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1 文明的我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文明的我》这一课题紧扣学生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从日常行为举止入手,将文明素养与美术表现相结合。教材通过展示多种贴近儿童生活场景的画面,如校园中文明问好、有序排队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文明行为所展现出的秩序美、和谐美,激发他们用美术形式去描绘、表达对文明的理解,既提升绘画技能,又强化品德修养,为学生开启用美术诠释生活之美的大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文明行为的多样表现,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描绘身边文明场景,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同时树立文明意识,养成在生活中践行文明的习惯,将美术学习与品德成长紧密相连,感受美术创作对生活的美化作用。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并用绘画形式准确表现。
让学生理解文明行为所蕴含的美感,激发创作热情。
四、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将文明行为转化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避免画面单调、刻板。
帮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把握人物动态、表情及场景氛围的生动呈现。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相结合。讲授法用于知识讲解,让学生明晰概念;演示法直观展示绘画步骤,突破技能难点;讨论法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拓展创作思路;实践法给予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提升美术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教师提前在教室地面杂乱地摆放一些纸屑、书本,桌椅也稍显凌乱。上课伊始,教师故作惊讶:“同学们,咱们教室好像有点不对劲呀,大家快看看,和平时整洁的样子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环境,学生很快会指出地上的垃圾、不整齐的桌椅等问题。接着,教师播放一段校园里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对比的短视频,视频中有学生随手扔垃圾、在楼道推挤,也有主动捡起垃圾、有序上下楼梯、见面热情问好等画面。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更喜欢哪种行为呢?这些好的行为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文明行为,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文明的我》,用画笔把文明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杂乱教室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不文明带来的不适感,再结合对比强烈的视频,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文明行为的向往,自然引出教学主题,为后续学习铺垫情感基础。
(二)新授(感知文明,学习技法)
文明行为大发现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校园场景、家庭场景、社区场景等图片资料,每组聚焦一个场景,讨论并记录其中的文明行为。几分钟后,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发现,如校园里同学们认真值日、家庭中帮父母摆放餐具、社区里搀扶老人过马路等。教师对各小组发现给予肯定,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快速勾勒出相应场景轮廓,标注文明行为要点。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交流能力,让他们从熟悉场景挖掘文明元素,拓宽素材收集视野。教师黑板简笔画示范,既能强化学生对文明行为场景的印象,又初步展示绘画记录方式,为后续学生自主创作打基础。
剖析绘画要素
教师选取学生提到较多的“校园文明问好”场景深入讲解。展示一幅简单的两个小朋友微笑面对面、挥手打招呼的线描作品,提问:“同学们,看看这幅画,画里的小朋友什么样的表情让你觉得很友好?身体动作又是怎么表现出他们在互相问好的呢?”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表情(眼睛弯弯、嘴角上扬)、身体动态(微微弯腰、手臂抬起挥手)以及画面构图(两人位置适中、背景留白突出主体)。随后教师在黑板上逐步演示如何画人物头部(先画圆形确定轮廓,再添眼睛、鼻子、嘴巴)、身体(用简单线条勾勒身体形状、四肢动作),边画边强调线条要流畅、比例要协调,如头和身体大概1:3比例。
设计意图:以典型场景为切入点,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绘画关键要素,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黑板上同步演示绘画步骤,将抽象理论具象化,让学生清晰掌握人物绘画基本技巧,化解技能学习难点。
(三)示范创作(理清思路,增强信心)
教师以“公交车上文明让座”为主题,完整示范一幅彩色绘画创作过程。首先构图,用铅笔轻轻勾勒出公交车内部大致轮廓,包括座椅、扶手等,确定画面主体位置,在靠窗座位画出一位老奶奶,再在旁边画起身让座的小朋友;接着上色,用水彩笔为人物肤色、衣服选色涂抹,提醒学生色彩搭配要协调,如老奶奶衣服可用暖色调体现慈祥,小朋友校服涂鲜艳色彩突出朝气,座椅、车身用不同颜色区分;最后用黑色彩笔勾勒线条,让画面更清晰,强调细节如老奶奶的皱纹、小朋友的鞋带等,还可添加一些爱心、点赞图标装饰画面,表现文明行为带来的温馨氛围。示范过程中,教师随时讲解每一步设计意图,如构图突出主体、色彩烘托情感、细节增添生动性。
设计意图:完整示范给学生提供系统创作范例,从构图布局、色彩运用到细节刻画、氛围营造,全方位展示美术创作流程,降低学生创作畏难情绪,使其明确创作方向,吸收实用技巧用于自己作品。
(四)学生实践(自主创作,展现个性)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明行为主题开始创作,绘画工具不限,可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等自由搭配。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文明养宠场景可画宠物的可爱模样、与主人互动;遇到构图偏大或偏小等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合理布局;发现创意闪光点,如独特的人物造型、新颖的场景设定,及时向全班表扬推广,激发更多创意灵感。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自主创作空间,尊重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创意表达。巡视指导保障学生创作顺利推进,及时纠错、鼓励、推广,让每个学生在创作中成长,将课堂所学内化为自身美术素养,产出多样精彩作品。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分享交流,共同成长)
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在教室墙壁开辟“文明画卷”展示区,用彩色胶带将作品依次张贴。组织学生围坐作品前,开展自评与互评。自评环节,小作者上台介绍作品主题、创作思路,如“我画的是公园里文明赏花,我用粉色画花朵,因为很漂亮,小朋友轻轻闻花香,没有摘花,我想告诉大家要爱护花草”;互评环节,其他同学从画面整洁度、文明行为表现是否清晰、创意是否新颖等角度发表看法,如“他画的垃圾分类,垃圾桶颜色很鲜艳,能分清不同种类,要是画上人物分类垃圾动作就更好了”。教师最后总结评价,肯定全体学生努力与创意,对共性问题如色彩单一、构图松散再次强调改进方向,挑选几幅特别优秀作品奖励小贴纸。
设计意图:展示环节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自评促使学生反思创作过程,提升表达能力;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汲取优点,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总结给予专业引领,升华学习成果,激励持续进步。
(六)课堂小结(回顾总结,强化认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重点:“同学们,今天咱们用画笔描绘了好多文明行为,谁能说一说都画了哪些呀?”引导学生发言后,再次强调文明行为的重要性:“这些文明行为让我们生活更美好,课后大家不仅要继续画文明,更要在生活中做文明事,让自己成为文明小使者,下节课咱们再来分享大家的文明新故事。”
设计意图:系统回顾巩固知识技能,强化文明行为与美术创作关联,课后延伸将美术学习拓展至生活实践,知行合一,真正落实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滋养。
七、板书设计
文明的我
(一)文明行为:校园(值日、问好)、家庭(家务、孝亲)、社区(互助、礼让)
(二)绘画要点:
人物:表情、动态
构图:主体突出
色彩:协调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