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3 11: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的人物——黄文秀。请问大家预习之后觉得她为何会被授予这个称号?
新课导入
青春之光
时代楷模 黄文秀
祝红蕾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女,壮族,中共党员,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2021年2月25日,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6月29日,中共中央追授黄文秀“七一勋章”。
作者简介
祝红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高研班学员,代表作品有《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在一只碗里过一生》等.
曾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 、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 、齐鲁文化之星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章节
本文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带领村民脱贫的事迹,以及她在百坭村忙碌又艰苦的生活。重点写了黄文秀为百坭村脱贫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百坭村脱贫的成果。
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情境一:
假设你是百坭村的一位村民,初次见到来扶贫的黄文秀,你心里会怎么想?
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情境二:
黄文秀在发展砂糖橘产业时,遇到了技术难题,假如你是她,你会通过哪些途径去解决?
情境三:
当黄文秀得知村里水渠被洪水冲断,而此时父亲病重,她面临艰难抉择。如果你是黄文秀,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把握内容,概括缩写事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三个小标题,分别是谁说的话
小标题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我心中的长征”
“仿佛她还在一样”
研究生毕业时说的话
日记里的话
村民怀念
小标题采取人物原话,更有真实性,凸显主人公黄文秀的精神光辉。
小标题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我心中的长征”
“仿佛她还在一样”
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小标题下包含的内容。
担当使命,逐户摸底,绘制脱贫路线图,发展产业。
排除万难,脱贫攻坚取得进展,村民看到脱贫希望。
噩耗传来,村民痛惜,怀念文秀书记。
黄文秀心中的“长征”指的是什么?
百坭村全村共有472户,其中195户是贫困户,贫困率很高。她知道摆脱贫困很艰难,把“脱贫攻坚”比喻为长征:决战贫困,决胜小康。
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的?你发现了哪些选材的要领?
①洪水冲垮水渠,连夜返回百坭村,途遇山洪殉职。
②逐一走访贫困户,与贫困户同劳作,学说桂柳话,画出脱贫路线图。
③劝说带头人成立砂糖橘种植合作社,扩大种植面
④改善村居环境,为村子修路,安装路灯,制定村规民约。
⑤为特困户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养老补贴、低保,解决生活困难。
⑥建立“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
这些事件都集中展现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些材料都来自脱贫攻坚的一线。具有真实性、典型性。
假设我们是地方电视台的记者,在去往广西百色市百坭村采访之前,我们收到一份新闻报道,其中对所写内容简要概括。
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带有数字的句子并思考:你读出了什么?
(1)百坭村有11个自然屯,共472户,其中195户是贫困户。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
(2)2018年底,通屯路、硬化路连接起了四个屯的家家户户,两个屯的夜色第一次被47盏路灯照亮,四座蓄水池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全村有88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文秀刚刚上任时的22.88%下降到了2.71%。
黄文秀用一年多的努力奔忙点燃贫困村的希望。通过枯燥的数值,让我们体会到黄文秀担负的脱贫攻坚任务之艰巨、辛苦。
精读分析,探究手法
第二章节
人物形象分析
赏析运用描写手法写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①周昌战至今记得2018 年3 月26 日第一次在镇政府见到黄文秀的情形。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这位新来的百坭村第一书记“看上去文文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样子”。她能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吗?周昌战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写出周昌战初见黄文秀时她文弱的外貌和周昌战心中的疑问,与后文黄文秀伟大的精神和村民的信任形成对比。
细节描写
一天,她忙完回到宿舍,鞋都没脱就睡着了。天蒙蒙亮时醒来,浑身散架一般。要不休息一天 她摇摇头,还有那么多事等着她呢。
那用屯通路那天,一位大娘顶着烈日将热乎乎的熟鸡蛋塞到文秀手里:“路通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闺女歇一会儿,别累坏了。”她眼睛一红,眼泪就下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通过描写黄文秀以实际行动和真情,带给村民脱贫的希望,表达了村民对她的爱戴。通过日记,感受了她的坚韧和乐观。
细节描写
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不让她心焦
百布屯、百爱屯、长沙屯.....每走访一户,她就在本子上做一个标记——村部用五星标识,圆点代表人家,短线代表山路或河流。两个月的时间,黄文秀用双脚丈量了百现村的沟坎坎,逐一走访了村里的贫困户。小小一个点,短短一条线,浓缩了百坭村的山水风土、乡情民意,汇成了一份贫困户分布图。有了它,黄文秀心里有底了。
通过直接描写黄文秀在笔记本上手绘“民情地图”,详细记录着195户贫困户的信息,体现其工作细致。
直接描写
慢慢地,村民们对她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可”“一个女娃子,开一个多小时车,山路上跑了一趟又一趟,人家图什么 人心都是肩的,是不是 ”班统茂深受感动,埋头干了起来。他带头成立砂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农施肥,疏果,治虫,建设“标准化果园”......
