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期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PDF格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期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PDF格式,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3 11:37:34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类型:成都石室中学 2024—2025 学
考试年级及科目:高 2025 届历史
年度下期高 2025 届二诊模拟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分钟):75 试卷总分:100
预测平均分:68-85 预测及格率:85%
命题人:李会奇、张天宇 审题人:李会奇、张天宇
能力层次
内容板块 具体内容 题型 题号 分值 难度预估
了解 理解/掌握 应用 权重比例%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选择题 1 3 0.65 √
“战国七雄”与兼并战争 选择题 2 3 0.63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 选择题 3 3 0.45 √
措施
唐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选择题 4 3 0.68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选择题 5 3 0.69 √
林则徐与魏源 选择题 6 3 0.67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选择题 7 3 0.69 √
全国抗战的开始 选择题 8 3 0.65 √
选择题
恢复国民经济 选择题 9 3 0.69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选择题 10 3 0.68 √
古代埃及文明 选择题 11 3 0.65 √
西欧封建庄园 选择题 12 3 0.49 √
三角贸易 选择题 13 3 0.63 √
新经济政策 选择题 14 3 0.57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选择题 15 2 0.48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选择题 16 3 0.49 48%√
宋代“商业革命”与英国“工 材料题 17 16 0.68 √
业革命”
非选择题 时代与时代精神 材料题 18 12 0.65 √ 52%
清末新政与保路运动 材料题 19 12 0.67 √
总计 19 100 0.65 100%
说明:
1、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目的:提高试题质量,强化考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成绩;
2、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填写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
3、命题双向细目表的预测结果及评估结果存档,为今后的命题提供参考。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5 届 2024-2025 学年度下期二诊模拟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总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字迹清楚。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共 48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 考古学家在距今 4300—3700 年的成都新津宝墩古城遗址内陆续发现了多组大型建筑基
址,这些建筑基址规模大,筑坑规矩、筑网清晰、规格较高,单体面积均在 200 平方米以上,
应为宝墩文化时期类似宗庙的大型公共礼仪性建筑的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宝墩古城遗址时

A.礼乐制度已经基本形成 B.城市建筑已形成规制
C.具备一定组织动员能力 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2. 据下图可知,周朝
A.疆域面积日益扩大 B.政治构建受到社会转型影响
C.贵族统治趋于瓦解 D.诸侯国内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 汉高祖“弛山泽之禁”“令民铸钱”“弛商贾之律”,富民以安天下。汉武帝任用东郭咸阳、
桑弘羊等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这些政策说明西汉
A.经济上坚持中央集权政策 B.延续了秦朝“上农除末”政策
C.统治者努力巩固“大一统” D.政府不断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
4. 《石台孝经》碑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长方柱体,下有三层石台。碑文是由唐玄宗亲自作
1
序、注释并书写的《孝经》,由唐肃宗篆书题额“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碑
上写有: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亲自训注,垂范将来。据此可知,唐代
A.治国理政仍遵循儒家思想 B.中央集权不断趋于强化
C.三教合的流趋势已经完成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包容
5. 下图是根据北宋赵抃《成都古今记》的记载绘制的成都十二月市。据此可知,当时成都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B.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C.商品交易规模领先全国 D.执行了严格的坊市制度
6. 近代学者姚莹在读了《海国图志》后十分感慨,以为“大获我心”,遂放弃了要编纂《异
域丛书》的念头,且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说法深表认同,自认难以超越。这主要是
由于《海国图志》
A.平息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 B.回应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挑战
C.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D.正确总结了鸦片战争的教训
7.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
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另一位学者也感慨道:“今之青年,当如火炬,照亮旧制
之黑暗;似利斧,破除传统之束缚。”据此可知,他们都期望青年
A.促进文学革命 B.迎合十月革命潮流
C.引领时代变革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8. 1938 年 7 月 7 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

2
A.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B.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C.旨在组织动员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 D.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盟国对抗战的支持
9. 1950 年,成渝铁路开工建设。建设者们为了节约资源,采用土法上马、就地取材的方式,
利用当地石料、木材等作为建筑材料。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发明了一种名为“木
轨马车”的工具,用于运输石料,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1952 年 7 月 1 日,新中国第一条
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
全线通车庆祝大会。据此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
