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五章
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而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故A项正确。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与题干中“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不符,故B,C项错误。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表格的四次调查的内容及其不同回答,说明俄国人仍然在反思十月革命,故①正确;对十月革命持肯定态度的在四个时期都占多数,故③正确,应选B项。依据表格所给数据可知,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在不同年份是变化的,故②错误;对比表格中不同问题的数字信息,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只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并非“主要”,故④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3.一个俄国士兵说:“我们仍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这里即将爆发的“革命”,指的是( )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我们仍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和所学知识可知,推翻沙皇专制以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士兵的不满,因此这里的即将爆发的“革命”是十月革命,故D项正确。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属于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出现在七月事件以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属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故A,B,C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4.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列强!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 D.苏联解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题干所给材料中“打倒沙皇专制政府”指的是二月革命,其结果是推翻了统治俄国的沙皇专制政府,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法国的,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发生于1991年,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5.《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四月提纲》的发表
答案:C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是俄国的二月革命,故C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二月革命爆发的背景;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四月提纲》发表于二月革命之后,故A,B,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6.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 D.通过了《和平法令》
答案:B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和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应发了十月革命,故B项正确。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属于二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属于结果,而非原因;《和平法令》属于苏维埃政权巩固的措施,故A,C,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是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而“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是指十月革命,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注意题干中的“注定”。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选择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十月革命·背景
7.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过程中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推翻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立②列宁指明革命的正确方向③爆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答案: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推翻沙皇专制是二月革命。指明正确方向是四月提纲。和平破灭是七月流血事件,武装起义是俄历十月,故D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8.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沉重的战争负担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因此,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临时政府。”对材料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民主不符合俄国国情 B.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
C.受教育阶层指的是沙皇统治者 D.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表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故D项正确。资产阶级民主不符合俄国国情;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受教育阶层指的是沙皇统治者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B,C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9.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斗争目的是( )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是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府,故D项正确。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七月事变后已经不存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指二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目的之一,但并不是最直接的,故A,B,C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目的。
10.有学者观点认为,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这些经验不包括(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民主选举人民代表
C.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属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政策,巴黎公社不涉及,故C项与题意相符。依据所学,巴黎公社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故A,D项与题意相符。在民主政治方面,公社委员会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十月革命之后,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故B项与题意相符。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革命措施。
11.对于十月革命,前苏联宣传: 当晚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苏联解体之后,有人称掌握了解密资料: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无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很快就投降了。因此,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 )
A.十月革命的胜利通过和平方式取得 B.解密资料揭开了历史真相
C.攻占冬宫的史实有待进一步考证 D.前苏联的宣传具有真实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前苏联宣传”“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有人称掌握了解密资料”“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表明对十月革命胜利的方式存在疑问,有待继续考证,故C项表述正确。A,B,D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故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2.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故C项与题意相符。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依据所,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A,B,D项与题意不符。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3.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 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提出《四月提纲》
C.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土地法令》
答案:B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李可夫扬认为俄国当时并不具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而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则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B项正确。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9年,这与题干中“1917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四月提纲》的内容。
14.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旨在(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武力 B.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C.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D.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表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要以选举的和平方式进入立法机关掌握政权,而非暴力革命,故D项正确。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武力;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B,C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5.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刨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答案: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其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彻底完成,而十月革命继续了二月革命未完成的反封建任务,故B项正确。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与题干中“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不符,故A项错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属于二月革命的结果,故C,D项与题意不符。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注意把握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
16.王康《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欧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是彼得大帝效法西方的必然结果
B.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
C.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
D.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欧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表明俄国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故D项正确。A,B,C项只是体现了题干所给材料的一部分,故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7.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
A.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B.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C.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议行合一的新型代议制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
答案:C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巴黎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议行合一的新型代议制,故C项正确。在巴黎公社运动中没有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也没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故A,D项错误。《四月提纲》指出革命成功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而不是公社,故B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革命措施。
18.“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此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表明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故①,③正确,应选D项错误。依据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②错误。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④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9.1917年,由英、法留学生主办的《太平洋杂志》曾发表《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上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这场“政变”( )