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村民的心气干劲也越来越高。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用村民的话侧面衬托黄文秀工作坚韧执。通过村民班统茂的言行,侧面衬托黄文秀用真心真情感动了旁人。通过村支部的变化和周昌战的称费面突出黄文秀努力工作得到了人们认可。
村民们忘不了文秀常背的双肩包。
村民们忘不了文秀天天穿着的运动服和运动鞋。
村民们更不会忘记文秀那向日葵一样灿烂的笑容。
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驻足凝望怀想,有人在轻声自语:“仿佛她还在一样。”
从侧面衬托出黄文秀是一位真正把村民当亲人的好书记,写出村民们对文秀书记的怀念之情。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黄文秀不忘初心、担当使命、不怕困难、勇于付出的言行和心理,
一方面又通过贫困村的环境描写和村民对黄文秀由不信任到信任、喜欢、爱戴的描绘,
使黄文秀的形象立体而生动,鲜明突出。
探究人物精神品质的来源
第三章节
在理清层层内容之后,文秀书记的形象已清晰可见。而人是在一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精神品质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影响。黄文秀的精神品质是如何形成的呢?
浏览下面两则材料,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
材料一:
黄文秀从小喜欢读书。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家境贫寒,她读高中时就得到了教育扶贫资助;上大学时,通过国家的助学政策完成了学业,而且品学兼优。她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1年6月,在党组织的培育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13年,黄文秀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也得到国家的帮扶,于2016年硕士毕业。
材料二:
黄文秀虽然生活在贫困家庭,但家教家风很正,朴实的父亲影响着她。
黄文秀的父亲理解女儿,也支持女儿的选择:“你入了党,就要为党工作,回到家乡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
父亲曾这样对女儿说,没有共产党,我们家不可能脱贫。黄文秀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他很欣慰,常常叮嘱她认真为党工作,为群众办事。
黄文秀牺牲后,面对前来慰问的干部,黄忠杰谢绝了慰问金:“我们不能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这些钱,村里的扶贫用得上。”
如何理解“青春之光”这个标题的含义?
青春:指有梦想、有激情、有活力和创新行动力的年轻人。这里指在扶贫路上奋斗的年轻共产党员黄文秀。
光:比喻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标题用比喻的手法把年轻共产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比作青春之光,化抽象的精神为形象的事物。
拓展延伸,课堂实践
第四章节
课堂互动:角色扮演
情景模拟:学生分饰黄文秀与村民,演绎“劝说班统茂种果树”的场景,体会人物心理。
写作训练
仿写句子:“青春是______,______。”(例:青春是一粒种子,在奋斗中生根发芽。)
辩论活动
辩题:“青春是否应该追求安稳?”
正方:安稳是基础,利于长远发展。
反方:青春需要冒险,方能实现价值。
感谢大家的观看
—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学习教育 —
庆/祝/建/党/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