A.得益于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B.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C.有赖于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 D.展示了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精神
10. 1979 年年底,成都有 2318 个家庭经营着“私营商业”,一年后上升到 7242 个,而到 1982
年,更增长到 16659 个。到 1985 年年底,个体户的数量达到了 123901 家。这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理顺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11. 如图为考古学家在埃及一座遗址中发现的那尔迈调色板,两面都刻有头戴王冠的那尔迈
形象。部分史学家认为这一史料反映了那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丰功伟业,但由于调色板只有
少量文字符号,且古埃及祭司书写的《埃及史》中将美尼斯作为统一上下埃及的第一位国王,
因此史学家对调色板浮雕的阐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这说明
A.历史解释需要多种史料进行相互印证 B.埃及学者掌握着埃及史研究的主动权
C.出土文物对古埃及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D.文献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唯一权威依据
12. 12-13 世纪,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市轮流举行集市贸易,从意大利运来的东方货
物,从英国运来的羊毛,从佛兰德运来的呢绒,以及从斯堪的纳维亚及低地国家运来的货物
都在此交易,香槟伯爵竭力保障集市上商人的安全和通往香槟道路的安全。据此可知,该地
区集市贸易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A.封建庄园经济解体 B.强大王权支持
C.城市自治运动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
3
13. 下图是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国际贸易示意图。关于该国际贸易解读准确的是
A.太平洋提供了最主要的贸易通道 B.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D.资本主义进入资本输出时代
14. 如表为 1921-1923 年苏俄(联)部分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指标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
要是因为
农作物名称 1910—1912 年 1921 年 1922 年 1923 年
黑麦 100 66.74 79.87 88.42
燕麦 100 27.19 29.10 53.17
马铃薯 100 34.46 54.95 77.00
A.工业建设的需要 B.集体农庄的建立
C.计划经济的推动 D.经济政策的调整
15. 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美国先后制定多部法案禁止向交战国输送任何物资,禁止美国公
民乘坐交战国的船只。1939 年 11 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版《中立法案》,交战国家可根据“现
购自运”原则向美国购买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这一转变是为了
A.履行政治同盟义务 B.改变中立外交政策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应对欧洲紧张局势
16. 2019 年 4 月 9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要对价值 110 亿美元的欧盟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以报复欧盟对空中客车公司的补贴行为。4 月 17 日,欧盟宣布对价值 200 亿美元的美国进
口产品征收关税,以报复美国持续向波音公司提供补贴的行为。这说明
A.美国和欧盟的关系破裂 B.多边贸易体系面临挑战
C.单边主义阻碍经济发展 D.逆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第Ⅱ卷
本卷包括 4 道必答题,共 52 分。
4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商业革命”较早的出现,成为宋朝历史的一抹耀眼的亮色。在张择端的名画《清
明上河图》面前,一切文字记载都相形见绌。这幅长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东京开封的街市
繁荣景象。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口
门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王家罗锦匹帛铺(丝
绸店)”“刘三叔精装字画(裱画店)”“久住王员外家(招商旅馆)”等。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1571 年通过了一个使韦
兰河通往大海的议会法案。1571 年通过了第二项议会法案,授权伦敦市的公司给通往伦敦
北部的利河改造提供资金。为了拓展英国的海外运输,17 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出台了一系
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在英国沿海航行,禁止用外国船只装载外国货进入
英国港口。工业革命初期,英国运河运输兴旺起来。英国运河运输业的发展既得力于市场经
济发展需求,又受益于政府引导和扶持。运河兴建过程中出现的购买土地、江河改道、穿越
公路等问题,国家统一协调。有许多运河获得政府资助。此外,国家还给运河运输业一定程
度上的政策倾斜,如减免税收。但随着铁路兴起,运河运输逐渐衰落下去。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三 英国的运河时代(1761-1835 年)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布
里奇特沃运河于 1761 年 7 月通航,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航程缩
短、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投资高潮。英国史学家格拉斯 费歇认为,
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是棉花、煤、铁及运输”,此外,食盐、石料、谷物及工业制
成品的产量也逐年递增。这些大宗笨重商品的需求的膨胀构成运河业发展的直接动因。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革命”在东京开封的表现,并谈谈你对宋
朝“商业革命”的认识。(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水路运输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运河时代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
的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马克思曾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那么,时
代就是人在实践中创造历史进程的客观反映,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生动写照。由上可知,每
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机遇和挑战,人们会因此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其中,那些
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共同愿望的主导精神,就是时代精神。并且,这些引领社会发
展的时代精神是动态的,它能够随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演变。
——摘编自谭培文《马克思劳动意义的文明视野阐释》
请以“时代与时代精神”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5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现代社会动员方式开
始出现,四川保路运动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保路运动首先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同时在各州
