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三章
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791年9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但却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不符合财产规定的消极公民都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 )
A.法国等级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B.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法国客观上存在着公民财产多寡的区别 D.制宪议会由资产阶级主导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不符合财产规定的消极公民都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故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中“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愿望,故A项错误。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法国客观上存在着公民财产多寡的区别属于历史现象,而非原因,故C项与题意不符。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意。
2.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法国共和制确立面临复杂的政治形势,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1873年,巴黎公社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C,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3.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C.君主派力量的弱小 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共和派和君主派相妥协的产物,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共和派力量还不够强大,君主派力量还很强大,故A,C项表述错误。启蒙思想是法国1875年宪法制定的思想基础,故D项与题意不符。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
4.吕一民《法国通史》称“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其“独特”之处在于
A.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
C.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 D.各派势力妥协痕迹明显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故D项正确。依据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同样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故A,C项与题意不符。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不符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征,故B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法国1875年宪法制定的过程。
5.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B.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C.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答案: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188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法国刚刚确立共和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了以上政策,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有特赦的权力;1875年,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故A,B项错误。国民议会中的君主派力量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共和制的巩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时间。
6.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
A.总理与皇帝共掌行政权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C.共和派在两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1876年,新任内阁总理”“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共和派与保守派的较量比较激烈,故B项正确。总理与皇帝共掌行政权;共和派在两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A,C,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2002年当地时间5月5日晚,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统计结果揭晓,时任总统希拉克以绝对优势挫败极右势力代表勒庞,赢得本次总统大选胜利。你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产生的途径是( )
A.众议院选举 B.参议院选举
C.选民直接选举 D.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故D项正确。众议院选举;参议院选举;选民直接选举与法国1875年宪法内容不符,故A,B,C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法国1875年宪法中关于总统选举的规定。
8.有学者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济主义的一部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这里的“特殊政治环境”是指( )
A.共和派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宪法 B.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
C.君主派实力超过共和派 D.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是一波三折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是一票共和的产物,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故B项正确。A项属于历史现象,故与题意不符。君主派势力超过共和派与当时法国的历史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与题干中“特殊政治环境”不符,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
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修改自1866年编纂的《北德意志邦联宪法》,并由多个单独的文件汇总而成,被德国历史学家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俾斯麦帝国宪法”这部宪法实质上反映出( )
A.宪法规定首相的权力极大 B.宪法对欧洲等国的影响深远
C.俾斯麦对立宪起到关键性作用 D.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德意志帝国的宪法,之所以被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是因为这部宪法体现的大多是俾斯麦的意志,这是个人权力过大的体现,因此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故D项正确。依据所学,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德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掌握大权,故A项错误。宪法对欧洲等国的影响深远;俾斯麦对立宪起到关键性作用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B,C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0.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1882年,俾斯麦又说,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统治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国家,没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这说明德意( )
A.统一前后政治制度没有发生变化 B.议会依从于普鲁士王国
C.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 D.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
答案: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没有一个政党......”反映了德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德国统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议会依从于普鲁士王国;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B,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1.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之下的责任内阁制,宰相仅仅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但皇帝才拥有最高国家权力,宰相对皇帝负责,故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命;首相对皇帝负责,故A,C,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12.“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帝国 B.德意志帝国是军事帝国
C.德意志帝国名为立宪,实为专制 D.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较大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所谓的“门面”指帝国宪法表面上建立了资本主义代议体制,包括议会拥有立法权,但实际上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度,故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帝国;德意志帝国是军事帝国属于德意志帝国专制的一面,故A,B项与题意不符。依据所学,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故D项表述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3.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表明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故B项正确。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A,C,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4.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皇帝是国家元首”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了皇帝又创制法律之权;有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有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的权力,故A,B,C项与题意不符。“皇帝是国家元首”不能看出皇帝权力是实还是虚,故D项与题意相符。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注意把握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的内容。
