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3 12: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科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II两部分。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经常有“赐贝”“赏贝”的内容。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伯矩鬲”和“堇鼎”分别刻有这样的铭文:“戊辰,匽侯(燕侯)赐伯矩(人名)贝“庚申,大保(太保)赏堇(人名)贝”。上述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贝是专供贵族使用的货币
B.贝被用作天子分封的信物
C.贝有维系社会关系的功用
D.贝是维系宗法制度的纽带
2.汉代江南城市的发展阶段及其情况如表所示。材料表明,推动汉代江南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发展阶段 发展情况
早期 西汉初期吴王刘濞统治下快速发展。出现了吴县这一都会城市
中期 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以前发展平缓。城市数量没有大的增长;行政级别没有大的变动;城市功能发展缓慢
晚期 东汉末期快速发展。新的郡县大量增设;城市数量急剧上升;城市建设进入高潮;城市行政级别变动剧烈
A.自然条件的优越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经济中心的南移D.政治局势的变化
3.下表的史料节选,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南北方( )
史书 编撰者 卷名 内容
宋书 南朝梁沈约 索虏传 索头虏姓讬跋氏(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
魏书 北齐魏收 岛夷列传 岛夷刘裕,字德舆,晋陵丹徒人也......岛夷萧道成,字绍伯,晋陵武进楚也......岛夷萧衍,字叔达,亦晋陵武进楚也。
A.以夷夏之辨争正统B.以典章制度证文明
C.以血缘亲疏明贵贱D.以文化互鉴促交融
4.元代散曲《庄家不识勾栏》载:“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石君宝《诸宫调风月紫云亭》杂剧第四折:“您那秀才凭学艺,他却也男儿当自强,他如今难当,目写在招子上。”“纸榜”“招子”上以醒目的形式标注主要演员的姓名、演出节目名和曲目中经典桥段内容。据此可知,当时( )
A.政府放宽对商业的限制 B.文娱活动渗入经营意识
C.中国戏曲进入全盛时期D.民众休闲方式丰富多样
5.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对此前的都司、卫所分布“收缩内迁”,将北平行都司治所迁于保定,并将其名称改回为“大宁都司”,把从山海关到居庸关一带的 61个在外卫所和在内卫所、三个守御干户所改属“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其做法( )
A.践行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B.确保了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
C.整合了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实现了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
下表为1848年刊刻出版的《瀛环志略》的序言摘录。它反映出该书的作者已意识到( )
方今圣治覃敷,海外诸国鳞集仰流,帆樯萃集。其疆土之广狭,道理之远近,势难已于咨询。此说虽略,聊以为嚆矢(开端)之原。
A.世界正发生大变局 B.与世界相比中国愚昧无知
C.制度变革的重要性D.引进西方技术成当务之急
7.1934年3月22日,《红色中华》报道了瑞金九堡区的防疫卫生工作,肯定了瑞金九堡区的防疫举措,如召开讨论卫生的专门会议,设立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成立卫生消毒队、掩埋队、宣传队等,地方的党团员在这些工作中“起了积极的领导作用”。该报道反映了( )
A.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得到有力保障
B.新闻媒体 疫病防治中发挥关键作用
C.苏维埃政府重视维护民众的利益
D.长征胜利后中共医疗卫生意识的增强
8.1950至1952年连续三年国庆前夕,全国各地以报刊、仪式、文娱活动及各类会议等形式开展大规模的国庆宣传。如广西除举办报告、座谈会外,还辅以广播、山歌、黑板报、图片展览等形式进行宣传;张家口市组织宣传队、宣传卡车并印制漫画、传单和标语等宣传品。这些活动( )
A.激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D.凝聚了建设新政权的力量
9.2021年7月中国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不久推出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新举措。2021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11月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些举措表明中国( )
A.积极投身于全球市场的联通 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
C.提出了解决人类难题的方案 D.正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神话中的格里芬是欧亚草原上黄金宝藏的守卫者,其形象主要呈现为鹰头、鸟翼、狮身。下图是格里芬在欧亚地区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各种形象。这反映出( )
A.文明传承具有差异性与地域性 B.文化传播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
C.文明演进具有一致性和时段性D.文化发展具有同源性和封闭性
