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四单元
第15课“冷战”的形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
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
英国政府( )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答案:B
解析:
分析: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的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表现,而“冷战”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掀起的除武装进攻外的对抗方式,其对抗以意识形态矛盾对抗为基础。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3.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
A.遏制理论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集团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1947年杜鲁门针对“希土危机”发表国情咨文,明确提出援助希腊、土耳其,即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公开干预世界各国事务,企图称霸世界。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4.有人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部分 B.旨在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
C.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 D.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答案:C
解析:
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其中杜鲁门主义是政
治方面的,而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方面;而且二者均以反苏反共为主要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
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因此C项符合题意。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5.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
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这一讲话标志着( )
A.冷战序幕揭开 B.冷战正式开始 C.两极格局形成 D.北约开始建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冷战序幕揭开是在1946年,故A项错误;解读题干,从“1947年”和“美国总统杜鲁门”可知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B项正确;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故C项错误;北约建立于1949年,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6.“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
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
的开端是( )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要遏制苏联,因此“遏制战略”应该是指冷战政策,美苏冷战的开端就是杜鲁门主义,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故A项正确;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是指马歇尔计划,故B项错误;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是指北约的形成,故C项错误;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而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开端在1946年,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图7是某一年的德国疆域示意图。这一年是( )
A.1919年 B.1945年 C.1948年 D.1991年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图与1919年的德国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二战战败的德国1945年德国被苏、美、英和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分裂,材料图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二战后,1945年德国被苏、美、英和法四国分区占领,但材料图中西柏林已经合并了,故C项正确;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而材料图中的德国处于分裂状态,故D项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8.布莱恩·莱瓦克和爱德华·缪尔在《西方世界——碰掩与转型》一书中指出:“恰恰在欧
洲,失去其殖民地财产的同时,它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至少是遭受‘可口可乐殖民’”,这
里所说的“殖民化”是指( )
A.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B.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
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
答案:D
解析:
分析:材料中主要论及的是马歇尔计划,属于冷战经济方面表现,故A项错误;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是北约组织,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的措施,故D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9.美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
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
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杜鲁门主义提出于1947年,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故A项错误;马
歇尔计划出台于1947年,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故B项错误;1955年华约
组织建立,正式与1949年建立的北约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1961
年,美国发动由美国顾问指挥西贡军队进行的“特种战争”, 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
不符合,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
材料的主旨。
10.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
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是( )
A.战后美苏争夺世界 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下贸易竞争
C.战后美欧争夺世界市场 D.战后欧美与亚非拉民族国家争夺世界世界原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45年”,可以得出本题考察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另一场战争的开始”,可以得知这场战争是指冷战,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争夺世界,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1.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
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
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2.西方一位历史学家曾对某一历史事件做出这样评价:□□是美国政府想出米帮助欧洲树
立信心用的,至少公开宣传中是这样说的,目的是使其不至于迫于苏联的压力在政治上屈服,
走向绥靖和中立。其中“□□”缺失的文字应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德国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与帮助欧洲树立信心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
属于经济的措施,与材料“政治上屈服”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描述可看出是美国政
府主导的一个机构或计划,而且材料中说是其在政治上对抗苏联的,由此推测是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故C项正确;德国分裂并不是帮助欧洲,而是使欧洲分裂,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3.下图中飞机的驾驶员是美国人霍尔沃森。1948年到1949年,苏联封锁西柏林,英美两
国联合救援,向西柏林空运各类生活物资。霍尔沃森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给孩子们空投糖果,
为了让孩子们能辨认出自己,便摇晃几下飞机的翅膀。因此,西柏林孩子称他为“摇翅膀的
叔叔”。此事发生的背景是( )
A.杜鲁门主义实施 B.东德建成“柏林墙”
C.北约与华约对峙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答案:A
解析:
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帮助受援国抵制社会主义,开始于1947年,故A项正确;1961年柏林围墙由西德开始建造,故B项错误;北约和华约成立的时间分别为1949年和1955年,故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4.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正式提出了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复
兴计划”,提出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
确立”。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 )
A.稳定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政权 B.援助西欧复兴经济
C.赢得西欧民众对美国的好感 D.奠定建立北约组织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目的“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 即
稳定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政权,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但最终目的是控制利用西欧,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有助于赢得西欧民众的好感,但也不是最终目的,故C项错误;北约是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组织,与马歇尔计划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5.“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成立 D.华约成立
答案:D
解析:
分析:华约成立后与北约开始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的对峙,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内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
C.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
