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学案(PDF版)【衡水中心状元笔记】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学案(PDF版)【衡水中心状元笔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22 10:51:25

文档简介

来中堂扶无笔记当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城镇化
/核心素养展示
课程内容要求
课程标准解读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
1.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
3.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息技术的应用
4.结合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养成
一城市区位
状元笔记
1.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
→城市具有多种职
舱,基本功舱包拾居
社会经济因素有
住、生产、管理功能,
等。
特殊城市具有旅游、宗
2.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赦、科技等特殊功能。
(1)从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是否平坦开阔。

:判断该地区气候类型、降水、气温有何特征。

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
点,交通便利;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判断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
然资源。
(2)从经济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名师点拨

: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
特殊职能往往成为
或码头,或是否为多种交通方式的交会处,推断交通便利程度。
该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基础是否雄厚(能否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农
产品)。
名师点拨

:是否为行政中心;是否有国家政策影响等。
城镇人口比重是指
④」
:该城市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旅游业是否发达。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计算公式:城镇人

:根据该城市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多少,判断科技是否
口比重一城镇人口数
发达。
总人口数,城镇人口比

:是否为宗教圣地(拉萨、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等,一
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镇
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
般城市不需考虑)。
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②城镇化的意义
比重不一定大,例如,
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城
1.城镇化的含义: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
镇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

地区的过程。
镇人口比重大
146
必修二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
2.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状元笔记
(1)城镇人口增加。
(1)城镇他不只是
(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表现为城镇人口的增
(3)城镇建设
多,还表现在城镇用地
3.城镇化的最重要指标:
的比例。
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
4.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
第二、三产业转移,人
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
(1)促进
增长。
念的转变上。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城镇化不仅是
(3)改善
环境。
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中,还包推乡村地区变
②世界城镇化进程
为城镇地区,即城镇化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
1,时间差异
口域镇化,二是地域城
发展
发展
国家
镇化。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特点
问题
阶段
新趋势
类型
城镇化水平
状元笔记
比较高,城
城镇化发展的不同
中心区表现
后期
镇人口比重
出现逆城
发达
阶段,可以用城镇人口
出衰落的
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说
阶段的增长趋
镇化现象
国家
迹象
明。一般认为当城镇
缓,甚至
城镇人已比重
化地重30%以下为初
1以
停滞
期阶投,30%一70%为
后期阶孩
出现了劳动
中期阶投,70%以上为
们中阶段
人口和产业
力过剩、交
后期阶投。
出现了郊
中期
向城镇迅速
通拥挤、住
区城镇化

时问
阶段
聚集,城镇
房紧张、环

化推进很快
境恶化等
现象

问题

城镇化水平
问题较少,

初期
较低、发展
处于城镇化
阶段
较慢
低水平时期
2.地区差异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
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早晚早(英国最早,自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
起步时间
国家独立较晚,
原因
工业化早
工业化晚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目前速度
民族经济的发展,人
原因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口增长迅速备水来中学扶元笔记当
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
(4)①精确定位②求救信号
4.(1)宜居的
3.(1)地理数据分析
(2)土地资源
(2)①空间查询②动态监测
受灾范围
(3)历史和文化
灾害损失
二、1.(1)地域性
(2)非物质
必修二
(3)景观
第一章人口
2.(1)人地和谐
第一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
3.(1)色调色彩
一、1.(1)很不均匀
(2)文化意识审美情趣
(2)①北②200③500
④东亚
欧洲
(3)价值
西部⑤亚⑥印度
第二节城镇化
2.(1)①中、低②平原③河流
一、1.资源地形气候河流
交通政治
(2)①东部②东亚
科技旅游宗教军事
二、1.(1)良好
2.(1)①地形②气候
2.(1)生活方式
生活的水平生活质量
③河流④自然资源
最适宜
(2)①交通运输②农业基础
(2)社会经济
③政治与政策④旅游
(3)①发展中②公平
⑤科技⑥宗教
③人地可持续发展
二、1.城镇
第二节人口迁移
2.(3)用地规模扩大
一、2.跨越国界
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3.(1)迁入迁出
4.(1)区域经济
二、1.灾害低多战争移民
(3)城乡居住
2.(1)生产方向土地生态
五、1.(1)地理信息
(2)卫星导航
(2)经济青年
2.数据图层
三、1.欧洲西欧集团发展中外籍工人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2.(1)战乱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农村城镇
一、1.自然生产力
(3)户籍管理制度有组织经济发达
2.季节性周期性
城镇
二、2.(1)生产规模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2)光热水分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3)保鲜市场
一、1.(1)农业经济周围
3.(1)农副产品
(2)①农业居住
(2)高品质
②公共服务设施住宅
(3)传统地域
2.(1)非农业经济
(4)农业机械化
(2)①功能区②无③内部空间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1)地租住宅政策
一、1.(1)劳动力
(2)①混杂分布②降低成本
2.(1)利润最高原料原料产品市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