县设立分会,并立即设立讲演部,组织培训讲演员,并分派往各府州县进行讲演。各地同志
会分会、协会成立后,也参照四川保路同志会的组织形式,专门设立讲演部,足以说明讲演
在保路社会动员中的重要地位。四川保路运动在进行社会动员时,还大量使用了报刊、广告
等属于现代大众传媒的宣传手段,以至于成都电报局委员报称:保路同志会“刊布传单,张
贴广告,指斥政府,摇惑民心”。保路运动的组织者不仅采取了正确的社会动员形式,而且
在社会动员的内容方面也紧紧抓住了时代的主题,有效地整合了社会不同群体,形成了共同
的利益诉求,故能在不同阶级、不同社会群体中产生共鸣,从而能够引导民众积极参与运动,
由此推动运动不断深入开展。
——摘编自何一民《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动员与辛亥革命》
材料二 1901 年,慈禧太后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宣布实施“新政”,她在集权与放权之间
踌躇不前,难以对各级官僚进行有效地控制,对放权一事又难以释怀,只能以传统的统治之
术和仅存的权威勉强维持岌岌可危的政权。很多政府官员对新政“应善者不喜,应俱者不
俱”,相与默然置之。满族贵族在新政中不断削弱汉人和地方督抚的权力,使权力日益向自
己倾斜。……在保路运动中,地方实力派,民族主义者、激进的立宪派和负担太重的贫苦农
民等利益集团在反对路权国有化的口号下空前团结起来,形成势不可挡的反政府的政治大同
盟……这场由清政府权力中心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持续了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最终以失败告终。……有学者认为正是晚清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
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摘编史成虎、张晓红《亨廷顿改革理论视域下的清末新政败因》,黄福寿《清末新
政造就了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保路运动社会动员的特点,并说明呈现上述特点
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并论证“正是晚清最后十年‘渐
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观点。(8分)
6sooo0s34410
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二诊模拟考试
17(3)(6分)
历史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考号
缺考:【]
考场:
考号:
注意事项

粘贴条形码区
1请将姓名、班级、学号等填写在对应的区域。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外,切勿倾斜。)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18(12分)
3.非选择题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保持答题卡整洁
4.必须在题号区域内作答,答题卡虚线外禁止涂写。

正确填涂:一
错误填涂:M【1宝I
一、
客观题(每题3分,共48分)
1[A][B][c][D]
6[A][B][c][D]
11[A][B][c][D]
16[A][B][c][D]
2[A][B][C][D]
7[A][B][c][D]
12[A][B][c][D]
3[A][B][c][D]
8[A][B][c][D]
13[A][B][c][D]
4[A][B][c][D]
9[A][B][c][D]
14[A][B][c][D]
5[A][B][c][D]
10[a][B][c][D]
15[A][B][c][D]
二、
主观题(共52分)》
17(1)(8分)
19(1)(10分)
17(2)(8分)
19(2)(8分)
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二诊模拟考试历史答题卡第1页(共1页)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5 届 2024-2025 学年度下期二诊模拟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B B C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D D B
1. C【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 4300—3700 年(中国)。根据材料“发现了多组大型建筑基址”
可知,考古学家在宝墩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多组大型建筑基址,推测其为宗庙等公共礼仪性建筑的组成部分,这表明
在宝墩文化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动员能力,C 项正确。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形成的,排除 A 项;材料强调
的是大型建筑的功能,而非城市建筑的规制,排除 B 项;材料主旨是考古发现宝墩古城遗址中有多组大型建筑基址,
说明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但不能说明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排除 D 项。
2. B【详解】西周初创时齐国由姜尚创立,但是到战国时期齐太公变成了田和,这就是田氏代齐,意味着政治构建
受到社会转型影响,B 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疆域变化无关,排除 A 项;材料依然存在贵族统治,排除 C项;田氏代
齐明显与嫡长子继承制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项。
3. C【详解】汉高祖解除山泽之禁、放宽货币与商业法规,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以此使国
家稳定;而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体现了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目的是为了充实国库、加强中央集权。这
些政策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汉统治者以巩固和加强“大一统”国家为目标,C 项正确;汉高祖解除山泽之禁,允
许民间铸钱,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 A项;汉初对商业的政策有所放松,没有延续秦朝“上农除末”政策,排除 B
项;汉武帝时期加强了对工商业的控制,但汉初的时候放松了对商业的政策,D 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 D项。
故选 C项。
4. A【详解】碑文内容显示,唐玄宗亲自作序、注释并书写了《孝经》,并强调“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这
明确体现了对儒家孝道思想的重视和推崇。儒家思想在唐代仍然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特别是在道德教育和
伦理规范方面。因此,A 选项正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并未直接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B;题目
中仅提及了儒家思想(通过《孝经》体现),并未涉及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或思想流派。因此,无法从题目信息
中推断出三教合一的趋势已经完成,排除 C;虽然唐代社会确实以开放包容著称,但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并未直接体
现这一点。碑文的撰写和题额的设置更多地反映了皇帝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和推崇,而非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排除
D。
5. B【详解】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中国)。材料概况可知:北宋时期成都按月份进行不同类别
的市场交易,反映出当时成都农业、手工业商品化趋势明显,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B 项正确;宋代仍以小农经
济为主,经济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排除 A。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商业发展状况,不能得出商品交易规模领先全国,
