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3 09:2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共12国策。
作品探源
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
因使唐雎使于秦。

对……说;告诉
想要

交换
表示祈使语气
答应
施与
很好
即使这样

愿意


同“悦”,高兴
因此


出使
恩惠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
安陵君必须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即使这样,但是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为什么呢
况且
使…灭亡
表转折
凭(借)
把……看作忠厚的人
所以
增广,扩充
表转折
违背(背叛)
疑问语气助词
在意。“错”同“措”
轻视
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可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
所以我不在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让安陵君扩大他的领土,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回答
即使
哪里 只是
像这样
表顺承
唐雎答道:“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
愤怒的样子
曾经
听说
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
摘下
帽子
裸露
赤脚

碰,撞
罢了
取消独立性
对人的敬称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道:"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 将会有百万人死亡, 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走,
拿脑袋撞地罢了。”
横尸在地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
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同“苍”
平庸无能的人
取消独立性
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不是有胆识才能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时,
彗星的尾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发作

降示
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站起
吉凶的征兆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才能的人,心里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现在,专诸、摄政、要离)加上我,就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发怒,就要让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
天国人民都将穿上白色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一定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面露胆怯之色
道歉

通“喻”,
明白,懂得
可是
凭借
只,仅仅 因为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祈使语气(必须)
第三人称代词(它)
增其旧制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表反问语气(难道)
表疑问语气(大概)
重点虚词: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
以头抢地尔。
泯然众人矣。
相当于“呢”,表疑问的语气。
相当于“吧”,表责备的语气。
相当于“呢”,表反问的语气。
相当于“吗”,表询问的语气。
相当于“了”,表陈述、肯定的语气。
相当于“罢了”,表轻蔑的语气。
相当于“了”,表陈述并带感叹的语气。
语气助词
用一句话概括第1段的内容。
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用“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婉言拒绝。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
分析讨论
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
1
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一向以强凌弱的秦王以大易小,这让人觉得很反常。
2
“出小饵而钓大鱼”是秦国国君的老伎俩。秦惠文王(许商於六百里地给楚怀王以促齐楚断交)、秦昭襄王(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和氏璧)都曾使用过这个伎俩。
分析讨论
用一句话概括第2段的内容。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轻寡人与?”
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秦王对唐雎说“秦灭韩亡魏”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安陵君如果违抗秦王的意愿,将会遭到和韩国、魏国一样的下场。
指责→炫耀→麻痹→施压
唐雎坚决抵制秦王骗局,维护国土。
分析讨论
唐雎回答秦王与安陵君回答秦王使者的话,在内容和语气上有何异同?
安陵君拒绝的口吻没有唐雎那样坚决。安陵君只是说“愿终守之,弗敢易”,比较委婉;
唐雎口气强硬,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的反问句回答秦王,语气坚定,表达了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
两人拒绝秦王的理由是一样的。
用一句话概括第3段的内容。
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天子之怒”是指“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在骗局被揭穿后,想以武力威胁恐吓唐雎,使之屈服。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面对秦王大怒并发出威胁时,唐雎表现如何?
针锋相对,大义凛然。指出“布衣之怒”超过
“天子之怒”,边说边拔剑而起。这些言行体现出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
分析讨论
典故轶事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想杀僚自立,假意宴请,
让专诸借献鱼之机刺杀了僚。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韩国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请聂政去刺杀了韩傀。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在僚被杀后,逃到卫国,吴王阖闾派要离去把他杀了。
“彗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等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发生灾变的征兆。
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
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表明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不惜牺牲性命与秦王斗争到底,并为之后行动做铺垫。
分析讨论
用一句话概括第4段的内容。
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胜。
秦王对唐雎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了秦王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态度变化: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前倨后恭,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这对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原因:秦王害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作用:反衬。用秦王的屈服、前倨后恭,侧面烘托了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胆识过人、忠心爱国的英雄形象。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言辞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主旨归纳
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
晏子,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出使不受辱,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晏子使楚,以狗国才有狗洞、不肖者使使不肖国、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也维护了个人尊严。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蔺相如
历史名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上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崇高的爱国热情,智斗强秦,以和氏璧有一小毛病、斋戒五天,完璧归赵。
图穷匕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