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2 22:0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式 微
《诗经·邶风》
一、自由诵读,读准节奏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昏暗
如果不是
在露水中(劳作)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
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三、自由朗读,鉴赏诗歌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反复咏叹,写出天色之晚,主人公在劳役中的疲惫与强烈的渴思归之情。
有意设问,明知答案而问,满腔愤怒。
三、自由朗读,鉴赏诗歌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反问,“中露”、“泥中”表现了受奴役者艰苦的处境。 “微君之故,微君之躬”直接把矛头指向统治者,表达了受奴役者的满腔愤恨。
四、自由朗读,分析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是先秦时代的一首劳役者悲歌,塑造了一个长期服役在外,有家不能回,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生活艰苦,内心对君主满腔怨恨的劳役者形象。
五、自由朗读,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表现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表达了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以及强烈盼归之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子 衿
《诗经·郑风》
一、自由诵读,读准节奏
子衿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sì)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nìng)不来?
挑(tāo)兮/达(tà)兮,在/城阙(què)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你的衣领
深思的样子
纵然
难道不继续传音讯
佩玉的带子
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门两边的楼台
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深思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继续给我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佩玉的带子,深思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独自徘徊啊,在城门两边的楼台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
三、自由朗读,鉴赏诗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夸张,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三、自由朗读,鉴赏诗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强烈的反问,表达失落惆怅以及无可奈何。
三、自由朗读,鉴赏诗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动作描写,表达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不安的心情。
四、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却久等不至,只好一个人徘徊城头,表达她的失落惆怅和强烈的思念之情,同时流露出当时女性的自主、平等的意识。
《式微》随堂练习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B. 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主要是为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
C. 全诗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D. 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答案:B(解析:B项中“主要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是错误的。)
随堂练习
2.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表达对统治者让劳动人民在漏水环境中工作的不满,体现了《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
B. 全诗短短 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充分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C. 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D.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答案:A (解析:A选项中,错在“表达对统治者让劳动人民在露水环境中工作的不满”, 根据诗歌内容可知劳动人民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处于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表达了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子衿》随堂练习
1.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 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答案:C (解析:C选项中,错在“讨伐的姿态”、“强烈的指责”。)
随堂练习
【答案】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