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渐弱,能用歌声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掌握四三拍强弱规律,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抒发内心对牧场的赞美。
通过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重点: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①弱起小节的学习 ②连音线中音的延长时值 ③儿化音的唱法 ④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弱气小节:又称不完全小节,它从弱牌开始和结束,第1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的拍数相加等于歌曲完整的节拍数。
“儿化音”是字音韵母的卷舌现象,读唱的时候舌尖轻快卷起快速带过,不要拖长“儿”字。
教具:口风琴、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儿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结构:a+a1+b+a1,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节奏舒展,曲调平稳,旋律优美,描绘了绿草如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宁静夜晚的美景。第二部分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优美而抒情,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乐句是第二月句的再现,曲调回归平稳,表达可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法:听唱与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让学生小组自学,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现。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课前一首歌。
歌曲与谈话导入
聆听:韩红版本的《家乡》
讨论: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日喀则”它是属于哪个地区?你还听清楚里面唱的家乡日喀则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吗?(日喀则位于西藏西南部,藏语的含义是“水土肥美的地方”。)
师:我们也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吧!(老师带头举例,抽取部分学生回答。)今天一个美国的小朋友也想带我们去他的家乡,看看他家乡的美丽风景,请听歌曲《牧场上的家》。
歌曲学习
划分歌曲结构,分配小组自学任务;
a+a1+b+a1
各小组视谱检查;
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巡堂指导检查,给与帮助和纠正。各小组跟琴唱简谱两次,
四三拍强弱规律的学习;
3/4 × × ×
强 弱 弱
弱起小节的发现与掌握;
弱起小节:又称不完全小节,它从弱牌开始和结束,第1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的拍数相加等于歌曲完整的节拍数。
师生合作,学唱歌曲,渗透“儿化音”的学习;
歌曲节奏拍打,注意连音线时值长度;
/ \ | / \ | / \ | / \ | / \ | / \ | / ~~~~~
歌曲力度记号与换气记号的学习;
mp中弱 mf中强
换气记号的标记:
我的家在牧场∨哪儿有水牛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羚羊∨哪儿多么欢畅∨哪儿没有悲伤∨辽阔天空多么晴朗∨家,牧场我的家∨那儿有快乐的小鹿羚羊∨那儿多么欢畅∨那儿没有悲伤∨辽阔天空多么晴朗
跟电脑范唱,边画节奏边唱,注意强弱,换气与连音线时值。用优美的声音跟琴演唱,抒发对牧场的赞美之情。
课堂延伸,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美国传统民歌《牧场上的家》,歌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牧场的赞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发掘自己家乡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