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五单元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五单元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8 18: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五单元
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
B.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美国的随后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
D.这种思想体现出了典型的冷战思维
答案:D
解析:
分析: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如果听任南朝鲜继续失败,共产主义就会向世界范围内扩张,所以其主张遏制共产主义,体现了他“冷战”的战略思维,故D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朝鲜半岛分裂后,斯大林多次暗示金日成要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但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斯大林又指使其代表不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使安理会顺利通过美国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战争规模升级为国际战争。斯大林的意图是( )
A.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 B.调整苏联的争霸政策
C.巩固苏联在东欧的战略地位 D.构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新秩序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中斯大林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美国的注意力从欧洲引向亚洲,以巩固苏联在东欧地区的战略地位,故C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3.1953年7月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在维持南北分治、保持半岛的“冷
和平”方面可谓功不可没。但近几年来“朝核危机”的久拖不决,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动荡。
这表明(  )
A.东北亚国际结构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B.原有停战机制难以适应局势的变化
C.冷战后朝鲜半岛依然存在冷战思维 D.南北朝鲜对峙是问题产生根源所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政治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是在冷战结束后,近几年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故A项错误;朝鲜进行核试验,造成朝鲜半岛的局势出现了危机,朝鲜战争后签订的《停战协定》无法解决局势变化而产生的新问题,“朝核危机”爆发后,一直未得到解决,朝鲜和韩国摩擦频繁,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动荡局势,故B项正确;冷战结束后,21世纪初,朝韩双方多次进行官方谈话,交流频繁,以谋求关系的改善,故C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而不是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4.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目的是( )
A.防止美国吞并朝鲜 B.帮助朝鲜统一朝鲜半岛
C.同美国争夺朝鲜半岛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答案:D
解析:
分析:美国对朝鲜的战争,既干涉了朝鲜内政,又危及中国的安全,故选D。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5.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朝鲜半岛便处于60多年的分裂状态。在这60多年中( )
①南北朝鲜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
②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分裂
③朝鲜战争是美苏局部热战的反映
④中国和朝鲜迫使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签订停战协定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朝鲜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①②③④说法均符合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进入朝鲜,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界线,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1948年在美国扶植下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一个月后北部在苏联支持下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的分裂是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结果。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积极加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6.《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
A.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答案:A
解析:
分析:朝鲜战争的结果是以停战协定的签署为标志的,但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就为朝鲜半岛内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埋下了隐患,故A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关于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从“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派地面部队到南越参战 B.对越南北方进行轰炸,并增兵南越
C.派顾问直接指挥 D.增兵越南北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区分。C项属于“特种战争”的范围;D项则应该是对南方增兵;A项不全面;B项表述最准确。故选B。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越南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8.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关键信息是“‘冷战’绝非是……”,A项与B项均是“冷战”的体现,D项所述战争自1948年第一次爆发以来30多年间共爆发5次。只有C项是“冷战”中的“热战”,且结束在70年代,故为首选历史事件。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越南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9.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
全,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同时,战争也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更加恶化;①②③都是
正确的,④是对美国的影响,排除。故选B。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0.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已成为美国人心中难以擦拭的伤痛,它们的相同点不包括( )
A.都属于“冷战”中的“热战”
B.被侵略的国家都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援助
C.美国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
