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9 14: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五单元
第21课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
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
启示在于(  )
A.全新的战争观念 B.先进的军事装备
C.落后就要挨打 D.多国部队的阵容
答案:A
解析:
分析:海湾战争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它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应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全新的战争观念,故A项正确;先进的军事装备只是海湾战争中的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落后就要挨打”早在鸦片战争后的启示,故C项错误;多国部队的阵容,只是海湾战争中的一个方面,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海湾战争中,美国积极参战的根本原因是(  )
A.伊拉克的侵略行动威胁到世界和平 B.科威特的积极要求
C.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受到侵犯 D.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分析: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是西方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积极参战是为了确保它在海湾地区的利益和战略地位。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3.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基本态度是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这表明(  )
A.中国要维护自己在海湾的利益 B.中国站在伊拉克一边
C.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是负责任的国家 D.中国反对美伊直接会谈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国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包含反对伊拉克侵略和外国武装干涉两层意思,和平解决有利于减少交战双方人民的痛苦和维持地区的持久安定。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4.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最大的不同点是(  )
A.战争性质与战略目标不同 B.战争范畴与作战思想不同
C.战略部署与攻防样式不同 D.战争结局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伊拉克战争是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非正义战争,其战争性质与战
略目标与海湾战争维护科威特主权与领土完整迵异是最大不同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
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5.下列关于“沙漠风暴”行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B.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地面进攻
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
D.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答案:A
解析:
分析: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打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空中打击为主,被称为“沙漠风暴”,第二阶段为地面进攻,被称为“沙漠军刀”;而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则被称为“沙漠盾牌”。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伊拉克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6.“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是(  )
A.第五次中东战争    B.两伊战争 C.海湾战争 D.伊拉克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和1980年的两伊战争都是在“冷战”结束前,伊拉克战争发生在2003年,海湾战争则是1991年,是“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表明 (  )
A.多极化趋势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B.联合国已不能承担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今国际关系的总趋势
D.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解体后地区冲突反映的问题。多极化体现了国际力量的互相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但由于多极化的格局尚未建立,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8.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是(  )
A.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并拒绝撤军 B.伊拉克发动两伊战争
C.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D.伊拉克对美、英态度强硬
答案:C
解析:
分析:英美两国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伊拉克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9.下列不能反映当代战争特点的是 (  )
A.实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B.高科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规模小、时间短、伤亡少 D.局部性、区域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代战争的特点是战争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传统的短兵相接式的战争已经较少见到,故选A。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0.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
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根据统计表可以看出,伊拉克军队伤亡较多,而多国部队伤亡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A、C、D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B。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海湾战争爆发背景的是( )
A.伊拉克与科威特在主权、债务方面的矛盾激化
B.伊拉克企图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
C.两极格局已经解体,中东地区均势失衡
D.美国要维护其战略地位及西方的经济命脉
答案:C
解析:
分析:海湾战争爆发于1991年初,正值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的过程中,而非已经解体。A、
B、D三项是战争爆发的重要背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2.在伊拉克一家名叫拉希德的旅馆,正门大厅水磨地面上镶嵌着一幅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彩色画像,下有一行英文字:“布什有罪”。这幅画像很大,正好撑足一扇门,任何想进入旅馆的人都必须从布什的脸上踩过,很难避开。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A.朝鲜战争 B.中东战争
C.越南战争 D.海湾战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伊拉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布什有罪” 等信息并结合备选项可知,这场战
争应当发生在美国与伊拉克之间,显然是指海湾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3.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相同点有( )
①都是针对伊拉克发动的 ②战争中美国都起了核心作用
③两次战争的发起都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 ④都带有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海湾战争是经过联合国授权的,而伊拉克战争未经过联合国授权,两次战争都是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伊拉克的现代化高科技战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4.下列关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作用构成严重挑战
B.对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带来严重挑战
C.是对《联合国宪章》的严重挑战
D.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正面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对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作
用构成严重挑战,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5.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组织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其直接刺激因素是( )
A.控制石油资源 B.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C.萨达姆的专制 D.世界和平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美国为了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
行为做出反应,实施“沙漠盾牌”计划。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6.如果你准备写一本关于海湾战争的书,至少你要体现海湾战争的哪些特点( )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②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
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③海湾战争冲击了传统的战争观念
④海湾战争使中东的局势稳定了下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部全面反映海湾战争的书籍,海湾战争并没有改善中东的局势,相反
使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排除④,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7.以下不属于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坦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武器,不属于新
式武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提取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8.集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的“旧貌”和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新颜”于一身的是 (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两伊战争 D.海湾战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海湾战争集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的“旧貌”和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新颜”于一身,
但是新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高科技武器、超前的理念和创新的战法结合在一起,产生
了机械化战争难以企及的效能,标志着高科技战争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9.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震动的战争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两伊战争 D.海湾战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挑战、属于高科技战争的是海湾战争,故选D。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0.当今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因此,“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③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