排除 C项;宋代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坊市制度已打破,排除 D 项。故选 B项。
6. B【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姚莹认为“大获我心”“遂放弃了要编纂《异域丛书》的念头”,赞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这些主要是由
于魏源所作《海国图志》等书立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现实,提出“师夷长技”等主张,回应了当时西方列强的
侵略挑战,B 项正确;《海国图志》并不能平息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表述错误,排除 A 项;明朝中后期传教士的东
来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潮流,排除 C 项;《海国图志》并未认识到中国封建主义的落后,也没有正确总结鸦片战争的
教训,排除 D 项。故选 B项。
7. 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前期(中
1
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对青年的期望是他们能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如火炬照亮黑暗,如利斧
破除束缚,这种期望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目标高度一致,C项正确;材料中陈独秀和另一位学者的
表述主要是围绕青年的精神风貌和使命,没有直接提及文学革命相关内容,排除 A 项;十月革命发生在 1917 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1915 年,宣传十月革命的潮流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排除 B 项;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
统治,陈独秀和这位学者讲话的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存在,排除 D 项。故选 C项。
8. C【详解】根据时间可知处于抗战时期,据此可判断材料的大手手指上写的“工农商学军”等各阶级、阶层力量,
意在强调大家的联合进行全民族抗战能够有效的打击日寇,故选C。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的是1935
年的华北事变,排除 A。革命统一战线是 1924-1927 年的国民革命时期,排除 B。1942 年 1 月 1 日,英美苏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材料内容也不涉及
反法西斯盟国的内容,排除 D。
9. D【详解】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指 1953-1956 年的三大改造,排除 A。奠定基础的是一五计划,时间是 1953-1957
年,排除 B。题干中并未提及苏联的技术援助,排除 C。题干中明确提到铁路建设者们为了节约资源而采用的各种
方法,以及他们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这些都体现了建设者们面对困难时的艰苦奋斗精神。
10. B【详解】据材料可知,1979-1985 年成都个体工商户大量增加。根据所学,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鼓励私营经济发展,故选 B;1992 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1 世纪初初步建立,排除 A;1992 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理顺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排除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开始于 1993 年中共十四大。1993 年 11 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并第一次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这一决定拉
开了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序幕,排除 D。
11. A【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部分史学家认为出土的文物调色板反映了那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丰功伟业,但这
一结论与现有文献中美尼斯作为统一上下埃及的第一位国王的表述有所冲突,因此史学家对调色板浮雕的阐释产生
了激烈的争论,体现历史解释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史学家在解读这些资料时往往会受到个人知识背景、研究方
法和理论框架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资史料相互印证,A项正确;材料强调
史学家对埃及出土的调色板浮雕的阐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体现史学家在阐释史料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多样性,未涉
及这些史学家中埃及学者的地位,故不能判断是否由埃及学者掌握主动权,排除 B项;结合所学出土文物是研究历
史的重要史料,调色板上的图像和文字符号对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价值不大”表述绝对,排
除 C 项;结合所学文献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依据,历史研究还需要结合出土文物、传说、
口述历史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唯一”表述绝对,排除 D 项。
12. D【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3 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伴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以及香槟伯爵竭力保障集市上商人的安全和通往香槟道路的安全,来自多个国家的商品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
城市轮流举行集市贸易,D项正确;12—13 世纪,封建庄园经济尚未解体,排除 A项;材料描述的是在封臣领地内
的集市贸易的繁荣,与王权是否支持无关,排除 B 项;城市自治运动是在 11 世纪,要求摆脱了封建王权、领主或
教会的控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C项。
13. C【详解】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史上的三角贸易。据材料“出程、中程、归程”可
知,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攫取巨额的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了资本的原始积累,C 项正确;三角贸易的航线是在大西洋,而非太平洋,排除 A 项;工业革命使英国处于“世界
工厂”地位,排除 B项;资本输出时代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D 项。
14. 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1923 年苏俄(联)。
2
据材料可知,1921 年,苏俄(联)推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逐渐增加,D项正确;1921—1923 年,工业化建设尚未正式开始,排除 A项;集体农庄的建
立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 B 项;材料描述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市场、外资等方式来巩固苏维埃政权、大力发
展社会生产力,而非计划经济,排除 C项。故选 D 项。
15. 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
据材料“1939 年 11 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版《中立法案》”结合所学可知,1939 年 9 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在欧
洲爆发,为应对欧洲紧张局势,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美国通过新版《中立法案》向交战国家提供武器装备和战略物
