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3 11: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井冈翠竹
导入新课
除了以上这些物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竹子做成的物品?
袁鹰(1924年—2023年),原名田钟洛,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有散文集《风帆》《海滨故人》,儿童文学《春雨》《袁鹰儿童诗选》等。
检查预习
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背景链接
材料一 1928年8月,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5个团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他们兵分两路,妄图从黄洋界进攻井冈山。毛泽东命令,坚守井冈山,边区的红旗永不倒。这一命令响彻井冈山,红军和老百姓都行动起来。削竹钉,运弹药,修固工事,男人们组成了担架队和运输队,妇女们也组成了支前队,儿童也在村头村尾站岗放哨,组成了一道道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在这场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五里横排埋竹钉,黄洋界上筑长城。军民们正是利用井冈山的毛竹,削成尖尖的竹钉,埋在山间路旁,使敌人陷入竹钉阵的陷阱。
材料二 毛泽东的词《西江月·井冈山》,该词是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秋天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2
生难字词
(1)字音
深坳( )    梭镖( )    砍伐( )    
修长( ) 摇撼( ) 殷切( )
功勋( ) 郁郁苍苍( ) 重重叠叠( )
魂飞魄散( ) 绞尽脑汁( )
悬岩绝壁( ) 幽谷荒滩( )
ào
suō biāo

xiū
yáo hàn
yīn
xūn

dié

jiǎo

yōu
(2)词义
【梭镖】
【殷切】
【魂飞魄散】
【绞尽脑汁】
【悬岩绝壁】
【幽谷荒滩】
深厚而急切。
形容非常惊恐。
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
装有长柄的两边开刃的尖刀。
高耸的断崖和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幽静、深邃的山谷,荒凉的滩涂。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
(第1~2段)
第二部分
(第3~9段)
毛竹的神采。写了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与“神采” 。
革命的竹子。写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的“神勇”。
第三部分
(第10~12段)
奉献的竹子。写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
(第13段)
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品读赏析
文章开篇告诉我们,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开门见山,总起全文。那么井冈山的竹子为什么使人难忘呢?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远看:多、青翠、浓密。
近看:形态各异、挺拔、繁多、秀美。
(一)竹子的外形令人难忘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特点::①从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写方法。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毛竹的英姿和磅礴的气势。
··
··
(二)竹子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令人难忘
文章的哪些内容你能读出“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
红军用井冈山的竹子制成武器和各种生活用品,为他们提供了方便,打败了敌人,所以说它是革命的竹子。
形容非常害怕、惊恐,吓得大叫。写出了敌人溃不成军、狼狈逃跑的样子。
说明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具有怎样的特点?
瞧,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在弹药奇缺、甚至是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将毛竹削成尖尖的竹钉,埋在山间路旁,把敌人打得是“魂飞魄散、鬼哭狼嗥”。
英勇、聪明、机智……
井冈山的翠竹的确在革命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重要的作用呢?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一语双关,表面上挑的是粮食,实际上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这井冈翠竹做的扁担,见证了井冈山会师的伟大时刻,见证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见证了中华儿女八年抗战的英勇顽强,见证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捷报频传,也见证了开国大典的响彻云霄。它是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我们应怎样理解这句话?
我们还能从哪儿感受到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呢?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坚贞不屈”意思是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作者运用了拟人、顶针、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出了井冈翠竹以及井冈山人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三)竹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出的贡献令人难忘
井冈翠竹在建设时期是怎样离开深山的?为祖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在建设时期井冈翠竹是被井冈山人送出深山的。为了能把竹子投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井冈山人在竹林里待了几百个日夜,想出很多的办法。他们用毛竹盖房,住在深山里。然后又通过竹滑道、水滑道等方法来送竹子。井冈山人又克服了恶劣的环境来砍伐竹子,终于完成了任务,井冈翠竹得以走出深山,满足祖国新的建设需要,作出新的贡献。
精读课文
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体现井冈翠竹的革命精神?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
反问,井冈翠竹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
排比,由毛竹引发了许许多多的联想,用来歌颂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中的伟绩。
. . .
. . .
. . .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顶真,给人以无穷无尽之感,突出了井冈翠竹的坚贞不屈和生命力的顽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引用了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千古流传的名句,使翠竹的形象熠熠生辉;诗句在这里又语义双关,明喻翠竹旺盛的生命力,实喻井冈山人民坚韧顽强、浴血奋斗的革命意志。
杜鹃花开满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的那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旋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
拟人,衬托出建设者们在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 .
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课文更具表现力,深刻地体现了井冈翠竹的革命精神。
作者表面是写竹子,实际上写的是什么?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回归整体
表面上写的是竹子,实际上写的是井冈山人,这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把对人的精神的赞美,变成对翠竹的赞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升华主旨
2016年2月,习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学完本文,结合今天的实际,你将如何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意味着要“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勇攀高峰,敢涉险滩,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好本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课堂小结
井冈翠竹
翠竹的神采
远看生机勃勃近看各有风貌
翠竹的神勇
(革命斗争时期)
战士物尽其用乡亲送饭送粮首长挑起重担
翠竹的新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青年战天斗地毛竹欢唱下山
革命气节革命精神
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