塔尔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A气候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多,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B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B正确;C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是热带草原气候,C错误;D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D错误。故选B。
22.卡塔尔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稀少且流量小,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水能不是其优势清洁能源,A错误。卡塔尔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晴天多,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所以太阳能是其具有优势的清洁能源,B正确。虽然沿海地区可能有风,但相比太阳能而言,其稳定性不如太阳能,且在当地的资源优势体现不如太阳能明显,C错误。卡塔尔所在海域潮汐能资源相对不突出,开发条件并不优越,不是其优势清洁能源,D错误。故选B。
素养能力培优
23.(1) 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 储量大、产量大、出口量大
(3) 霍尔木兹 马六甲 苏伊士
(4) 自然资源 交通运输或海洋运输
(5) 太阳能
【详解】(1)仔细观察中东地区自然资源分布及运输路线图,图中清晰标注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区域,从而得出答案。
(2)认真读取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比重图中的数据,对比分析储量、产量、出口量占比,得出中东石油在这三方面的优势特点。储量大、产量大、出口量大。
(3)中东石油输出路线中,从波斯湾运往欧洲西部,要经过①霍尔木兹海峡;运往日本,需经印度洋、②马六甲海峡、太平洋;运往美国,会经过印度洋、红海、③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这是基于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世界主要海上运输通道分布来确定的。
(4)结合探究一可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从探究二中东石油外运路线可知,便捷的交通运输(尤其是海洋运输)促进区域间物资流动,加强区域联系实现共同发展。
(5)中东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所以太阳能是一种可能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
24.(1)太阳能
(2)墙厚、窗小、平顶
(3)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石油生产特点:储量大、埋藏浅、成本低、出油多、油质好。
(4)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西亚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民族矛盾复杂,宗教之争由来已久;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储油区,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丰富的石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焦点;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极端缺乏,水资源争夺成为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详解】(1)卡塔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拥有高质量的太阳能资源,每年每平方米的太阳能发电量可超过2000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这种丰富的光照资源使得卡塔尔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生产光伏电力的国家之一。
(2)读图可知,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多沙尘暴。墙厚窗小的设计既可以防风沙,又有助于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平顶反映了降水稀少。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卡塔尔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西亚石油生产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成本低、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
(4)从地理位置看,西亚处于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从资源分布看,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丰富的石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焦点,同时水资源争夺成为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看,西亚各地区民族文化不尽相同,民族矛盾、宗教纠纷不断。综上所述,对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的争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等,都是该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
25.(1) 亚 欧 乌拉尔 土耳其 大西
(2) 苏伊士 石油 印度 马六甲 太平
(3) 加强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
【详解】(1)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A亚洲和B欧洲。其中A亚洲和B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等。图中B欧洲西邻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2)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途经A亚洲和C非洲的分界线④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沿线的甲中东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该资源运往中国最短海上运输路线需从①印度洋,经过②马六甲海峡进入③太平洋沿岸。
(3)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加强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提供更多贸易机会等。
26.(1) 亚洲、欧洲、非洲 莫斯科
(2)东南亚:此地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河道纵横,水上交通四通八达,居民大多依河而居,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阿拉伯半岛: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骆驼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3)中国:扩大出口市场、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强了亚欧非地区的合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肯尼亚:增加就业机会;建设及完善基础设施;使国家和地区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帮助肯尼亚培养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带来了经济发展机遇。
【详解】(1)读图可知,“一带一路” 连接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纬度从赤道向北北纬度数越来越大,北极是北纬90°,赤道向南南纬度数越来越大,南极是南纬90°。从地理位置看,莫斯科在沿线城市中纬度最高。
(2)东南亚: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这种自然环境使得水上交通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居民大多依河而居,船也就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例如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众多的河流为当地的居民出行、货物运输等提供了便利,水上市场也成为当地独特的经济和文化现象。
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骆驼因其耐旱、能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等特性,成为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骆驼可以适应沙漠中高温、缺水的环境,帮助人们进行长途的贸易往来和迁移等活动。
(3)对中国的促进作用:经济贸易方面,“一带一路” 倡议扩大了中国的出口市场,中国的产品可以通过 “一带一路” 沿线的交通网络和贸易合作机制,更便捷地进入沿线国家市场。同时,也吸引了沿线国家的外资进入中国,并且促进了技术引进,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方面,通过加强与亚欧非地区众多国家的合作,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区域联系方面,极大地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形成了更紧密的经济合作网络。不仅促进了贸易往来,还在产业合作、资源开发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文化交流方面,“一带一路” 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对肯尼亚的促进作用:就业方面,蒙内铁路等 “一带一路” 项目为肯尼亚创造了近 5 万个就业岗位,极大地缓解了肯尼亚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一项目帮助肯尼亚建设及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肯尼亚的交通运输能力,改善了物流条件,为肯尼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产业发展方面,“一带一路” 项目使肯尼亚的国家和地区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人才培养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帮助肯尼亚培养了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经济发展机遇方面,“一带一路” 为肯尼亚带来了经济发展机遇,据专家估算,蒙内铁路项目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 2%。该项目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材料、物流运输、旅游等,促进了肯尼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