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D.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可知,国家大权集中于皇帝,名为君主立宪,实为专制,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德国国家元首为皇帝,由世袭产生;国家权力中心为皇帝;国家行政权属于皇帝,故A,C,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德国1871年宪法的内容。
1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B.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C.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D.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表明德国皇帝干涉议会的权利,故D项正确。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A,B,C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7.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
项目 美国总统 法国总统
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出 ①
任期 四年 ②
职权 ③ 行政权、创议法律权
与议会关系 ④ 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A.普选方式、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B.议会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C.议会选出、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D.普选方式、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所以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应该是议会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故B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美法两国政治体制的特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法国1875年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18.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美国总统受到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故A,B,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
19.2012年由于有58个国家都进行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因此被称为“换届年”,在美国和法国的大选中,奥巴马和奥朗德分别成为新任总统,回溯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与美国民主政体,有关两国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国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两国的内阁都由国会任命产生
C.两国总统都要对议会负责 D.两国总统都是本国的国家元首与军队统帅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美法两国总统均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故D项正确。依据所学,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法国内阁由总统任命产生;美国总统与议会之间是相互制约关系,故A,B,C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美法两国政治体制的特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法国1875年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20.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 )
项目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①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政府首脑 总统 ②
国家权力中心 ③ 皇帝和首相
A.世袭、君主、总统 B.世袭、首相、议会
C.选举、君主、议会 D.选举、首相、议会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德国政府首脑的首相,故D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民主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法德政治体制的区别。
二、材料解析题
21.作为欧洲和世界的大国,德国在近现代史上虽几经起伏,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
第六十一条 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第198~202条 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宣布,而德国承认:德国及其盟国应对它们所造成的、由于德国及其盟国发动进攻而挑起的战争使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及其臣民所遭到的一切损失和一切损害负责。
——《凡尔赛和约》
材料三
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1994年)
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
——(德)霍尔斯特 罗力《欧盟超国家职能及德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德国政治体制建立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德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答案:背景:工业革命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主要特点:代议制民主;中央拥有较大权力;君主专制色彩浓厚;保留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2)对于材料二中战争责任的认定,当时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是不正确的。你赞成哪种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①正确。理由:德国大力扩军备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力图争夺世界霸权;大战首先开始于德国和同盟国一方的进攻。②不正确。一战的全面爆发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一战的性质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3)阅读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并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
答案:主要表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是欧盟的最重要成员国之一;和周边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拥有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贡献:深刻反思二战,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洲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影响。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要注意联系德国统一及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分析解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归纳总结。(2)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若要赞成,主要从战争的目的、发动者及损失这一角度分析;若不赞成,主要从战争的性质、损害、战后的处置措施等角度分析。(3)第一小问,要结合德国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外交关系发展、在欧洲的作用等方面归纳总结。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分析解答。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战的发生、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德国的历史进程。
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意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总统非经两院同意,不得宣战......宪法对于责任内阁的组成并无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上,与英国大体相似。
材料三 (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所有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图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该图反映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
答案:国家:美国。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
(2)19世纪晚期,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从国家元首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方面比较这两种政治体制的异同。(12分)
答案:政治体制: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的职权:国家元首都掌握了较大的权力,但法国总统受议会的制约,而德国议会对皇帝没有任何约束力,皇帝主宰议会。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法国的内阁产生于议会多数党派并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没有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的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总之,法国是一个比较民主的议会制国家,而德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
(3)由以上材料概括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特点。
