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8 18: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
第13课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最能反映二战期间法西斯进行种族屠杀的证据是(  )
A.奥斯威辛集中营     B.日军南京大屠杀
C.“731”细菌部队 D.潘家峪惨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为专门屠杀犹太民族而设的场所,B、C、D三项涉及的是日本侵华中所制造的侵略罪行。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法西斯战犯的处理,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1970年的一个秋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民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下跪致意。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  )
A.曾经占领波兰 B.深刻反省历史 C.实行非军事化 D.奉行和平外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的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结合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法西斯的处理方面的知识,以及近年来军国主义抬头的史实来分析。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法西斯战犯的处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3.“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设在( )
A.中国南京 B.日本东京 C.苏联莫斯科 D.越南河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又称东京国际军事法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第二次世界大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结束后,1946年1月19日,远东最高盟国统帅部根据同盟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授权,公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日本战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又称东京审判)。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法西斯战犯的处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4.对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上都是公正的、正义的审判
B.东京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C.主要指控被告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
D.两次审判都较为彻底,清除了法西斯势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德国的审判较为全面彻底,而由于美国的庇护,对日本的审判则遗留了很多问题,
如对一些罪犯免于起诉,保留日本天皇制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5.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相比,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点主要有(  )
①开庭最晚结束最早  ②审讯时间最长  ③审讯规模最大 
④判处绞刑人数最多  ⑤对法西斯罪犯的审判最彻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 D.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②③表述正确。①④⑤不是针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6.下图为发表于2004年3月5日的《讽刺与幽默》的一幅漫画《战车装配中》,它主要反映了日本(  )
A.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B.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C.社会存在暴力现象 D.准备发动对外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制裁,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但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近年来,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极右势力趁机抬头,出现了美化侵略、否认二战中侵略罪行的逆流。极右势力的思想根源在于军国主义,C项涉及的国内社会现象,与题干中要求回答的对外政策无关。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1945年,纽伦堡法庭美方首席起诉人罗伯特·杰克逊指出:“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刻画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这一观点建立在(  )
A.对法西斯深刻仇恨的基础之上 B.对世界大战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
C.美国主宰世界的基础之上 D.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基础之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不在……解释过去”“在于……警戒未来”表明了对未来和平的渴望和珍视,这建立在人类对战争灾难的深刻反思基础之上。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8.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设在( )
A.德国纽伦堡 B.法国巴黎 C.英国伦敦 D.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答案:C
解析:
分析: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签署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进一步规定,由四国各指派一名法官和一名预备法官组成国际军事法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对无法确定其具体犯罪地点的纳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德国首要战犯进行统一审判,地点设在德国的纽伦堡。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盟国多次宣布将战争罪犯绳之以法,主要是因为( )
A.制止侵略战争 B.迅速打败法西斯
C法西斯国家是战败国 D.盟国的强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注意结合题干中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时宣布将要审判战犯,具有警
示和正告法西斯分子的作用,明确告诉他们要为自己的战争罪行负责,主要目的是了制止战
争,故本题选A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0.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是( )
A.梅汝墩 B.顾维钧 C.张治中 D.何应钦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结合教材知识回忆即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1.曾经用手枪自杀未遂最后仍被处以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是( )
A.裕仁天皇 B.梅津美治郎 C.土肥原 D.东条英机
答案:D
解析:
分析:1945年9月11日,东条英机被美英等国列入日本头号战犯,被排在第一批甲级战犯通缉名单最上面中的东条英机看到院子外面的盟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警察进入住所,便用当年希特勒赠送给他的自动手枪向心脏开枪,但是自身并未死亡,后被救活,被移送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最终被判处绞刑,故选D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2.在战犯定级时,战争的策划者被定为( )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不追究责任
答案:A
解析:
分析:所谓甲级战犯,是指犯有“破坏和平、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其详细控罪有:作为领袖、组织者、鼓动者或从犯;策划、执行计划或秘密计划;发动侵略战争或违反国际条约之战争。据此定义判断,战争的策划者应被定为甲级战犯,故选A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全面认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3.策划九一八事变的两名日本战犯是( )
①石原莞尔 ②板垣征四郎 ③东条英机 ④冈村宁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策划九一八事变的主谋是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在二战结束后,他们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故选A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4.下列关于军国主义分子石原莞尔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 他炮制“世界最终战争论” ② 他直接策划了柳条湖事件
③ 他推动所谓“东亚联盟运动” ④ 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石原莞尔提倡所谓“世界最终战争论”,主张以中国东北为基地,策划柳条湖事件,
实施“五族共和”,建立“王道乐土”,然后扩大为“东亚联盟”以至“亚洲大同”。他的论
调在青年军官中影响很大。转入民间后曾领导“东亚联盟运动”,时时攻击东条,曾图谋发
动反东条政变,未果。日本投降后,联合国军事法庭认为证据不足未将其列为战犯。故本题
选B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
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5.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意义在于( )