A.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 B.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实质上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中“1917年”“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上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可知这场“政变”是指俄国十月革命,而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二月革命的结果,故A,C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B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
20. 美国记者约翰 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诞生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A,B,C项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1)《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何相似之处?(2分)
材料二 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2)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6分)
材料三 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3)中共在“一大”上提出学习十月革命的哪些成功经验?(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及认识。(7分)
答案:(1)相似之处:都认为俄国革命在彼得格勒的胜利只是暂时现象,不可能成功。(2分)
(2)差异:此前称俄国革命派为“激烈分子”,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为是一种“骚扰”;此后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称俄国为“民主友邦。”(4分)原因:①俄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②孙中山希望借助苏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2分)
(3)以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革命作为主要的斗争方式。(4分)
(4)动机不同。(1分)中共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希望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民党认为布尔什维克党是中国救亡道路上的一个合作伙伴,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2分)趋势及认识:从对十月革命的咒骂到赞美,到决定走十月革命道路,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十月革命认识的逐渐深入。(3分)
解析:
分析:(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可归纳出都认为俄国革命在彼得格勒的胜利只是暂时现象,不可能成功。
(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和题干所给材料二中“《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可得出此前称俄国革命派为“激烈分子”,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为是一种“骚扰”;此后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的时间“1918年6月”来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俄国革命取得了在全国的胜利;再结合材料二中“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可得出孙中山希望借助苏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
(3)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 “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可归纳出以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革命作为主要的斗争方式。
(4)第一小问,依据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和革命目标来分析,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希望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认为布尔什维克党是中国救亡道路上的一个合作伙伴,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动机不同。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 “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可以看出对十月革命经历了由咒骂到赞美,到决定走十月革命道路;这一态度的变化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十月革命认识的逐渐深入。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22.正在热播的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再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论》1940年
材料三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怎样理解该事件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1分)结合所学指出,李大钊一文意味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之道上发生的重大转变。(1分)
(2)从任务、性质、领导者、前途四方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特殊”之处。(4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特殊性”的主要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3分)
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2分)
理解: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工人运动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开辟民族解放运动新时代)。(3点6分)转变: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2分)
(2)特殊性: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4要素每点1分,共4分)
原因:一战后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任答3点,6分)
(3)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2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分)
解析:
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olshevism胜利”指的就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天下惊秋”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际上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中国也逐渐开始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的转变。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即可。第二小问,特殊性的原因,应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
(3)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马克思主义传进中国,并中国化后,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两方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毛泽东探索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和邓小平探索建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新和谐公社蓝图 图二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三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请回答:
(1)上述三幅图片在分别反映的怎样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5分)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2)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材料三
图四 攻打冬宫 图五 井冈山会师
(3)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6分)
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5分)
(2)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原因: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3分)
(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2分)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反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3分)
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1分)
解析:
分析:(1)依据所学,图一新和谐公社蓝图反映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图二《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图三巴黎公社成立大会宣告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成立。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2)依据所学,俄国“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结合俄国当时面临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分析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
(3)依据所学,图四攻打冬宫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场景,反映了俄国革命走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图五井冈山会师反映了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根本原因是两国国情的差异。从中得出的认识是:革命道路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经验。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十月革命的经过及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社员的薪金最高不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 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 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摘自《学海导航》
材料三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较有哪些主要的进步性 (6分)
答案:(1)相同点: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剥夺了资本家的资本;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6分)
(2)历史意义: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有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发展提供政治前提。(6分)
(3)主要进步性: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6分)
解析:
分析:(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的“政权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和题干所给材料三中的“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可知两者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的“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和题干所给材料三中的“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可知都剥夺了资本家的资本;最后根据两者所采取的措施可以得出这两个政权性质上都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
(2)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可归纳为使马克思主义有理想变为现实;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可归纳为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可归纳为为工业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3)由“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和“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可知其进步性体现在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由“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和“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可知其进步性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5.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次革命?
(2)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
(3)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第一次高潮”指的是二月革命。“新高潮”指的是十月革命。
(2)一种是和平过渡,另一种是武装起义。最终选择了武装起义。
(3)通过《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通过《土地法令》宣布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和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解析:
分析:(1)依据题干所给时间“1917年8月”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得出“第一次高潮”指的是二月革命;“新高潮”指的是十月革命。
(2)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可知革命方式由和平过渡转变为武装起义。
(3)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十月革命后的革命措施即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后的革命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7 页 (共 1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