答案:特点:民主制度形式多样;各国民主制度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都实行选举制度。
解析:分析:(1)题干所给材料体现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的三权分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法国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而德国宪法赋予君主以极大权力。法国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德国掌握行政大权的为帝国宰相对君主负责。(3)题干叙述了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这体现了西方民主政治性质呈多元化,但德国民主政治相对于美国、法国等相对保守,可以得出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各国都体现了选举产生的民主特色。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了美国、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美、法、德三国的政治体制。
23.对历史进行合理阐释是重要的历史学习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编撰《法国革命记》呈递光绪。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描绘是:“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变革频仍......普大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
——摘自宋严萍《19、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1)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一所蕴含的法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答案:特点:法国政局长期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政体反复变化;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政体斗争,即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斗争;法国确立共和制的道路艰难曲折,但民主共和的趋势不可阻挡。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与田桐审视法国大革命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不同:康有为强调法国大革命的血腥性、破坏性;田桐强调法国革命的必然性、建设性。原因:康有为以法国大革命的暴烈行为和恢弘声势来警示光绪皇帝,倡导维新变法;田桐认可革命流血的意义,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争取民主自由。
(3)综合材料一、二,我们可以用什么史观来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谈谈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答案: 史观:文明史观。因素:个人因素,如阶级立场、政治倾向等:时代因素,如社会发展趋势、时代要求等。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所给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时间、政体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法国近代发展的历史,可知法国政局长期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政体反复变化;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政体斗争,即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斗争;法国确立共和制的道路艰难曲折,但民主共和的趋势不可阻挡。(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普大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可知康有为强调法国大革命的血腥性、破坏性;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可知田桐强调法国革命的必然性、建设性。第二小问,结合维新变法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以法国大革命的暴烈行为和恢弘声势来警示光绪皇帝,倡导维新变法;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和所学知识可知,田桐认可革命流血的意义,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争取民主自由。(3)第一小问,材料一,法国经历了长期的曲折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说明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材料二中,康有为和田桐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国大革命做出了不同的评价,因此可以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一是个人因素,如阶级立场、政治倾向等;时代因素,如社会发展趋势、时代要求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历史素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探讨、论证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
24.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欧洲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争取民主法治的伟大斗争,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普鲁士胜利引起的一片狂欢声中,在拿破仑帝国倾覆后的废墟上,在饥饿的、时刻准备战斗的巴黎人民面前,俾斯麦正式宣告了新的德意志帝国的成立。”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72米长的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大业至此完成。
——《大国崛起·德国篇》
材料二:
国家项目 德国 法国 英国
国家元首 皇帝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实权 有 有 无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首相
国家权力中心 皇帝 议会 议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普法战争对法国和德意志政治体制演变带来的影响。
答案:影响: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德意志统一完成,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
答案:不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权力大大超过国王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从属于皇帝,皇帝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解析:分析:(1)注意设问中是“政治体制演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法战争后法国政体的演变:帝制----共和政体;德国政体的演变:德意志帝国建立,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2)注意设问中是“本质上的不同”。由题干所给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国王是虚君,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皇帝是权力中心,议会是从属于皇帝的,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区别和法德政治体制的不同,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英、德、法的政治体制。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初,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托利党独揽大权,土地贵族实行只有利于他们的政策,使广大人民,包括工业资产阶级在内,都处于无权地位。......在此期间,西班牙发生的革命(1820年)、希腊革命(1821年)和比利时发生的革命(1830年),都在英国国内引起广泛的同情。特别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在整个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国内的改革运动。......惠灵顿公爵倒台后,国王乔治四世任命主张改革的辉格党领导人格雷勋爵组阁。格雷一面派军队镇压工人的罢工和农村的骚动,一面向议会提出改革方案,以缓和国内的强烈不满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在理论上为欧美和其他地方的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普鲁士的统治集团在1848年革命的震撼下,感到有必要在政治上作一些调整,......国王在1848年和1850年前后颁布两部宪法,成立两院制议会,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近代部分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答案:背景:19世纪早期,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在19世纪20、30年代,欧洲革命浪潮推动下,英国群众运动高涨;辉格党击败托利党成为执政党,顺应历史趋势开始议会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的背景。
答案:政治: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普鲁士代议制的奠基;
经济:德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3)分析材料三,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核心内容。
答案: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意义: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内容:选举制;议会制;宪制;法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整个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国内的改革运动,一面向议会提出改革方案,以缓和国内的强烈不满情绪”并结合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来分析议会改革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中“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普鲁士的统治集团感到有必要在政治上作一些调整”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角度分析原因。(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从代议制以及国家政体的角度综合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从国家统一以及经济发展的角度归纳答案。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以及材料从代议制、选举制等角度概括作答。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材料主旨及时代背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