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 (课件 29张PPT+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 (课件 29张PPT+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2 10:32: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
【核心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6.1 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①描述无机盐和水对生命活动的作用,说出植物体对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知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2.科学思维:掌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与学习生物知识;理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并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
3.探究实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4.态度责任:养成认真观察并仔细分析的科学态度,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勇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思路】本节课主要讲述茎的类型、结构、生理功能。教材从学生认知结构建立起联系,从对茎的一般认识到茎的结构,这些茎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获取更多的阳光。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管道,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管道。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的基本技能和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这些物质在茎里的运输方式是怎样的?茎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呢? 联系已有知识。设问引出课题。
茎的分类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能叫出上面茎的名称吗?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植物的茎按形态可以分为: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攀缘茎,借助他物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缠绕茎,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 [继续探究1] 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为了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或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 [继续探究2] 如果植物的茎按组成可分为哪几种? [归纳提升] 植物的茎按其组成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不同茎的生长方式不同,但目的是相司的,学生对缠绕茎和攀援茎易混淆,适时帮助学生记忆,既有越又有效。
木质茎的结构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横切木本植物的枝条,观察植物茎的结构;植物茎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继续探究1] 木质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思考与讨论 1.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现象吗? 参考:铁丝缠紧小树,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影响韧皮部中筛管对有机物的运输。如果筛管被全部切断,根就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2.木制家具和课桌椅等的材料主要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 木质部 亲自体验中获得茎结构知识,图片分析加以巩固。 逐个部分分析结构与功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情景展示] 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问题探究]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思考交流] 猜想,选择器材,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表达与交流 [归纳提升] 根毛―→茎中的导管各枝端。 本实验采用大叶植物的枝条进行实验,很容易成功,学生有获得感。
[情景展示] 活动:树及环割实验。 [问题探究] 实验现象是什么?你能试着解释这种现象吗?你得出结论是什么? [思考交流]
有机物的运输 [归纳提升] 实验现象:环割枝条的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而形成瘤状物。 解释:是因为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当树皮环割后,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伤口上方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 结论:有机物在韧皮部的筛管中自上而下运输。 [继续探究] 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白色的汁液。这汁液从哪里来的?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这些汁液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它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输送。 思考与讨论 1.割裂橡胶树的树皮, 胶乳就会流出来。人们就是这样来采集胶乳的。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参考: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在筛管中向下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 2.任意毁坏树皮会给树木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 参考:树皮的韧皮部中有筛管。任意毁坏树皮可能导致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茎和根,从而导致树木死亡。 本实验可在一周前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要求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课堂重点分析。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第3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
(第3课时)
浙教版 七年级下
创设情境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这些物质在茎里的运输方式是怎样的?茎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呢?
茎有支持、连接、运输的功能。
探究实践
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
按形态分,茎可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
直立茎
攀缘茎
匍匐茎
缠绕茎
在校园里,你见过这些形态的茎吗?
探究实践
让我们来说一说这是什么形态的茎?
榆树
樟树
甘蔗
直立茎
茎干相对于地面向上直立生长的称直立茎。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茎。
探究实践
让我们来说一说这是什么形态的茎?
金银花
牵牛花
豆角
这种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但它不具有特殊的攀缘结构,而是以茎的本身缠绕于它物上。
缠绕茎
探究实践
让我们来说一说这是什么形态的茎?
黄瓜
葡萄
攀援茎
攀缘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靠卷须或吸盘的器官附着在他物上攀援上升生长。
爬山虎
探究实践
番薯
让我们来说一说这是什么形态的茎?
草莓
喜旱莲子草
匍匐茎
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一般节间较长,节上能生不定根,这类茎称匍匐茎。
探究实践
按组成分,茎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草质茎
草质茎
木质茎
木质茎
茎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草质茎较脆弱,植株死后茎干即行倒状。具有草质茎的植物是草本植物,大多数单子叶植物都是草本植物。木质茎很坚硬,植株死后茎干仍然可以直立。具有木质茎的植物叫木本植物。
探究实践
探索活动
1. 选取一根三年生的椴树(或木槿)枝条(3 ~ 5厘米长),用刀片或解剖刀横切木槿枝条。
2.用放大镜观察,其横切面可明显分为三层。它们分别是树皮、木质部和髓。
3.用解剖针轻轻扎一下树皮、木质部和髓部。你觉得质地较硬的是 _________,质地较软的是______ 。
树皮

木质部
木质部

剥下树皮后,观察木质部外面、树皮内面的结构。
4. 试一试能否用手把树皮剥下来?
光滑,有滑腻感。
探究实践
双子叶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木质茎一般具有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结构。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韧皮部

表皮
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
探究实践
韧皮部
韧皮部:
位置: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
组成:含有筛管。
作用:其中的筛管运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探究实践
木质部
木质部:
位置:茎最硬的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木材。
组成:导管和木纤维。
坚硬,具有支撑作用。
作用: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探究实践


