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第一单元阅读复习 课时 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套教科书中第二个诗歌单元。学生通过《金色花》《荷叶母亲》了解了散文诗的面貌和诗歌长于抒情的特点;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学生们走完了自主欣赏、自由朗诵、自由创作这条诗歌学习的完整路径。本单元的教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海燕》,意象丰富新颖、成组出现,情感浓烈,富有感染力;自读课文《梅岭三章》《短诗五首》各篇主体意象特色鲜明,有的含有哲理。在单元总结时,首先可以对各篇诗文丰富新颖极具特征的意象及其内涵和感情进行总结,还可以针对各篇文章独特写法进行归纳总结。
三、学情分析
在两年多的学习中,学生们对赏析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如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进行作品朗读,结合意象体会作品内涵和情感等。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就是为了减少学生读诗的畏难情绪,指导学生鉴赏诗歌阅读,掌握要领和技巧。在总结课中,要对已学内容进行梳理,并学会赏析新的诗歌。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重音。 2.能联系背景,把握教读课文的诗歌主旨,理解情感。 *3.把握诗中意象,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哲思。 *4.总结各篇特色写法。 *5.运用所学,触类旁通,拓展赏析。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结诗歌意象,品味语言,体味哲思。 难点:总结各篇特色写法; 运用所学,触类旁通,拓展赏析。
六、教学过程
回顾单元篇目作者及体裁 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我们能回忆起来八篇诗文的题目、作者和体裁吗? (呈现各篇诗文题目、作者及体裁) 目标与重点难点
(呈现目标与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重视朗读,突出重音、停连。 在鉴赏诗歌方面,朗读既是感知诗歌的前提,也是检验理解水平的试金石。朗读时,同学们要注意停连和重音,突出意象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试一试跟老师一起读,预备——! (朗读示范) 二、联系背景,把握主旨,理解情感。 学习诗歌,还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歌主旨和情感。比如——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人以“我”向祖国倾诉的独特形式,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在此背景下,祖国和人民依然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历史转折期的出现,新生的祖国正待腾飞,“我”发出献身祖国的热望,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2.海燕 《海燕》创作于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学习了本单元内容之后,同学们已经能够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了。现在我们对各篇诗歌的意象、感情和写法进行一个梳理。 突破重难点:把握意象,品味语言,体味哲思。 (一)把握意象,体会内涵情感哲思。
1.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作者舒婷用“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形象地说明了祖国过去的落后衰败;选用“花朵”这一意象表达美好生活的祈愿幻灭的悲怆、痛苦和绝望;这两节都赞扬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诗歌(第三节)用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象征结束历史浩劫的崭新现实,预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美好明天。在表达情感方面,作者主要由沉重、忧患、叹服,悲怆、憧憬变为激动喜悦期待和为祖国奉献的奋力拼搏的感情。 2.在《梅岭三章》当中,作者(陈毅)用泉台、旌旗、阎罗的意象表达向人间的反动统治者战斗到底的决心,用“烽烟”“血雨腥风”表现革命艰辛,表达对牺牲者的缅怀;用 “国门悬头”的典故表达在威胁面前的浩然正气;用“捷报当纸钱”抒发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用“自由花”表达对自由之境欢乐之境的向往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3.在《月夜》中,诗人(沈尹默)赋予了“风”“霜”“月”这些古诗中的传统意象以新意,为夜晚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的“树”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青年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意识。 4.《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伤逝之作,作者(戴望舒)描述他墓前凭吊的行为同时,用“红山茶”这一富有激情的光亮打破了平静,并表达对萧红的赞美与激赏,抒发自己克制而真挚的怀念。 5.《断章》是耐人寻味的哲理诗。诗人(卞之琳)用“你看风景,人在看你”“明月装饰窗子,窗子装饰梦”这两组意象表现宇宙间的事物存在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 6.《风雨吟》用郊原如同大海,房舍犹如小舟表现了风雨。房舍中的“我”就是驾舟的舵手。“舵手”象征革命年代引导方向的领路人;而因为年轻,作者以此表现“我”不知人生命运的迷茫和担忧,和“我”力图关怀社会命运而作出努力的思想感情。 7.《统一》用叶子和花这两种简单的意象,推演出世间万物的规律——世界是多样的,本质又是一样的,用宏观和微观的辩证关系阐释了世界的统一性,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统一的向往和追求。 8.高尔基的《海燕》中各个形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海燕象征了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象征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怯于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雷电象征 猖狂的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 (二)品味语言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1)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明确: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了祖国以饱受创伤的历史,培养了诗人,使诗人从政治迷信中的迷惘,走向觉醒的深思,进而为祖国光明的未来身心沸腾。 (2)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明确:比喻,形象生动贴切,表现风雨大作带来的变化,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极具动态效果。 (3)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明确:“纺”这里极言单调重复的动作,象征祖国发展的沉重缓慢,写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依然顽强支撑着运转的特点。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明确:“抓住”“熄灭”显示大海力大无比;“深渊”,表现大海潜能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写大海在与闪电的激战时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大海的胜利象征无产阶级必胜,沙皇反动派气焰嚣张,最终必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特色写法总结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特色是抒情主人公“我”融入祖国的大形象里,生死相依、血肉相连,二者形象熔铸在一起。 《梅岭三章》是七言绝句的组诗,旧词新用、使用借代修辞,抒写理想信念,彰显伟大人格。 《月夜》运用烘托的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注意相同句式意象的替换、转折连词) 《萧红墓畔口占》使用对比手法;用富有激情的颜色,照应抑制状态下的真实心境。(联系诗歌题目,理解诗意。诗歌中的“你”在诗中不提,要联系题目体会;关注同一句式中意象的替换和保留不动的词语) 《断章》有辩证色彩。 《风雨吟》比喻贴切,富有画面感。 《统一》从宏观和微观视角,阐释了世界的统一性。 《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对比、烘托,凸显主题。 小结:鉴赏现代诗的方法 重视朗读,品味语言;联系背景,把握主旨;分析意象、内涵、感情;体味哲思,辨析特色。 五、拓展赏析 我们就用刚刚总结的一些方法来赏析以下诗歌—— 一代人 诗歌选用黑夜、眼睛、光明作为意象,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性——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二)天真的预示 沙,代表着无限广阔的世界;花,饱含永恒的美好与光明。诗中的“你”,借鉴我们所学,可以理解为标题中的“天真”的儿童。儿童在玩沙、摘花的刹那间永恒注入了他天真纯洁的心中。诗人歌颂人世,歌颂自然,歌颂光明,预示着:世界属于无邪的儿童;光明、美好的未来永远属于他们! 六、作业 1.对所学诗歌意象、感情、写法进行整理,完成复习表格。 2.完成练习题。 3.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赏析一首现代诗。
七、教学反思
1.利用表格对诗歌意象、语言写作特色等方面汇总便于把握;但项目较多,限于屏幕大小,只能对项目拆分合并后进行比较,因此效果有点打折扣。 又由于表格不能够将信息点用动画呈现,显得比较呆板。 2.赏析语言方面,只举若干例有代表性的例子,没有囊括本单元所有修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