①揭示法西斯反人类的罪行 ②防止大战悲剧重演 ③批判日本右翼势力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模拟军事法庭的意义不在于审判,而是在于警示后人,要铭记这段历史,了解法西斯
的罪行,防止战争悲剧的重演,同时,也是给日本右翼势力以警告,故本题选A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法西斯战犯的处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6.按《远东军事法庭宪章》的规定,远东军事法庭的庭长由谁指定( )
A.美国 B.苏联 C.中国 D.盟军最高统帅
答案:D
解析:
分析:按《远东军事法庭宪章》的规定:法庭应由6~11名法官组成,由盟军最高统帅在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投降书各签字国所提名之人选及印度与菲律宾共和国的代表中任命,并指派其中一人为庭长;全体法官过半数出席构成法定人数,但须有6人出席方可开庭;法庭实行多数表决制,如双方票数相等,则庭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投票为决定票。故本题选D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7.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依据是( )
A.各国宪法 B.国际法 C.《联合国宪章》 D.《大西洋宪章》
答案:B
解析:
分析:国际军事法庭是授权审判和惩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主要战犯的两个临时性
国际司法机构,即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其审判依据是国际法。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中社会保障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解
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8.二战后,对战犯进行审判的目的,不包括(  )
A.揭示法西斯的残酷暴行 B.警示人们,防止悲剧重演
C.让战争罪犯得到应有惩罚 D.获得经济赔偿
答案:D
解析:
分析:二战结束后,对战争罪犯进行审判,主要目的是揭露法西斯罪行,警示人们勿忘历史,
让战犯得到惩罚,获得经济赔偿不是目的,故选D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9.某学校组织了历史课外小组活动,准备设置模拟军事法庭,对战犯进行起诉,你认为可
以用哪些罪名起诉?(  )
A.反和平罪 B.战争罪 C.反人道罪 D.贪污贿赂罪
答案:D
解析:
分析:贪污贿赂罪是一种经济犯罪,与审判战犯没有关系,故选D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0.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我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主要是基于(  )
A.安倍晋三具有迷信思想 B.安倍晋三的行为损害了中国利益
C.靖国神社供奉有日本甲级战犯的灵位 D.安倍晋三企图再次发动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供奉自明治维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大多数是在中国抗日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及太平洋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中阵亡的日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官兵及三万名台湾高砂义勇军等日本兵。安倍晋三作为日本首相去
参拜靖国神社,说明了他对战争反省不够深刻,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因此我国政府要抗
议,故选C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答案: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解析:
分析:第(1)问,背景可从日本战败,美对日实行单独占领、民主化改革方面回答,理由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中国法官抗争要从民族利益角度回答。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中,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答案:主张: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
原因:反对民族利已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答案:意义: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解析:
分析:(1)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一中“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得出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得出反对战胜国的掠夺,据材料一“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得出避免战争的重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2)据材料二中“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得出国际法创新,据材料二“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得出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结合所学,从维护和平、保护人权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3.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处。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答案: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解析:
分析:本题选取和教材相关的历史论述,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比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结合一战之后巴黎和会中《凡尔赛条约》等对战败国的处置等史实,比较得出,与一战的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相比,二战增加了对战犯个人以及组织的惩罚。第(2)问可从国际法的完善、处理战后事务、清算法西斯罪行、警示后人、维护和平等角度概括《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取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非战公约》
材料二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提出:“对于战犯,包括虐待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在不久通过的波茨坦议定书中,进一步明确对战犯“迅速付诸正义之审判”……1946年1月19日,麦克阿瑟公布了东京审判中判断战犯罪责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国际法规定的“通行的战争犯罪”;第二,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反国际条例、协定或诺言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上述任何战争之一种的共同计划或同谋的“反和平罪”;第三,在战前、战中针对任何平民的屠杀、灭绝、奴役、强制迁移以及其他的非人道行为的“反人道罪”。
——《东京审判与“东京审判史观”》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东京审判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原则。
答案:依据:《非战公约》、《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公约。
原则:基于正义、人道、和平的原则(或“通行的战争犯罪”“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
(2)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非战公约》相比东京审判对战争法基本原则有何发展。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
答案:发展:对战犯认定的原则更加具体化,增加了“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更加强调战争指导者的责任(或追究个人的战争责任)。(回答任意2点即可)
意义:揭露日本侵略罪行,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威慑战争犯罪,发展了国际法。
解析:
分析:第(1)问主要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即可回答出法律依据和主要原则。第(2)问要突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不同之处,归纳出东京审判对战争法基本原则的发展;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要从对日本、对世界及对国际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5.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图一纽伦堡法庭上的被告席 图二东京审判被告席
请思考:
(1)二战后人类是如何惩治邪恶、伸张正义的
答案:分别组织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进行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分别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名判处了戈林、东条英机等人的罪行。
(2)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意义: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审判,是对法西斯罪恶的严惩,发动战争者遭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是对二战死难者的告慰。更是对世界正义与和平的捍卫。审判进一步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从而为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
解析:
分析:第(1)问,注意结合题干中的“惩治邪恶、伸张正义”的信息,结合教材知识,从建立国际军事法庭等角度来思考答案;第(2)问,注意从法西斯战犯、法西斯势力和世界和平等角度来具体阐述。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模拟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