D.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比较能力。两场战争都是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都是“冷战”的产物;朝鲜得到了中国的直接出兵援助,越南得到中国的大量物资援助;两场战争最终都是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所以A、B、D三项都是两者的共同点。只有朝鲜战争,美国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号,C项不是两者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1.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主要不同点是(  )
A.中国政府直接派兵参战 B.苏联提供大量军事援助
C.以美国最终失败而结束 D.属于“冷战”中的“热战”
答案:A
解析:
分析: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政府派遣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政
府没有派兵参战。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2.下面这段文字摘自美国政府关于某场战争停火谈判的立场备忘录:
这次谈判涉及的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中国解放战争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材料美国的立场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之不符合;中国解放战争是中国的内政问
题,是以人民军队的彻底胜利为结果的,不是通过什么“停火谈判”而结束的;越南战争的
时候美国并没有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因此不存在“联合国部队”的问题;朝鲜战争的时候,
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干涉朝鲜的内政,在中朝人民的抗击下,美国被打败,所以美国在
谈判的时候就制定了材料中的备忘录。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D
解析:
分析: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总司令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参加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4.20世纪60年代,美国侵越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美军“特种部队”进入南越 B.美军对越南北方狂轰滥炸
C.美国大规模派兵赴越作战 D.美国开始发动“局部战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美军“特种部队”进入南越,意味着越南战争的正式开始,故A项符合题意。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越南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5.下列有关越南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②吴庭艳首任南越总统
③美国侵越战争的开始  ④美国发动“局部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初期,吴庭艳首任南越总统是在1955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开始于1961年,美国发动“局部战争”是在1964年。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越南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6.1964年,美国大规模派兵到越南作战。这说明(  )
A.美国势力已渗透到南越 B.“局部战争”阶段的开始
C.越南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D.美国开始武装侵略越南
答案:B
解析:
分析:1964年美国大规模派兵直接到越南参战说明:由美国人提供援助和军事顾问,越南
人打越南人的“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越南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7.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
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 B.韩国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在战争中处于非正义地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材料表明美军在“联合国军”中占主力,联系美国
侵朝的史实可知,A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
主旨。
18.美国资深参议员乔治·麦戈文说:“我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的错误。”下列各项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不包括( )
A.中苏等国对越南人民的大力支援
B.南越人民武装的“新春攻势”
C.“向华盛顿进军”的反战游行
D.对美国来说,这是一场20世纪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战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印度支那战争”“错误”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失败,D项是错误的表现。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越南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9.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美国对越南的战争最初采用了暗中支持南越的“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越南战争也是冷战形势的产物,目的是在亚洲建立对中、苏的包围圈。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0.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是 (  )
A.二战后国际会议安排的结果 B.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
C.美、苏对峙“冷战”的产物 D.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南、北朝鲜分别是在美军和苏军占领区的基础上成立的,并分别得到了它们的扶持。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
主旨。
二、材料分析题
21.中国参与朝鲜战争有“得”也有“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麦克阿瑟的大军压境,想到美国支持蒋介石的往事,刚刚夺取全国政权的毛泽东不能不有“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之感。加之苏联领导人的一再鼓动和提供无偿援助的许诺,毛泽东终于下决心派大部队赴朝作战。
——《朝鲜战争结束几十年后 世人才知道战争真相》
材料二 首先,中国在朝鲜的军事胜利为它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大国的地位。牛津大学战略学教授罗伯特·奥内尔指出,从朝鲜战争的第二次战役开始,在此后的三年战争中,中国提升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这一成就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近30年中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共产党的苏援饷械所带来的结果。与毛泽东及其同事不诚实的声称相反,中国共产党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永远也不可能获得这一成就的。其次,中国成功地以出兵朝鲜换取到了大量苏援,为中国的军事、工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出兵朝鲜最新揭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因。
答案:美军出兵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保家卫国;苏联领导人的要求和鼓动;获取苏联的援助。
(2)据材料二回答,对中国而言朝鲜战争有何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巨大损失?