资,因此材料所述变化主要是为了应对欧洲紧张局势,D 项正确;当时美国奉行外交中立政策,未加盟欧洲政治集
团,排除 A项;当时,美国中立外交政策没有改变,直到珍珠港事件后才放弃中立政策,排除 B 项;当时,美国尚
未参与二战,直到 1941 年 12 月,排除 C 项。故选 D项。
16. B【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题意可知,
美国和欧盟互征高额关税,这一做法提升了关税壁垒,不利于相互间的贸易往来,实际上是挑战了当今的多边贸易
体系,B项正确;美国和欧盟之间相互设置高额的关税壁垒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破裂,排除 A 项;欧盟也对
美国设置了高额关税进行报复,并不能说是美国或者欧盟的单边主义,排除 C项;材料中仅涉及美国和欧盟互设高
额关税的行为,并不足以说明逆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排除 D项。故选 B 项。
17.【答案】(1)表现:打破了商业在空间上的限制,取消了商业在时间上的限制;重视商业广告招牌作用。(4 分)
认识:宋朝“商业革命”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表现,为宋朝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它便利了民众
生活,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标志着我国古代商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由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和理学的束缚,导致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实现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4 分)
(2) 主要特征:运河运输与海上运输有机结合;得到政府的扶持;具有充分的法律保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工
业革命后衰落。(任答 2 点 4 分)
影响: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方便了商品运输和人们的出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任答 2 点 4 分)
(3) 原因:运河有航程缩短、运费降低的优点;投资运河利润丰厚;工业革命对运输大宗笨重商品的迫切需求;蒸
汽轮船进一步提升运河的重要性。(任答 3 点 6 分)
18.答案示例 1:标题:时代变迁推动时代精神的璀璨绽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而每一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精
神。西欧中世纪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文艺复兴兴起,人们逐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
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人文主义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在人文主义的引领下,文学、艺术、
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如达·芬奇的绘画、哥白尼的天文学等,这些成就不仅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
了文化的繁荣,也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8 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
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思想家强调理性思考、科学精神和民主制度,理性主义成为此时代的核心精神。
启蒙时代的成就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19
世纪的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时期形成了强调效率、创新和实用主
义的时代精神,推动了欧洲国家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也极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综上所述,时代引领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促进时代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时代精神的重要性,积极培育和践行
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答案示例 2:标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时代精神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
3
在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这些印记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的进步上,更深刻地反映在时代精神
的风貌中。而时代精神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而不断演变,成为推动国家进步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新中国成立
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
时也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曲折历程。在此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精神。“铁人”王进喜等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他们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
贡献。1978 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发展,从经济特区的
设立到沿海开放城市的兴起,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等变化,中国人民发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重要步伐。
综上所述,时代引领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促进时代发展。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传承时代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
力量,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19.【答案】(1)特点:组织严密;分层动员;注重讲演;运用现代传媒;与救亡图存结合;兼顾不同群体利益。(任
答 3 点 6 分)
原因:向近代社会转型;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危机加剧,民主思想传播);近代传媒发展。(任答 2点 4分)
(2)原因:新政以维护清廷专制统治为目的;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潮流;清朝统治者缺乏领导改革的能力,没
有高超的政治谋略和改革技巧;清政府的公信力下降;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社会上各种利益集团联合反对;武
昌起义爆发等。(任答 2 点 4 分)
论证:新政中的改革措施,如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军制等,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激发了民众的觉醒;
新政的失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壮大;新政中的政治改革尝试,
如预备立宪,虽然未能成功,但为民众提供了政治参与的经验,增强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新政中发展工商业,促
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 分)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