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2 20:3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学习目标
了解李白生平以及重要的文学成就。

理解诗歌中“愁”的深刻内涵,把握情感脉络。

品味语言,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体会诗人的狂放不羁以及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诗歌与酒似乎有着不解之缘,仿佛命中注定。众多中国诗人对酒情有独钟。
无数诗人借酒消解尘世的痛苦与烦恼,在酒的陪伴下于无拘无束的时空里自由飞翔,在酒精的驱使下摘下面具,坦诚直言,更因酒而创作出流传千古的杰作。
情境导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节选)》
李白与酒
李白与酒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郭沫若进行过一番研究,指出李白存世的1500余首诗中,有170篇涉及饮酒主题。酒成为了诗人最佳的慰藉,也是他们在壮志未酬之际最深的慰藉。然而,这一切始终是诗人那颗积极入世之心的真实写照。
诗人简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或“大李杜”,是“诗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之首,留存诗作有900多首。
诗人经历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嵩山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
(752)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写作背景
当时唐玄宗沉溺于声色犬马,相继将朝政委托给奸臣李林甫与杨国忠,导致官场乌烟瘴气。豪门权贵沉迷于享乐,社会腐败已至极点。诗人对此深感愤慨,却无力扭转这一局面。
《将进酒》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八年后(752年)所作,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
写作背景
自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以来,已过去八年。因遭排挤,他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以东方鲁地、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游历。那时,他与好友岑勋一同受邀至嵩山元丹丘家中做客。他们登临高峰,畅饮欢歌,借酒吟唱,抒发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这首诗便是他借酒抒怀的杰出作品。
诗题解读

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将,读qiāng。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诵读经典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任务一: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并自主诵读诗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最直接的感受。
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愁”
任务二: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朗读指导
朗读时注意节奏、语调、语速、重音。
全诗感情奔放,气势雄浑

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情感变化轨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运用了哪些手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起兴
比喻
反衬
夸张
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时光流逝;将白发比作雪。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空间:“天上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时间: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流水”意象: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搜集“流水”意象的诗句,分析其常表现的主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
时光易逝、人已老去却功业难成。
开篇可谓悲壮至极,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李白“悲”什么?
既然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诗人实际失意,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自我安慰。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然转为得意和欢乐了?
李白之欢
“必”和“还”用得好。
“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肯定。较为强烈,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还”是“还能够”的意思,表现了诗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并表达了高度的自信,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几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直抒胸臆:
夸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直接抒写人生得意,需纵情欢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李白的乐观、自信、豪放,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但渴望入世的态度。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纵情豪爽。
“欢”
朋友相聚
及时行乐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李白与酒
诗人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让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加快,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心情是十分激动的,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诗人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这两句诗在表达对权贵的轻蔑上并无二致,均反映了作者对权贵的鄙夷之情。区别在于,前句中的“开心颜”蕴含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而后的“长醉不愿醒”则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情绪。
总体来看,前句在愤懑中透露出一种振奋,而后句则在愤懑中带有几分沉郁(愁绪深重,难以摆脱)。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同样是蔑视权贵,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反映了李白个人的遭遇,联系古今,是对荒谬社会的辛辣讽刺和深刻反思;这些贤者虽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而那些饮酒者则是“贤者”中逃避现实、沉醉于酒乡的一群。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封建统治阶层对人才的埋没,也展现了李白对统治者已无幻想,并决心孤独而坚决地抗争,回归心灵的归宿之地。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历史上孤独的圣贤不可胜数,诗人为什么提到“陈王”曹植呢?
用典,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酒中有愤
借代:“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懑之词。
对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写出了诗人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对豪门权贵的蔑视、鄙弃和否定。
用典:以空有才华却不得重用的曹植自比,表达对黑暗险恶现实的愤恨与控诉。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愤:
怀才不遇,志不能行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通过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诗人狂放的感情?
口气甚大:
呼儿、与尔,指挥倜傥,情态之任诞。

倒宾为主:
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足见形骸之放浪。
出手甚大:
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以悲开头,以愁结尾,如何理解“万古愁”?
“万古愁”: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
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宣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
一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二愁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为何而愁?
情感发展的脉络


人生短促
悲而行乐
怀才不遇
狂放不羁



大起大落,纵横捭阖,气象万千
反复诵读,体悟全诗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通过 (具体诗句),我读到了一位 的李白。
眼界高远,气势奔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热爱生活,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观自信,慷慨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怀才不遇,不慕权贵: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不羁,愤激无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一生追求两大目标:一是寻求精神上的解放,二是成就辉煌的功业。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使他采取了诸多行动:挑战传统,轻蔑权贵,其理想超越了由法律所确立的社会等级;而追求功业则使他不得不与传统妥协,依赖权贵,回归到法律所界定的社会秩序。然而,在现实中,他无法同时拥有这两者。梦想破灭后,他自称圣贤,借酒消愁,用精神的豁达来展现自我,彰显个性。
课堂小结
酒是引子,
愁是血液,
狂是脊梁。
《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
《将进酒》中李白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的诗句是“ , 。”
《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
《将进酒》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是:“ ,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5. 李白《将进酒》中表现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的句子是:“ , 。”
6. 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 , 。”
7. 《将进酒》中,诗人反客为主,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的诗句是:“ , 。”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