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木瓜恰恰恰》
学 科:音乐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歌曲为三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以弱起小节开始,四个乐句的节奏相同,由于在每个乐句结束时都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虽然四个乐句的节奏相同但并不显得雷同,反而显得流畅,易于演唱。第二乐段运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三乐段重复了第一乐段。歌曲的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简介印尼,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同学们经常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生回答)
你们去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我们亚洲的一个国家——印度尼西亚旅行。请跟着音乐我们一起走进印度尼西亚。(播放印尼风景图片)
3、你看到的景色怎样?
师小结:景色确实太美了。这是印度尼西亚一个岛上的风景。在印度尼西亚象这样的岛非常多。所以印度尼西亚有“千岛之国”之称。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印尼歌曲叫《木瓜恰恰恰》。
二、学唱歌曲
1、完整的感受《木瓜恰恰恰》,身体随着音乐轻轻律动。
你听到的音乐情绪怎样?(热情的、欢快的、高兴地……)
2、再听歌曲,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请听一听这首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学生:一个卖水果的人在介绍他的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
学生:有个人把水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在介绍他的水果大、好,还便宜,招呼大家快来买。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热带水果画面)是的,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那里盛产水果,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们用慢速视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学生:随着钢琴视唱第一部分曲谱。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前两段歌词,歌词中介绍了什么?
学生:介绍他的水果品种;介绍他的水果怎么怎么好……。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唱一唱这两段歌词。衬词“恰恰恰”不读。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演唱。(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想一想,卖瓜人在介绍自己水果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自豪的、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
教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
2、学唱第二段歌曲。
教师:同学们,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旋律,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由很多切分节奏或切分音组成。
教师:你们还记得切分音的唱法吗?(课件出示切分音,生打拍子读节奏,师强调切分音重音在中间)
教师:随着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用“beng”唱旋律。
教师:这段表现了卖瓜人什么心情呢?
学生:急切的招呼大家快来买他的水果、着急卖瓜、着急回家的心情……。
教师: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卖瓜人急切的心情。
学生:演唱切分节奏部分歌词。
教师:下面完整的演唱歌曲。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拍手,同时口读“恰恰恰”声音轻巧、有弹性。)
教师:除了拍手和动胯,在衬词处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学生:用打击乐器。
学生:分组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串铃、沙锤、铃鼓)
教师:“恰恰恰”部分,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伴奏。
为歌曲完整配伴奏,歌曲前半部分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后半部分按同学们一起来演唱歌曲。
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 拓展资料
教师:接下来听两首歌曲的片段,《卖报歌》、《卖汤圆》
学生:安静的聆听。
教师:听了刚才的两首歌曲和今天学习的《木瓜恰恰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都是在卖东西。
学生:这两首歌曲情绪都是欢快的,卖东西的人都在介绍自己所卖的东西。
教师: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他们所卖东西的优点、价格的?
学生:通过歌词。
教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新体裁──叫卖歌。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例如:磨剪子来,锵菜刀;换大米……。
四、表现歌曲
教师:我们了解了叫卖歌曲表现方式及情绪,下面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再次演唱《木瓜恰恰恰》。
学生:用高兴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学生分组选用打击乐器、动跨、拍手、说词,或者也可以模仿其他乐器演奏的不同方式来表现。
课堂小结:同学们,叫卖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情绪体验,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创作出一首简单的叫卖歌曲,用熟悉的旋律改编的或是自己创作的,目的是推销自己的商品,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表演这个场面好吗?
五、下课。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是以唱歌教学为主的音乐课,学生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按歌曲的节奏形式朗读歌词,为学习歌曲打基础;在学习曲谱的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唱比较典型的几小节,然后让他们分组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2.把打击乐器引进课堂。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在XX X的地方除了用衬词唱出来外,还让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在进行创设情境表演“集市一角”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本地所出产的水果比较熟悉,有的学生用熟悉的旋律,有的学生用自编的旋律进行创作,使课堂气氛很快达到了高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课堂上尽量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区教研员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我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让我的音乐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