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勇敢的我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赣美版(2025)美术一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 勇敢的我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赣美版(2025)美术一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3-22 15: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2 勇敢的我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勇敢的我》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重要课程。在本阶段,学生开始从对周围世界的初步认知迈向更深入的情感与价值探索。教材紧密围绕“勇敢”这一核心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展开教学。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如《哪吒》,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直观感受勇敢的行为表现。接着,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勇敢的含义。随后,引入《雪山登顶》等微视频及勇敢人物故事卡片,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勇敢精神的理解,体会勇敢在不同情境下的体现。教材还安排了绘画创作环节,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勇敢的理解和体验用画笔表达出来,在提升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创作中强化对勇敢精神的认同。整个教材内容循序渐进,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实践创作,旨在帮助学生全方位理解“勇敢”,并将这种积极的精神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观看丰富的微视频、图片以及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敏锐捕捉勇敢人物的独特精神风貌,深入感受勇敢这一主题所蕴含的力量与魅力,充分认识到勇敢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绘画这一艺术形式,精准、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对勇敢的深刻理解和独特体验,在创作过程中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创意和想象力,独立创作一幅展现自己勇敢瞬间或勇敢品质的绘画作品。同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富有挑战性的绘画任务,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文化理解: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中勇敢的多元表现形式,培养对勇敢精神的浓厚兴趣和由衷的尊重,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包容意识。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勇敢”丰富的含义,全面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将勇敢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指导学生熟练运用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构图的设计等,准确地在绘画创作中表现自己对勇敢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作品中线条、色彩、形状等造型元素如何巧妙服务于勇敢主题的表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中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深入挖掘并细腻体现勇敢的内在精神和真挚情感,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感染力。
在小组合作绘画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独特创意,鼓励学生积极交流、相互启发,避免创意的同质化,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开展。
帮助学生突破自身认知局限,理解不同文化和环境中勇敢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从多元角度看待勇敢这一品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创设丰富多样、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如模拟勇敢面对困难的场景、讲述扣人心弦的勇敢冒险故事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勇敢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勇敢的含义和价值。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共同讨论勇敢的事例、合作完成绘画创作等。在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准确地向学生讲解必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的基本技巧、色彩的运用方法等,以及勇敢的概念、不同文化中勇敢的表现形式等内容,确保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实践。
欣赏教学法:展示大量与勇敢主题相关的优秀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欣赏作品,深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创意构思以及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活动
提前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四周张贴一些与勇敢相关的卡通图片,如消防员救火、小英雄雨来等,营造充满勇敢氛围的教学环境。
热情洋溢地向学生打招呼:“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进入一个超级有趣的勇敢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会认识好多好多勇敢的小伙伴,还会发现自己身上隐藏的勇敢力量哦!”
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充满活力的动画短片,短片内容是一群小朋友在森林里探险,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他们不害怕,一起想办法克服。
播放结束后,满脸笑容地提问:“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动画里,你们看到那些小朋友遇到了哪些困难呀?他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充满童趣的动画短片和精心布置的教室环境,迅速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感受勇敢的情境,为后续深入理解勇敢的含义做好铺垫。
(二)勇敢含义大讨论
教师活动
亲切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动画里的小朋友可勇敢啦!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勇敢吗?开动小脑筋,和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如提问:“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有点害怕,但还是坚持做下去的事情呢?”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补充和总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棒!勇敢就是当我们遇到困难、害怕或者不敢做的事情时,能鼓起勇气,不退缩,努力去面对。比如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努力坚持完成一件很难的事情,懂得拒绝不好的事情,还有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些都是勇敢的表现哦!”
接着通过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小明在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回答错了,但他依然很勇敢;小红第一次独自睡觉,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勇敢的含义。
设计意图:组织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将抽象的勇敢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对勇敢含义的理解。
(三)勇敢人物故事秀
教师活动
神秘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一位超级勇敢的爷爷,他叫夏伯渝。”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微视频《雪山登顶》,视频中详细讲述了夏伯渝克服重重困难,四次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最终在六十多岁时成功登顶的感人故事。
播放结束后,提问:“小朋友们,夏伯渝爷爷在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呀?他是怎么克服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积极回答问题。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夏伯渝爷爷的勇敢和毅力:“夏伯渝爷爷在登山时,遇到了暴风雪、冻伤失去双腿等巨大的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努力,这种勇敢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啦!”