答案:积极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得到了苏联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为新中国的军事、工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损失: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改革计划的实行;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恶化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题原因应该从中国的国家利益角度分析,保卫新生政权、当时另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支持。第(2)题积极影响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但是也造成人力、物力等极大的消耗。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将美国视为一只纸老虎,并坚持认为,在自由世界的核防务和常规防务面前,通过缓慢而卓有成效的运动,越南就可以进行其‘解放和统一’的革命斗争。因此,北京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绝好的时机,应用越南作为试验品来展现自己的新战略。北京认为,越南的胜利将为中国的论点提供有力的佐证,为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形态斗争服务。”
——麦克纳马拉(越战时期美国国务卿)(1964年3月)
材料二 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
——尼克松《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1967年7月)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美国将如何应对越南局势?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应对:将要公开干涉和介入越南局势,不惜使用武力(武装干涉)。
目的:显示美国的力量,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制止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意识形态的扩张,遏制共产主义。
(2)材料二中尼克松的观点与麦克纳马拉的政策有什么不同?指出尼克松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政策:在亚洲开始实施逐步收缩策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原因:面临欧共体、日本的激烈竞争;经济发展日渐缓慢,霸主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与苏联的争霸逐渐处于被动地位;介入越南战争付出沉重代价。
解析:
分析:第(1)题关键信息:“越南的胜利将为中国的论点提供有力的佐证,为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形态斗争服务。”说明美国认为越南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意识形态的扩张提供机会,必须武力干涉,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遏制共产主义。第(2)题关键信息:“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分析其原因:欧洲、日本随着经济的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的威胁,长期陷入越南战争,不堪重负。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越南战争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地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也有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还有人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这三种观点,虽然结论不同,但是在对战争胜负进行判定时,却大多采用同一种方法,就是以某种“数量分析”来计算胜负。于是对朝鲜战争胜负的争论,就变成了诸如战争双方谁死伤的人多、谁消耗的资源多等问题的争论。应该说,以“数量分析”计算战争胜负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的确是有意义的。但“数量分析”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得出歪曲历史的结论。判断胜负的主要标准应该是战争双方战争目的的达成情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应从哪个角度研究朝鲜战争的起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答案:研究角度:对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
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对“朝鲜战争胜负”的判定上存在的两种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作者的判定标准,论证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中朝一方胜利的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标准:一种标准是以某种“数量分析”计算战争胜负,
另一种标准是取决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的达成情况。论证:中国把美韩军队打退到“三八线”以南,扭转朝鲜战局局势。美国并没有达到侵占整个朝鲜半岛的目的,这是中朝军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标志。
解析:
分析:第(1)题第一问的答案在材料中是很明显的,认真阅读材料即可答出;第二问要结合所学,准确把握朝鲜战争和国际格局的关系:朝鲜战争既是冷战的产物,又是冷战在亚洲地区热战的表现,同时朝鲜战争的结束不仅对朝鲜而且对东亚的局势都有重大影响。第(2)题第一问答案在材料中也是很明显的,认真阅读材料即可答出;第二问要结合朝鲜战争的影响去分析论证。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朝鲜军人迫使韩国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朝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朝鲜军队为了“解放”韩国,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朝鲜。但是,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占领了韩国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朝鲜内战爆发,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
答案: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材料二认为是朝鲜要“解放”韩国;材料三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材料四认为是朝鲜反抗韩国的侵略。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
答案: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二则材料就下结论;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
解析:
分析: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归纳材料中的信息,综合概括得出结论。第(2)问分别说明各材料中的观点,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材料一中强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材料二中说明“内战真的爆发”、朝鲜军队是“为了‘解放’韩国”;材料三“朝鲜军队‘入侵’韩国”、“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等信息强调内战的特点;材料四着重强调因为“占领朝鲜”,所以“反抗”。第(3)问深刻理解历史研究中对待史料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朝鲜战争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根据我的判断,事后证明我们错了。我们过高估计了失去越南对西方安全的影响。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二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对美国: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加剧国内矛盾,人民反战运动高涨;尼克松政府调整外交政策。
对国际局势:冲击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美苏争霸中美国转为守势,美国同新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解析:
分析:第(1)题美国侵越的目的应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政策入手分析。第(2)题对美国的影响应该从经济发展、政治局势、政府政策调整等角度分析;国际局势的影响主要从美国国际地位、对外政策的变化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