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2 11: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千古怅叹为哪般?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曲的体裁常识,结合特殊背景理解全曲。
2.理解感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重点)
3.体会咏史诗表达的民本思想。(难点)
【教学过程】
题目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元代另一位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是曲牌名,全曲的题目“潼关怀古”,“潼关”,关名,在今陕西潼关县境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怀古”,意思是凭吊古代遗迹,追怀古人古事,抒发作者的情怀。全曲主要是写的是作者在潼关一路的所见、所感。(课件出示课题)
环节一——写景
1.你从文中看见了怎样的山、水景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曲中写了“峰峦”,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之多,而且化静为动,赋予群峰以生命和意志,生动地表现了群峰聚集的动态。一个“聚”字,让我们眼前呈现出群山耸立、峰峦重叠之状。
曲中还写了“波涛”,黄河水是无生命的,一个“怒”字,不仅写出了“波涛”翻涌之状,而且运用拟人的修辞,以一个“怒”字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的气势。
环节二——怀古
2.作者看见此情此景产生踌躇之情,作者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躇踌?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明确:“踌躇”是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之意,在此处诗人西望长安,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诗人依据“伤心秦汉”描写了秦汉两袋,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盛极一时的长安都城被烧毁,如今一片荒凉,都化作了土,诗人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创作背景】
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决意不再涉仕途,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环节三——抒情
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百姓自然是苦。“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诗人在最后发出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的。这是诗人从李代帝王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着的无比愤慨。
这一结尾,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语义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精辟总结。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一曲可贵之处也正在此,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总结
怀古诗的特色:
怀古诗,用自然万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用博大的历史空间感突显个体生命的渺小。
怀古诗的情感内蕴:或伤感悲凉;或苍劲雄健;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本文是一篇怀古抒怀之作,通过描写潼关地势的险要和朝代的兴衰,在苍劲雄健、含蓄沉郁的笔风下,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中挣扎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
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写景——怀古——抒情
同情 谴责
【作业】
基础性: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拓展性:课外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谈一谈对两首诗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