D.在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的政策,故D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
材料的主旨。
17.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军事集团 ……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答案:B
解析:
分析:西德即受美、英支持建立的联邦德国,它所参加的军事集团是北约,为了对抗北约,
苏联联合东欧国家组建了华约,故B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
材料的主旨。
18.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因而引起苏联的
极力反对,故选A项。B项中的“武装进攻”与“冷战”不符,排除。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是遏制共产主义,排除C项。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D项。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9.美国政治家约翰·凯南在《美国外交》一书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的政策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的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下列不能反映出他这种主张的是( )
A.美国要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
B.对苏联等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
C.苏联将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对手
D.对苏联推行武装扼杀的外交政策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材料看,约翰·凯南主张对苏联实行“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的遏制”即“和平演变”“冷战”等不付诸战争的手段;从“俄国对外扩张倾向”暴露出美国担心苏联对外扩张的霸权倾向。D项表述不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0.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答案:C
解析:
分析:两极格局的“两极”,一极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极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组织的建立。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重大历史结论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1945~1953年任美国总统)上台后曾一再宣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是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吴于廑等编著《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到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充分的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请回答:
(1)杜鲁门上台后面对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如何?他提出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背景:杜鲁门上台后的形势是法西斯战败,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开始出现美苏抗衡的局面。
实质:建立和巩固世界霸权,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独霸世界经济。
(2)马歇尔演讲中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是什么?为此美国出台了什么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合理的经济再生”指:资本主义的恢复和发展。政策:马歇尔计划。
目的: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3)据材料分析,杜鲁门和马歇尔的思想有何内在的一致性?
答案:一致性:都要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
解析:
分析:第(1)问“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即国际形势,“实质”即隐藏在表象后的本质。要紧扣题意,从杜鲁门上台后政治、经济两方面来分析背景,其实质是美国要称霸世界。第(2)问结合马歇尔计划的背景等史实回答。“合理经济的再生”指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第(3)问“内在的一致性”即二者的联系,应从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角度思考解答。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欧经济的增长:
时段 国民生产总值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1948~1952年 25% 35% 10%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对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有何影响?
答案: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则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全面开始。
(2)马歇尔为什么提出要挽救欧洲经济?从材料三信息看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原因:一方面,美国要想在世界范围内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首先需要得到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支持,防止它们与苏联接近;而此时的西欧资产阶级急需复兴经济,稳定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战后美国迅速发展,出现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亟待扩大世界市场;而最重要的市场西欧却极度贫困,无力购买美国的产品。
作用: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西欧走出了战争后的低谷,经济得到恢复,实力增强。
(3)有人说,马歇尔计划是以复兴欧洲为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实际上是为控制西欧,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同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解析:
分析:该题选取与美国“冷战”政策有关的图片材料,考查“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材料一中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公开了美苏之间的矛盾,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材料二中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材料三主要反映马歇尔计划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同时注意其实质在于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三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1)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案: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苏联和东欧针锋相对,成立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 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不同意。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两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积极反苏、反共。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苏联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
分析:第(1)题需从“冷战”的含义入手,“冷战”是指除直接武装对抗(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材料二的立场是为美国做辩护,回答时主要从美苏“冷战”的原因入手即可。第(3)题可联系苏联经济改革的失败、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成功的援助等说明苏联政策变化的理由。第(4)题要从两极对峙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角度归纳影响。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组织集团,这样就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
答案: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2)材料一中的“自由制度”指什么?假设的“武装攻击”会来自哪里?
答案:资本主义制度。来自苏联及其社会主义阵营。
(3)结合材料分析北约和华约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实质: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影响:导致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
解析:
分析:第(1)问根据两则材料的出处判断可知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第(2)问材料一中北约是由美国组织建立,“自由制度”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北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遏制苏联。第(3)问北约和华约分别由美国、苏联控制和操纵,最终演变成美苏两国争夺地区霸权和世界霸权的工具,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冷战局面的形成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敦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简要指出材料一中“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并说明其社会性质。
答案:国家和地区:苏联和东欧各国。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国家。
(2)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哪些问题?
答案:政策: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说明的问题:美国企图通过冷战确立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
(3)针对材料四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哪些问题?
答案:措施:苏联与东欧七国缔结互助条约,成立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
意味问题:战后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解析:
分析:第(1)问中的“国家和地区”应依据材料一中“苏联的势力范围”等信息进行思考,“社会性质”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2)问中的“政策”可依据材料二中“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等信息进行判断,“说明的问题”可结合材料三中“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等信息进行归纳;第(3)问中的“措施”需要结合苏联采取的对抗性措施进行回答,“意味的问题”可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