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蒹
葭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八年级准备举办“古诗苑漫步”诗词配乐朗诵比赛,我们班的同学提议将《蒹葭》作为参赛诗歌。为更好地传达经典作品的意蕴,助力同学们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佳绩,我们一起来探寻《蒹葭》之美。
学习任务
任务一:浅唱低吟品诗韵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任务三:含英咀华思伊人。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 、 、 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诗经》
305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文体知识
任务一:浅唱低吟品诗韵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全诗,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本诗以四言为主,兼有五言,朗读节奏为二二或二三断开。
蒹葭( ) 溯洄( )宛(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jiānjiā
sùhuí
wǎn
xī
méi
jī
chí
sì
zhǐ
任务一:浅唱低吟品诗韵
听录音,思考,这首诗的音韵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学法指导:可以从韵脚、字词、句式等角度分析
任务一:浅唱低吟品诗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音韵之美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请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
河边芦苇茂盛,清晨的露水凝结成白霜。我所爱的人,就在河对岸。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的中央。
茂盛的样子
那人,指所爱的人
逆流而上
对岸
概括内容:
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代“伊人”
跟随、追寻
顺流而下
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艰险
河边芦苇一片茂盛,清晨的露水尚未晒干。我所爱的人,就在对岸河边。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高而陡。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高地。
茂盛的样子
干
岸边
概括内容:
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路)高而陡
水中高地
河边芦苇茂盛鲜明,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所爱的人,就在对岸河边。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迂回难走。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小块陆地。
茂盛鲜明的样子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水边
概括内容:
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主人公执着追求伊人的故事。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请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品味变换的字词在人物刻画、叙事进程、营造氛围和情感抒发等方面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结合注释,比较变换的词语有的不同。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芦苇茂盛的样子,但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青里泛白,变换的词语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反复写芦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追寻者凄苦的心情。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三个词语,写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逐渐变干的过程,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追寻者的深情执着。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所思不得的惆怅,通过时间推移,表现主人公的深情,起兴手法,引出下文。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地点转移: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道路艰难:写出了主人公的不畏艰险,勇于追求的品质。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人
任务二:重章叠句赏意境
从表层走向深层,从意象的特点读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情感。
时间在推移,主人公追寻不易;伊人位置变换不定,主人公追寻不易;道路艰险,主人公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追寻不易。唯其不易,方显执着与勇毅。
小结
任务三:含英咀华思伊人
1.伊人值不值得主人公执着追寻?伊人找到了吗?
2.“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产生了一种朦胧美,让“伊人”的形象有了多重价值理解。“伊人”到底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人:挚爱的女子,知己,贤德之人。
抽象化的东西:心中的理想、抱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生目标;心中美好所念等。
任务三:含英咀华思伊人
小结
美好的事物总是渴望又难得的,不管最后主人公是否寻得“伊人”,这追寻的过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任务三:含英咀华思伊人
学者认为:该诗自有朦胧之美。“伊人”的不确定性,使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和“伊人”之间有多重解读的可能。追寻者不同,心中的伊人就不一样。请你仿照例句写写你对伊人的理解。
例句:追寻者如果是孔子,他心中的伊人就是“仁”,为了追寻她,孔子愿一生周游列国,游说四方。
任务三:含英咀华思伊人
追寻者如果是屈原,他心中的伊人就是“振兴楚国”,为了追寻她,屈原直言进谏、惨遭流放,虽九死其犹未悔。
追寻者如果是鲁迅,他心中的伊人就是“启蒙中国”,为了追寻她,鲁迅弃医从文,面对流言与暗杀,却依然在绝望中反抗。
追寻者如果是邓稼先,他心中的伊人就是“振兴”,为了追寻她,邓稼先一生埋头科研,为科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任务三:含英咀华思伊人
追寻者如果是我自己,我心中的的伊人就是______,为了追寻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总结,主旨升华
“伊人”是你我追寻一切美好的代名词,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像《蒹葭》的追寻者那样,有期待,有失落,有喜悦,有惆怅,但追寻的过程是美好的,因为赋予我们生命意义的,就是我们追求的过程。
“从”而不得,“从”而无果,就是人生常态;但从不放弃“追寻”,才有可能在芸芸众生中,成就自己的不平凡。真正的追寻者从来不是饱含希望的,而恰恰是在没有希望的绝望困境中,百折不挠、矢志不渝,追寻到底!愿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勇气,一路前行,做永不言弃的追梦者,遇见光,追逐光,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