髓位于茎的中央。
髓属于营养组织。
其细胞体积较大,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探究实践
形成层
形成层:
位置: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
组成:形成层的细胞只有2 ~ 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
功能: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不断加粗。
(手剥开树皮的地方)
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没有形成层,茎在生长过程中不能加粗。
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1.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现象吗?
2.木制家具和课桌椅等的材料主要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
铁丝缠紧小树,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
如果筛管被全部切断,根就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影响韧皮部中筛管对有机物的运输。
木质部
探究实践
水和无机盐在茎里的运输方式是怎样的?
水分
根毛细胞
皮层细胞
根木质部导管
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
茎、叶
探究实践
探索活动
1.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若干根,先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各组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
增大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 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如图所示,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红墨水”:
便于标记观察。
“温暖、光照充足”:
叶的蒸腾作用强,产生“蒸腾拉力”大,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探究实践
3. 15min后从每组取出一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再从每组取出另一枝条,将枝条纵切,观察纵切面的染色情况。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4.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木质部被染成红色,髓没有
韧皮部没有被染成红色
茎的木质部输送水和无机盐。
探究实践
5.问题讨论:
(1)若B、C 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而A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且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若将C 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3)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实验结论。
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进行的。
探究实践
茎中导管
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
水和无机盐
根毛细胞
皮层细胞
根木质
部导管
茎木质部导管
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运输。




探究实践
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输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二氧化碳

阳光
氧气
有机物
茎、根、果实、种子
有机物在茎中又是怎样运输的呢?
探究实践
探索活动
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 1 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所示。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环剥部位的变化。
切口上方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
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积存在伤口上方,伤口上方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
实验现象:
枝瘤
现象解释:
除去环割部位的形成层。
探究实践
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是什么结构?
树皮里韧皮部的筛管是上下相通的,
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是筛管。
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
农业生产上,经常将果树的枝条环割,提高果实产量。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1.割裂橡胶树的树皮, 胶乳就会流出来。人们就是这样来采集胶乳的。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在筛管中向下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
2.任意毁坏树皮会给树木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
树皮的韧皮部中有筛管。任意毁坏树皮可能导致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茎和根,从而导致树木死亡。
迁移应用
1.如图所示为葡萄的茎,按形态分属于 (  )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C
2.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 (  )
A.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髓
B.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C.髓——形成层——木质部——树皮
D.髓——木质部——形成层——树皮
B
迁移应用
3.下列对于茎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植物都能形成年轮
B.木质部中的筛管起到输导作用
C.髓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D.导管位于树皮内侧的韧皮部
C
4.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其道理在于( )
A.树皮起保护作用
B.树皮中有韧皮纤维,剥了去无法起到支持作用
C.树皮中有筛管,剥皮后无法运输有机物到根部
D.树皮里有导管,剥皮后无法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到枝叶
C
板书设计
第3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有机物
茎运输物质
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无机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
核心概念聚焦
1.下面四幅图中属于攀缘茎的是( )
A.向日葵 B.牵牛花 C.葡萄 D.草莓
2.下列植物的茎属于草质茎的是( )
A.水稻 B.柳树 C.桂花树 D.梨树
3.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比较坚硬,可做木材
B.结构②是由③分裂分化形成
C.结构④呈浅绿色且比较黏滑
D.茎的加粗与结构⑤的细胞分裂有关
4.“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长成后的茎与刚钻出地面时的
竹笋一样粗,这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 )
A.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5.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
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
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对“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应该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B.实验1小时后,茎的木质部被染红
C.叶片上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表皮细胞 D.实验证明木质部有起运输作用的结构
7.树洞画女孩王月绘树洞画轰动全国,央视称其“感动冬天”,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8.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先取一枝条,环剥1cm左右宽的树皮,露出木质部,用刀轻刮木质部表
面以清除筛管,然后用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 )
A.环剥口的上侧长出枝瘤 B.环剥口的下侧长出枝瘤
C.环剥口的上、下两侧均长出枝瘤 D.被环剥树枝死亡
9.科学家为检测有机物运输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10.小明为了探究叶片中的输导组织功能,把芹菜叶片浸在红墨水溶液中30分钟后,用眼睛
仔细观察,发现呈红色部分的是 ( )
A.只有叶的边缘 B.整片叶片 C.叶脉 D.只有叶尖
核心素养提升
11.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
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树干(茎)的( )
A.树皮 B.韧皮部 C.木质部 D.形成层
12.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13.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
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膨大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14.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画,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释
漫画中的主角的观点。
(1) 茎 “罢工” 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
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
(2)茎 “罢工” 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____的功能。
(3) 茎 “复工” 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
中具有 结构。
创新素养应用
15.为了探究茎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
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
是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证明 。
(4)要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多选,填字母)。
A.放在黑暗环境中,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造成干扰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增大红墨水浓度,使茎中被染色的部位颜色变化更明显
D.放在通风环境中,加快茎中水和无机盐的输送速度角度
参考答案
核心概念聚焦
1.C 2.A 3.D 4.C 5.D 6.C 7.D 8.A 9.C 10.C
核心素养提升
11.C 12.A 13.B
14.(1)导管 (2)输送有机物 (3)形成层
创新素养应用
15.(1)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
(2)颜色逐渐变浅 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3)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4)B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