分发勇敢人物故事卡片,每张卡片上印有一个勇敢人物的故事,如刘胡兰英勇就义、司马光砸缸救人等。让学生仔细阅读手中的故事卡片,提醒他们可以小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组织学生进行勇敢人物故事分享活动,介绍活动规则:“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手中的勇敢人物故事分享给全班同学,要像讲故事大王一样,声音响亮、生动有趣哦!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故事,对学生的分享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你的声音真响亮,故事讲得太精彩啦!”“你的表情很丰富,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故事里的场景!”
最后,对各个故事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勇敢的精神和意义:“小朋友们,这些勇敢的人物都在不同的情况下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感人的微视频和分享勇敢人物故事,让学生从不同的勇敢事例中进一步深化对勇敢含义的理解,感受勇敢人物的精神力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勇敢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四)勇敢瞬间大分享
教师活动
微笑着对学生说:“小朋友们,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勇敢的瞬间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开学初同学们的上学勇敢瞬间吧。”打开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开学初同学们勇敢走进校园、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自己整理书包等照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照片,提问:“小朋友们,在这些照片里,你们看到了哪些勇敢的瞬间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那你们在开学初,还有哪些勇敢的瞬间呢?快和小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勇敢瞬间。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分享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真勇敢!”“你主动和新同学交朋友,这份勇气很棒哦!”
对分享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勇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小朋友们,这些看似小小的勇敢瞬间,其实都在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引导学生思考:“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怎样表现出勇敢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不文明行为勇敢制止”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身边熟悉的场景和分享自己的勇敢瞬间,让学生意识到勇敢就在身边,每个人都有勇敢的时候。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勇敢精神的认同和尊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勇敢的行为。
(五)创意绘画大比拼
教师活动
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勇敢的故事和瞬间,现在就轮到你们大显身手啦!请大家以‘勇敢的我’为主题,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可以画自己曾经勇敢做过的一件事,也可以想象自己未来勇敢面对挑战的场景哦!”
简单示范绘画步骤,如先确定画面主体人物的位置和大致形状,再添加周围的环境和细节,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要能体现出勇敢的感觉,如坚定的眼神、有力的握拳等。
强调色彩的运用,鼓励学生选择鲜艳、明亮的色彩来表现勇敢的活力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如用红色表现勇气,用黄色表现希望等。
为学生分发绘画工具,如绘画本、彩笔、油画棒等,让学生开始创作。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如“你的想法很独特,继续加油!”“这个颜色搭配真漂亮,要是再把人物的动作画得更夸张一些,就更能体现出勇敢啦!”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如可以用线条画、水彩画、剪贴画等,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洁和构图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绘画创作环节是对学生前面所学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综合实践,让学生将对勇敢的理解通过画笔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活动
亲切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幅幅精彩的作品诞生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可以用夹子将作品夹在绳子上,或者贴在黑板上。
邀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背后勇敢的故事,如“我画的是我第一次骑自行车,虽然很害怕摔倒,但我还是勇敢地骑了起来。”对学生的分享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你的故事很感人,作品也画得很棒!”
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幅作品哪里最能体现出勇敢呢?你最喜欢作品中的哪个部分?”鼓励学生从作品的主题表现、色彩运用、构图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补充,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如“如果在画面中再添加一些细节,比如周围人的表情,会让故事更加生动哦!”
最后,对本次绘画创作活动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勇敢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勇敢的品质,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小朋友们,通过这次绘画创作,老师看到了大家对勇敢的独特理解和精彩表现。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里,都能像自己画中的那样,做一个勇敢的小勇士!”
设计意图: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七)课堂总结与延伸
教师活动
认真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勇敢的世界,认识了很多勇敢的人,分享了自己勇敢的瞬间,还创作了一幅幅精彩的绘画作品。老师希望大家能记住,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在害怕的时候依然能勇敢地向前走。”
布置课后延伸任务:“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勇敢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的勇敢作品。同时,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勇敢,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分享哦!”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勇敢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课后延伸任务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加强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家庭中继续深化对勇敢的认识和实践,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勇敢的我
勇敢的含义:主动认错、努力坚持、懂得拒绝、表达情绪
勇敢人物:夏伯渝、刘胡兰、司马光
我的勇敢:(学生分享的勇敢瞬间关键词)
绘画要点:主体突出、表情动作体现勇敢、色彩鲜艳、构图合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