11.有史著谓,达·伽马从印度满载而归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震撼着威尼斯,可怕的预感笼罩石头城。当时有威尼斯商人在日记中写道:“收到此消息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史著中“可怕的预感”是指( )
A.传统商路将因新航路开辟而中断
B.价格革命会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
C.“地圆说”的证实势必动摇传统信仰
D.欧洲商业格局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12.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
A.个人崇拜十分盛行 B.高等教育日益普及
C.进步思想广泛传播 D.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3.二战后,埃及史学家艾哈迈德指出,大量外国金融资本的涌入使埃及受制于资本市场和欧洲政治,英国借此殖民埃及并建立了自己的垄断体系;埃及经济学家拉希德强调科学技术是塑造埃及历史的主要力量,认为只有遵循上层制定的计划、集体化和大规模工业化的纲领才能保证国家的发展。他们的观点( )
A.导致殖民体系瓦解
B 推动埃及践行苏联发展模式
C.符合不结盟的原则
D.体现对国家建设的理性认知
14.中国古代新建王朝前期的统治者,面对经济残破、民不聊生,大多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等顺应民意的措施,由此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治世”,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唯物史观出发,对上述措施与“治世”之间的关系,概括最深刻和准确的是( )
A.统治者是历史的主要创造者
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开明的政策有利于社会发展
D.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如果在1930-2000年出版的国际图书中,分别检索“联合国”和“危机”,可得到两词出现频率的统计示意图。对下图反映的相关国际政治内容,理解最深刻全面的是( )
A.全球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B.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混乱
C 原有国际机制失去作用
D.世界局势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流刑开始被列入刑罚正刑的五刑之中,犯人被判罚的流放里数也有了明确的层级规定,通常将一千里作为起点,唐代最高里程甚至可达三千里。宋代一般罪犯被流放到受到少数民族政权袭扰的北方,在这里充当边界军队的劳力,这就是“充军”。政治犯则被流放到南蛮之地,其中不乏宰相、执政之类的高官,部分官员如下表所示:
姓名 籍贯 流放经历
胡旦 今山东惠民人 太宗年间任知制诰。因卷入王继恩等人谋立皇帝案,触怒继位的宋真宗,被贬浔州(今属广西)
寇准 今陕西渭南人 太宗年间任参知政事,真宗时官至宰相。因陷入天禧政争和谋划太子监国一案,被贬雷州(今属广东),病逝于贬所
丁谓 今江苏苏州人 真宗时官至宰相。因擅权独断,被贬崖州(今属海南)
苏轼 今四川眉山人 哲宋时先后官至兵部、礼部尚书。因党争被贬惠州(今属广东)、 崖州(今属海南)
-摘编自刘安迪、周东平《宋代流人量移考》
材料二清乾隆年间,大量遣犯被发往新疆种地、为奴或当差。被遣往新疆屯垦的犯人,被鼓励携家眷一同前往。遣犯沿驿站路线被发往新疆,途中的一切费用均由官府承担。政府分给遣犯地亩、口粮、籽种、农具等;勤于耕种的遣犯获得奖赏;准许遣犯在一定年限内转入民籍。地方督抚饬令各府、州、厅、县官员,详查递解(官府将罪犯押往远地)的各省遣犯的籍贯、罪由、人数、病故、脱逃、拿获情况,以及供支造犯的钱粮数目;再经各省按察使、布政使汇总核查,于每年年终由督抚联名以奏折汇报、题本奏销的形式提交中央。
-摘编自郭文忠、祖浩展《乾隆朝发往新疆遣犯人数估算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大量流放罪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流放制度相比宋代呈现的新特点,并简析古代流放制度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的现代化相继在器物、制度和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但旧式现代化不仅是被动的,也以失败告终。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开始主动推进现代化,摆脱模仿走向创新。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逐步实施了计划经济体制。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史无前例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一条创造性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新路。以资本为核心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引领和驾驭资本,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发初于西方,但并不是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专利,世界现代化并不是一个标准、一条道路、一种模式,而是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立足国情,道路越走越宽广,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张吉斌《从比较视野看中国式现代化对传统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多重超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近代中国“在器物、制度和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史实
