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二单元
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凡尔赛体系的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战后需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和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结合巴黎和会召开的有关史实以及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可知,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国家实力对世界的一次重新瓜分。A、C、D三项都不能体现其实质。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陆军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只是20年的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凡尔赛体系( )
A.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尖锐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美国与日本争夺中国山东矛盾的尖锐
答案:C
解析:
分析:凡尔赛体系内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矛盾复杂尖锐,为以后冲突埋下了祸根,故C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3.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各国人民渴望世界和平 B.列强推行大国强权政治
C.战胜国力图重建战后秩序 D.俄国宣告建立苏维埃政权
答案:D
解析:
分析:A、B、C三项均符合史实,D项发生于一战进程之中的1917年,而巴黎和会召开于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时间不符。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4.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其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A.建立国际联盟 B.调整欧洲国家边界
C.签订对德和约 D.分配德国的战争赔款
答案:C
解析:
分析: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讨论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经过历时五个多月的争吵,1919
年6月28日签订对德《凡尔赛和约》,其成为构成凡尔赛体系的核心条约。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5.下图是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的情景,这是为了( )
A.迫使德国支付赔款 B.瓜分德国的殖民地
C.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D.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答案:D
解析:
分析:《凡尔赛和约》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规定德国不得拥有空军、坦克和潜艇等,故D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6.《凡尔赛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主要是指( )
A.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
B.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主义滋长
C.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
D.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德国由于受到苛刻的制裁,国内民族复仇主义滋长,为法西斯势力上台创造了条件。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烧毁柏林,吊死对方的每个将领,并索要莱茵河畔的大片领土。”在巴黎和会上,提出这一强烈要求的代表来自(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意大利
答案:B
解析:
分析:法国在巴黎和会上主张严厉制裁德国,题干信息应符合法国代表言论。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8.在巴黎和会上,英国积极推行自诩为“公平”的外交政策,英国的“公平”表现为( )
A.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B.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C.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D.索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答案:B
解析:
分析:英国打着“公平”的幌子,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企图用德国牵制法国,以实现“欧洲均势”,便于英国从中渔利。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9.英法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这两个国家的矛盾焦点是( )
A.巴黎和会的控制权之争 B.争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C.远东与太平洋地区利益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战后,英国企图坚持传统“欧洲均势”政策,以期实现其欧洲霸主地位,法国竭力
主张削弱德国,建立和巩固自己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故D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0.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的时候,某国领导人就曾扬言:“当战争结束时,我们能够迫使它们(协约国)按照我们的方式思考,因为到那时在所有的事情中至少在财政上它们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发表这番讲话的应是( )
A.美国总统 B.英国首相
C.法国总理 D.中国国务总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题目提供的材料来看,发表讲话的应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一战开始后,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双方做生意,经济实力日益膨胀。随着实力的增长,美国滋生了凭借经济实力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1.一战后,欧洲大陆的版图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部分国家是根据民族自决原则重新划定而建立的。下列不属于战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是( )
A.波兰 B.立陶宛 C.捷克斯洛伐克 D.保加利亚
答案:D
解析:
分析:保加利亚属一战中同盟国集团的一员,不是新兴民族国家。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2.1919年1月美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在一切造成和平与参加维护和平的国家当中,尽可能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这反映了美国( )
①要建立广阔的国际经济大市场 ②要凭借经济实力操纵国际市场
③“和平”是形式,谋取本国利益是内容 ④蓄意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排挤其他列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美国企图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操纵国际市场,排挤其他列强,根本目的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3.下列属于《凡尔赛和约》没有正式确定的问题是( )
A.重划德国疆界和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B.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德国的赔款数额 D.限制德国军备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由于各国之间没有达成一致,所以对德国的赔款数额没有正式确定。它仅规定在1921年5月1日前,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4.下列关于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与掠夺 B.调整了欧洲各国间的相互关系
C.战胜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新秩序 D.战胜国列强间暂时妥协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列强主宰世界的新秩序,中国等弱小国家被排斥在外,故C项表述错误;A项是凡尔赛体系的内容,B项是凡尔赛体系的影响;D项是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5.列宁曾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下列各项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 ( )
①其主要条约导致战败国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
②它在处理领土问题上根本未履行民族自决的原则
③它无视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④美国在该体系中并未谋得利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③均符合要求,民族自决的原则在和约中已经有体现,④说法太绝对,美国谋得一定利益,所以排除②④。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6.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又说:“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这体现了( )
A.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C.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
D.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德国对《凡尔赛和约》
的不满情绪,从而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
给材料的主旨。
17.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顾维钧为了山东权益据理力争的史实。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正确选项为B。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
给材料的主旨。
18.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是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
A.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D.不要过分削弱德国
答案:D
解析:
分析:材料中信息体现出英国首相认为:在德国周边的小国中存在着大量的德意志人,吵闹着要与德意志帝国统一,但这些小国政府却无力控制他们。所以英国主张不要过分削弱德国,故D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9.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巴黎和会主要是调整了( )
A.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B.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
C.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分析: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整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因此,B项明显不符题意。就A、C、D三项来讲,因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问题,无论是调整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还是调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讲,都是调整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0.右图为《凡尔赛和约》的图片,其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②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要紧紧扣住“巴黎和会性质”,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能体现“分
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是①④。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二、材料分析题
21.识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
图一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图二 五四运动时期的上海街头
请回答:
(1)图一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哪一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说明:德国对凡尔赛体系强烈不满。原因:凡尔赛体系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进行严厉惩罚和掠夺。
(2)图二中的情景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景体现了哪些主要矛盾?
