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台阶》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台阶》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3 11:2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梳理小说情节。
2.抓住细节,品析人物形象。
3.揣摩作者情感,把握小说主题。
4.感受父辈的艰辛与精神,学会感恩,关爱父辈。
小说常识
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李森祥,1956年生 , 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现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其小说主要以农村、军营生活为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等。
作者
课文背景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李森祥,浙江人,当代作家,浙江作协专业作家。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了这篇小说。
了解台阶
门前设计台阶不仅是显得高大上,显得有气质,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倒灌进房间,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每每到了梅雨季节如果门前没有台阶,那么雨水必然会流入室内。因此这也是大多数人都会设计台阶的原因。古代台阶的数量多为单数,单数为阳数,包括1、3、5、7、9,数字越大,等级越高。
凹凼( āo dàng ) 撬开 ( qiào ) 磕头( kē )
门槛 ( kǎn ) 涎水( xián ) 揩汗( kāi )
尴尬 ( gān gà ) 过瘾( yǐn ) 嘎吱 ( gā )
唿嗒( hū dā ) 熬住( áo ) 憋住( biē )
头颅( lú ) 筹( chóu )划 找茬( chá )
倔脾气( juè ) 镶嵌( xiāng qiàn )
预习检测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预习检测
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 :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总是对人家的高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了,喜上心头。但是为此却付出了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
整体感知
划分层次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9)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梦想造台阶
(10—16)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 准备造台阶
(17—24)新台阶砌好了,九级 造成新台阶
(26—32)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人老台阶成
本文的主体是父亲造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什么作者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知当年的父亲力气很大,与后面造新屋时闪了腰形成对比。
写石板的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造屋艰难。
写年幼的“我”能在台阶上跳上跳下,可知台阶确实很低。新屋造好时“我”已是大人了,可见准备盖房前后时间之长。
写父亲在青石台阶上的坐姿,可见台阶之低。
写父亲在青石板上洗脚,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思考、讨论
1.全文围绕“台阶”写了哪几件事?
①回忆旧台阶②父亲觉得台阶低③父亲为造新台阶做准备④造新台阶⑤新台阶造成后父亲觉得不对劲,父亲老了。
2.父亲为什么要造有高台阶的新屋?
借高台阶提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被人认同,被人尊重。
3.新屋、新台阶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不过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累垮了。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台阶低 地位低
台阶高:受人尊重
父 亲:人老体衰
父亲做了哪些事情?
品析人物
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说一说。
“从 (用原文或概括有关父亲的事)可以看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 (性格或品质)的人。”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低眉顺眼”体现了父亲的老实厚道。“日夜盼着”说明父亲要自立于受人尊重之列的强烈愿望,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
品析人物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体现了父亲的谦卑。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说明了他是一个很有志气、非常要强的农民,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不知说了多少遍”表现他这种愿望很强烈。
品析人物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
父亲是一个谦卑的农民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农民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农民
父亲是一个淳朴的农民
父亲是一个善良的农民
品味细节 感悟主旨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13)
这里运用了神态描写,“专注的目光”表现出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摇来摇去”“摇不散”极为传神,写出了父亲对追求目标的执着。
品味细节 感悟主旨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16)
细节描写,并把汗水比喻成露珠:写出了父亲为造台阶,很早开始踏黄泥的辛劳,“挑”“晃”“滚”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头上汗水的多和密,表现出父亲对造台阶的重视和激动心情,并心甘情愿为此付出。
品味细节 感悟主旨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17)
细节描写,写出了黄泥的颜色和光泽,从侧面表现出父亲的勤劳认真,也烘托出父亲踏好黄泥后的愉快轻松心情和成就感。
品味细节 感悟主旨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29)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才有收获,劳动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以劳动为天职的农民,对失去劳动能力的不甘心。
父亲造好了台阶,失去了________
(1)父亲渴望“尊重”的追求并没有真正实现。九级台阶虽高,仅仅是表面现象,是一种形式上的提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地位”,父亲渴望得到尊重的追求并没有实现,他的精神并未有得到满足。
(2)台阶建成了,使我们和过去的日子有些疏远,和邻里之间似乎也有了些距离。台阶建成以后,父亲第一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磕烟灰时,没有了以前在自家青石板上的动作,“感觉手有些不对劲”,“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可见父亲坐在哪一级台阶上都不自然;父亲挑水回家跨上第四级台阶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脚下也不同往常了,“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往日已经习惯了的生活似已逝去,过去的感觉再也难以找回,虽“尽力保持平静”,又怎能平常如旧?
(3)父亲辛苦忙碌了一辈子,一旦闲下来,有些不知所措。父亲为了建高台阶的房子辛苦地准备了大半辈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现在房子建成了没有如以前那般苦了,一下子松了下来,反而不自在了。 人是要有目标的,一旦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方向,变得不自在了、空虚了。
在中国农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
——李森祥谈《台阶》中的“父亲”
请思考:
文章中的“父亲”仅仅指的是作者的父亲这一现实人物吗?
不。是全中国“父亲”式的农民形象的代表。他们不仅要求物质上的温饱,而且在精神上也要求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文章的标题能否换成“父亲”,为什么?
不能换;
(1)造台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台阶”在文章中具有双重意蕴:现实的台阶与父亲理想中的地位;
(3)文章中的父亲是全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而以“父亲”为标题也许会造成读者的误解,以为文章是写作者自己的父亲。
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
物质理想实现了,精神理想呢?
在艰苦中奋斗的中国农民最终的命运是什么?
人生目标实现了之后的复杂心态?
课文主题
1、本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赞美了父亲式的中国农民吃苦耐劳、自尊自强、勤勉执着、忠厚谦卑等品质精神。
2.本文通过台阶造好后父亲却老了的出人意料又令人感伤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的错位现象及人生使命的各种思考,表达了对父亲式的中国农民崇敬和怜悯之情。
拓展延伸
体会父爱
在生活中去认识你的父亲,去关怀、爱戴自己的父亲。
观察你身边为了能生活得更好而做出努力的那些人,无论父母亲人还是同学朋友,体会他们的希望和追求,写一篇短文赞美他们。(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