(2)学者指出,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国家发展模式的“多重超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重超越”的涵义并说明其实现的条件。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达摩眼皮变茶树”一直作为茶叶起源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据547年最早记载达摩事迹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饮茶在南方已经非常普遍,北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中国有关“达摩”的典籍中并没有这一传说的记载。从考古资料判断,中国开发利用茶叶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早期。中国有关茶叶起源的传说,除了“神农说”,还有“吴理真说”“诸葛亮说”等。以历史学的视野看,将茶叶起源归功于某一位先祖的说法,难以作为信史。经过考证发现,这个故事来自卡姆弗1728年出版的《日本史》。但在日本传世的文献典籍和绘画资料中,也没有记载这个故事。
19世纪以后,英国迫切需要解决茶叶供应受制于中国的问题。科学家曾在英国本土种植茶叶,最终宣告失败。1824年,印度野生大茶树发现后,英国加速推进在印度种植茶叶,众多英国投资者和公司在印度开发茶叶种植园,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急剧扩张,丰厚的利润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进入。基于此,英国一批植物学家、历史学家特别是印度茶叶从业者开始改写茶叶发展历史,通过其话语主导权重塑茶叶发展的历史谱系,将茶叶的起源地变更为印度,炮制出“茶叶印度起源说”,并凭借其学术话语输出能力向全球推销。“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发生了变异,甚至被横加篡改和重塑。
-摘编自宋时磊《达摩的眼皮:一个茶叶故事的由来、传播与变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摩眼皮变茶树”的传说不能作为茶叶起源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在欧洲传播与变异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达摩眼皮变茶树”故事的起源与变异对历史研究和文化发展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2019年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选)(2019年版)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5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C
  6.A
  7.C
  8.D
  9.A
  10.B
  11.D
  12.C
  13.D
  14.B(最佳)、C(次佳)、D(次佳)
  15.A(3 分)、D(1 分)、B(1 分)、C(0 分)
  二、非选择题
  16.(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皇权至上,触怒皇帝或威胁皇权的行为受严惩;党争激烈,政治斗争中失势官员被流放;边疆不稳定,罪犯充作边防劳力;法律制度完善,流放是常见刑罚且层级明确;实行文治,避免杀文官,流放作为惩处官员重要手段 。
  (2)新特点:流放地点更远,集中发往新疆;政府管理更规范,有详细记录和汇报制度;安置方式多样,鼓励携家眷,提供生产生活保障;对勤于耕种的遣犯有奖励,准许一定年限内转入民籍。
  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消除政治异己,巩固皇权;促进边疆开发和稳定;给予犯人改过自新机会,体现人道主义关怀;可能造成犯人家属生活困境,存在流放途中逃亡等问题。
  17.(1)史实: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立足国情,以人为本;具有多样性;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
  条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8.(1)依据:饮茶风气早于达摩时期及故事出现时间;在中国和日本相关史籍、传说中无法印证,与考古资料不符;将茶叶起源归功于一人不符合历史学常理;故事背后有英国学者特殊意图。
  (2)背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扩张,在印度发展茶叶产业,企图打破中国茶叶优势,开拓市场获利;英国学者和印度茶叶从业者篡改宣传;欧洲对东方文化存在误解和偏见;中国茶叶产业衰落,不注重茶文化宣传。
  (3)启示:警惕学术霸权和文化沙文主义;加强本土历史文化传承、研究、传播,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19. 示例
  论题: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期中外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阐述: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发展,列强殖民扩张,构建世界殖民体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工业革命促使马克思主义诞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中国救亡图存运动不断。20 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改变国际秩序,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这一时期,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相互影响,中国历史发展受世界形势影响,中国变革抗争也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一定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