答案:原因:《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3)综合上述图片和问题,简要说明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局限性。
答案: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内部存在严重的矛盾,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固性。(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亦可)
解析:
分析:第(1)问中的“说明的问题”可依据图一中“反对《凡尔赛和约》”等信息进行判断,“原因”应联系凡尔赛体系内部的矛盾进行思考;第(2)问中的“原因”应结合《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进行说明,“矛盾”应依据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和社会性质进行分析;第(3)问实质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消极影响,可从主要目标、内部矛盾等方面进行概括。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中,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
材料二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
材料三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5月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1918年9月24日的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目标:日本企图独霸中国。
(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
答案:理由:中国是战胜国。心态:对美国抱有幻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答案:态度:不支持中国政府的主张。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即弱国无外交。
解析:
分析: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1914年”和关键词“世界危机”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一战中日本试图独霸中国的目的可以得出“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这一结论。第(2)问结合巴黎和会的参与国是27个战胜国的代表和材料中“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可以得出结论。第(3)问分析威尔逊的话可知美国并不支持中国政府立场,说明的问题应从帝国主义列强的本质和中国的社会性质两方面分析。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依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的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与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处置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原则: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原因:法德之间有普法战争的宿仇;一战后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
答案:原因是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影响英国利益,同时也是认识到过分制裁会引起德国民族复仇情绪,可能会使德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倒向苏俄。
(3)在制裁德国问题上,英国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答案:美国同样不希望法国势力过于膨胀,以妨碍美国战后建立世界霸权。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在一起分析思考。如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的原因既要根据教材知识指出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又要根据材料指出其他两个因素。对于法国的态度及坚持的原则,既要了解法德历史,又要考虑法国本身的意图所在。总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勾结(在共同利益问题上)又斗争(在各自利益问题上),关系错综复杂。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种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处置:英国主张剥夺德国海外殖民地,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反对肢解德国和将其领土置于别国统治之下。原因:英国要维持其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避免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可能发生的报复;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
(2)根据材料说明法国的主张与英国的主张有什么主要分歧。说明法国的目的和表面理由。
答案:分歧:英国反对肢解德国,而法国则主张把德国瓜分为若干个国家并加以控制;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目的:法国企图建立欧洲大陆的霸权。
表面理由:英国的主张已足以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复仇要求。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和巴黎和会的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利益冲突。第(1)题要从巴黎和会的目的和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两个方面来说明。第(2)题要仔细阅读材料二、三,从中得出法国对德国的处置政策来分析第一问。从欧洲大陆的霸权方面来谈第二问。抓住材料三的最后一句话来分析第三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凡尔赛体系构建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从深层次反映了什么矛盾?
答案:问题:《凡尔赛和约》因给德国带来极大危害和屈辱,激起了德国人的不满。矛盾:凡尔赛体系下战胜的协约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材料二中事件由何问题引发?该问题从深层次反映了什么矛盾?
答案:中国山东问题(或中国代表要求收回山东的权益遭拒绝)。矛盾:凡尔赛体系下半殖民地国家与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矛盾。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和会的性质。
答案:性质:巴黎和会名义上是一次和平会议,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按照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解析:
分析:本题围绕巴黎和会的两大议题——对德问题和山东问题而设计,考查学生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凡尔赛和约》引发德国人的抵制,反映了战败国对战胜国的不满。第(2)题首先要联想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到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第(3)题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在名义上和实质上的性质。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