④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所学,1940年日本提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美国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停止
对日本输出航空汽油、润滑油等物资。日本为打破封锁决定先发制人,挑起太平洋战争,①
说法符合题意;由于边界纠纷、石油利益、债务问题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②说
法符合题意;1991年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也符合题意;④
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主要因为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
的圣地,与石油因素无直接关联。据此本题选A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根据大战中使用坦克的经验,提出并论证了坦克制胜的理论。他认为战争自古就是武器的较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武器的改进仅限于增强火力,而没有提高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从而导致交战双方凭借工事对垒都无法突破对方防御阵地。当时,各国的工业生产虽然早已用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但军队在战场上的运动却仍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而坦克既有阵地防御所需要的防护力,又有阵地进攻所需要的突击力和机动力,因而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主要兵器。
材料二 美国首先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在大规模空中打击中,美军飞机投掷了大量高精确度的“灵巧炸弹”,双方地面部队尚未接触,伊军前线部队已被摧毁50%以上。依托高技术优势,多国部队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后,地面部队发动进攻,仅经过100小时后,多国部队就将科威特境内和科、伊边境的伊拉克军队歼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富勒的军事思想,并指出这一军事思想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军事思想:指出了未来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坦克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主要兵器;进攻比防御拥有更大的优势。
决定性因素: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并指出这些特点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特点:空中打击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之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决定性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在战争中的应用。
解析:
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机械化武器坦克的应用为例来归纳其军事思想;第二小问应遵循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期的意识形态这一规律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海湾战争的特点要结合材料二的有关信息如“大规模的空中打击”、“高精确度‘灵巧炸弹’”、“依托高技术优势”等进行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则要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找决定性因素。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伊拉克战争是以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国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开始的。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
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萨尔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
——摘编自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答案:特点:多个强国联合打击弱国;空中优势在战争中起关键作用;战争进程快、时间短。
影响:造成人道主义灾难,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破坏国际法准则,联合国的权威受损。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伊拉克战争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启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威胁着世界和平;军事实力的大小仍在国际关系中起着重大作用,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加强国防建设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解析:
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多国部队”“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等信息,从参战规模、作战形式、战争进程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影响,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权威,同时战争中“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洗劫”。(2)伊拉克战争反映出西方国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也警示着主权国家只有增强综合实力,才能有力的维护国家利益。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伊拉克战争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材料二 “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他们试图达到己方“零伤亡”。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1)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
答案:特点: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答案:认识:局部战争同样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解析:
分析:(1)从材料一的关键信息着手,“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说明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说明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围绕“局部战争”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分值为4分,至少要答两个点,如局部战争同样有破坏力,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4.1950年9月15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山之战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作为模范战例,被日本陆军自卫队干部学校收入《作战理论入门》一书。书中说:“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战役是与美军的初次交战,尽管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材料二 在海湾战争当中,美军利用空中战机和“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远距离超视距打击以及大量进行电子战的行为,即使是双方陆军坦克部队的交火,美军也最大限度发挥己方M1A1主战坦克的火炮射程优势,始终在伊军T-72的火炮射程之外开火射击,使得伊军坦克部队只能被动挨打。……美军又以作战飞机和武装直升机打击伊军地面部队,以巡航导弹打击伊军军队集结地区,以海军航空兵打击伊军反舰导弹阵地,以特种部队和电子战对付伊军常规军事力量等。
(1)据材料一、二概括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的特点。
答案:朝鲜战争:以战壕为依托的阵地战;近距离短兵相接;强调军队的数量优势;体现传统常规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以电子战、信息战为主;远距离精确打击;强调多军种协同作战;体现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2)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联合国发挥了怎样不同的作用,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答案:作用: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未能起到维持世界和平的作用;在海湾战争中,联合国发挥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作用。
解析:
分析:第(1)问需据材料信息“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夜间白刃战”“以特种部队和电子战对付伊军常规力量等”概括答案:两次战争的主要区别是常规战争和高科技战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回答。第(2)问应从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操纵联合国干预朝鲜内战、海湾战争期间联合国为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惩罚伊拉克而授权对伊动武,属正义行动角度分析其作用不同,原因是世界多极化结果。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对海湾战争与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东尼·斯沃福德是一名参加过海湾战争的老兵,他曾说:“当看到燃烧的石油井冒出的尘埃覆盖在我的军服上的瞬间,我顿时意识到了自己在为石油而战。”
材料二 当坦克出现以后,又发展成了机动作战。由于一大批高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作战方式。比如,导弹袭击式的“精确战”;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战”;破坏结构式的“瘫痪战”;非致命式的“软杀战”;指挥控制式的“信息战”;海、陆、空、天、电一体的“全维战”,此外,还有“环境战”“心理战”等。
材料三 大量高科技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给战争双方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除去带动战争升级、加大伤亡外。对环境及人的影响也在延续。如近年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儿童医院出生的婴儿患白血病、癌症和先天性畸形的比例,比海湾战争前增加了4.6倍,伊拉克成人的癌症发病率是战前的7倍……造成这种状况的元凶就是“贫铀弹”。“贫铀弹”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导致癌症、不可逆的肾损伤、免疫系统紊乱、影响生殖功能……
(1)结合材料一,如何看待美国出兵海湾的目的。
答案:表面上,打击伊拉克的侵略行动,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实际上是控制海湾石油资源,掌握西方经济命脉,显示其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科技对战争与人类的影响。
答案:高科技的应用不仅推动战争升级,增加战争危害,而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虽然加快了战争的结束但其后果相当严重。对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和对人类本身带来长期的影响。
解析:
分析:第(1)问结合材料中的“石油”,联系伊拉克对科威特战争的真实目的在于抢占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从而提高其在国际中的地位,但这影响了西方大国对石油资源的占用,尤其是美国,从而看出美国的真实目的。第(2)问注意高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对伊拉克的打击。对于高科技的认识,认识其在推动战争升级、增加战争危害的同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长期的影响。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