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一单元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纷繁复杂的根本原因是( )
A.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同 B.各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C.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不同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本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必然原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永恒的规律,故选D。而A、B、C是具体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一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德国缔结“同盟条约”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C.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
答案:D
解析:
分析:日本在战前未参加军事同盟,A项排除。而据时间的先后排序和教材的叙述可知,D项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的焦点是( )
A.争夺欧洲霸权 B.争夺巴尔干半岛
C.争夺殖民地 D.争夺海上霸权
答案:C
解析:
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并超过英国,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加深,争夺海上霸权为此目的服务。而争夺欧洲霸权和争夺巴尔干半岛分别主要在法德和俄奥之间展开。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是( )
A.英、法、俄与德、奥、意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质”即透过表面现象而存在的因素,A、B、C三项都是表面现象,也是具体原因,只有D是根源,也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5.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的直接目的是( )
A.共同对付沙俄的威胁 B.帮助意大利争夺突尼斯
C.在全球与英国争夺殖民地 D.对抗法国的军事威胁
答案:A
解析:
分析: 1879年德与奥匈帝国之所以签订同盟条约,其直接目的是共同对付沙俄。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6.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带来的后果是( )
①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②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
③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④战争更加残酷,充满更大的危险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具体分析理解各项,如“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是指新通讯工具的影响。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下列关于科技与战争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武器装备更为先进 B.使作战空间更为广阔
C.为交战双方扩军备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D.科学家为战争的爆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D
解析:
分析:科学家进行科研的主观目的并非是为了进行战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8.一战前夕的欧洲,“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意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这不能表明( )
A.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民众积极支持战争
C.民族主义开始兴起 D.民族主义走向畸形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材料中看,极端民族主义泛滥成灾,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表明民族主义走向畸形,排除A、B、D三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9.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对外争夺市场的主要形式之一是(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占领殖民地 D.对外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依据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具体史实分析,占领殖民地是其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形式。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0.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的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企业间的联合 D.企业间的兼并
答案:B
解析: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核心知识的能力。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不包括 ( )
A.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 B.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C.对外扩张的目的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 D.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已结束
答案:D
解析:
分析: A、B、C三项都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点相符,而列强之间因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激烈,而并非结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2.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已丧失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当时英国尚未进行战争,军事力量明显削弱与事实不符,排除A项。三国同盟当时固然已经形成,但英国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所以B项排除。英国的霸主地位当时并未丧失,C项与事实不符,排除。只有英德矛盾急剧上升才使英国不得不与法、俄和好,共同对抗德国。D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全面认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
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3.下列新武器使战争突破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的是 ( )
①坦克 ②远程大炮 ③潜水艇 ④飞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具体分析各项所列武器的特点,可知潜水艇和飞机符合题干的要求。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4.有关20世纪初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军国主义浪潮在英国最为严重 ②极端民族主义是真正的爱国行为
③德国军国主义的兴起有其历史根源 ④极端民族主义掀起了战争狂热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军国主义在德国尤为严重而非英国,极端民族主义也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5.下列关于科技进步应用于军事领域的评述,错误的是( )
A.科技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B.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是主要原因
C.为世界规模战争创造了条件
D.使战争更为残酷,破坏性更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是由于人的主观因素,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点评: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 )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
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战爆发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此时西方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
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7.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各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C.俄国、奥地利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D.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战前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是俄国和奥匈帝国。奥地利是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裂后才出现的,因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点评: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18.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
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
A.阻止战争的爆发 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
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 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和平大会的主要任务看,这次会议将战争认作是一个国家的正当权利,因此B项符合题意。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9.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
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背景看,塞尔维亚是为了民族独立而战,因此带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是正义的,因此②表述错误,应排除。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0.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
A.俄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俄国 D.英国和德国
答案:D
解析:
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商业收入”以及“一战前”,依据所
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冲突激烈,故选D。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年代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1880 22.9 7.6 7.8 8.5
1913 13.6 8.2 6.1 14.8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1)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1 1/2 1/3 1/11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德两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
(2)材料二中,英、德两国所占殖民地的比重与其经济实力之比是否相符?这种状况会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不相符。帝国主义大国要重新瓜分殖民地。
(3)材料三中,德国军事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英、德两国关系有何影响?
答案:陆海军总兵力超过英国。这对英国的世界霸权特别是海上霸权形成了巨大威胁;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解析:
分析:本题围绕英德矛盾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应注意仔细对比数据,不难得出答案。第(2)问应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角度思考再作答。第(3)问可依据材料得出变化,在回答影响时应注意思维要发散。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 350 39 350
沙俄 2.6 1 740 3 320
法国 6 1 060 5 550
德国 16 290 1 230
日本 1 30 1 92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经济发展迅速的德国和美国占有的殖民地远远小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也小于老牌殖民国家俄国。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形成了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科学技术促进了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造成了列强之间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后起的德国经济发展超过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为了对付英法,德国加紧组建同盟国集团;英法为了各自的利益也寻求合作伙伴。这样便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解答第(1)问要分析材料数据,从工业总产值、占有的殖民地面积与人口方面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平衡。解答第(2)问要依据材料二说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解答第(3)问要联系所学知识综合说明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
时间 1870年 1900年
英国 32% 18%
美国 23% 31%
德国 13% 16%
法国 10% 7%
材料二 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
时间 国家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英里) 殖民地人口(百万)
1880年 英国 770 267.9
德国 - -
1899年 英国 930 309
德国 100 14.7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1875年,俾斯麦已准备发动侵法战争,但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俾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俄法“联盟的噩梦”经常使他忧虑。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
——以上材料均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地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变化:英国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地位下降,但海外殖民势力进一步扩大。关系:英国过分依赖于殖民势力,最终从资本、技术、设备方面影响了国内生产的发展,导致其世界工业地位的下降;而工业地位的下降反过来使英国更加重视和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导致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扩大。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阻止法俄接近”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表现: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影响: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解析:
分析:第(1)问要结合表格中的数字信息比较得出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地情况的变化,“关系”则从殖民地与英国工业发展的关系方面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所以第(2)问要结合三国同盟形成过程中的有关史实作答。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 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答案: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
措施:1879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82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2)根据材料二、三,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案:变化:由称霸欧洲大陆发展到争夺世界霸权。
原因: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超过英、法两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英德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互对峙和扩军备战;国际危机不断加剧,最终引发一战。
解析:
分析:第(1)问中的“核心”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明,“措施”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第(2)问中的“变化”应依据材料二中“凡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需要联系德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第(3)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引自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变化:英国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实质: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遏制德国,以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答案: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错综复杂,彼此之间勾结与斗争变幻无常;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其对外政策的制定是由经济地位的变化和各自侵略利益决定的。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英国对德国政策变化需根据材料得出,材料一反映1890年时英国与德国勾结反对法国,材料二反映1911年时英国因非洲殖民地问题与德国产生矛盾,反对德国,从而概括出答案要点。实质即背后隐藏的本质,在材料二中,英国表面上是维护法国利益,实际上是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第(2)问综合两则材料信息可知以英国为代表,列强之间关系反复无常、错综复杂,但其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质不会改变。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