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孤独》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百年孤独》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2 21:0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百年孤独》
(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学习目标
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其作品,了解魔幻现实主义。
梳理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
分析本文的象征意味以及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
分享初读后的感受…
密码
比西塔西翁
丽贝卡吃土
马孔多小镇
尼卡诺尔·乌略亚
猪尾巴
印第安人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炼金术
何塞·阿尔卡蒂奥
失眠症传染
卡斯蒂利亚语
吉普赛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百年 孤独
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一种揣度。
马尔克斯
《番石榴飘香》
文本密码
何谓百年?
为何孤独?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27年在哥伦比亚的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出生,并在童年时期与外祖父母同住。1936年,他随父母搬迁至苏克雷。1947年,他进入了波哥大国立大学学习,但1948年因内战中断学业,转而投身新闻行业。自1950年代起,马尔克斯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0年代初,他移居墨西哥。1967年,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魔幻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马尔克斯。
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源自拉丁美洲,它扎根于拉美的具体现实,并融合了荒诞派的艺术技巧,将现实生活与超自然元素如神话、鬼怪和幻觉相结合,其作品常常显得晦涩而难以捉摸。
这一流派在拉丁美洲蓬勃发展,不仅吸收了欧洲文学的养分,特别是现代派文学中的象征主义、隐喻和意识流手法,还深深植根于当地的印第安文化之中。作家们从传说、神话、巫术、幻觉和怪诞元素中汲取灵感,形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独有的艺术特色。
《百年孤独》
“再现拉丁美洲图景的鸿篇巨制”
在《百年孤独》问世之前,马尔克斯在国际文坛上并不知名。然而,这部作品一经发布,便在拉丁美洲乃至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引起了轰动,并迅速被译成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因此一夜成名,成为了全球瞩目的作家。《百年孤独》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既展现了宏大的气势,又充满了奇幻与神秘。在描绘战争的残酷时,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与冷酷;在刻画爱情的细腻情感时,细腻入微地描绘了热恋中的激情与挣扎;而在处理超现实元素时,则展现了人间与鬼界、过去与未来的变幻莫测。这部作品融合了轻盈与厚重,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并被公认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就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1982年《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
“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他在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幻象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命与斗争。”
课文节选
第三章
主要写马孔多开始受到外部冲击
理顺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5),介绍故事背景、环境(马孔多),以及主要人物在此阶段的状态(行为、精神面貌)。
第二部分(6—7),写丽贝卡到来,她怪异的性格举止,突出她的吃土的习惯,以及乌尔苏拉给她改变这一习惯的做法。
第三部分(8—14),丽贝尔将失眠症带给马孔多,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但他们在努力改变这一切(隔离,贴标签)。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任务1:
阅读课文,找出节选部分写了哪些人物 用简要的话语概括他们的故事,尝试概括个性特点。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丽贝卡
奥雷里亚诺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
乌尔苏拉
比西塔西翁和卡塔乌雷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1、2段:
商道开通之后,着迷于眼前的现实,变回了创业之初那个富于进取心的男子,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和改革(音乐钟,巴旦杏树);
力排众议欢迎吉卜赛人到来;
积极接受并实行儿子关于补救失忆做法。
(热心接受新事物,执着于改变旧事物)
丽贝卡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乌尔苏拉
1、2、4、6、7、9、12段:
布恩迪亚家的家庭主妇,探得了与外界的通道,带来了马孔多的繁华;
热心为丽贝卡治疗恶习且使之好转,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相信印第安人对失眠症的解释,隔离了丽贝卡;热心为患了失眠症的人们熬制各种草药服用。
(爱护家人,清醒而善于拯救)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6、7、8、12段:
父母双亡的孤儿,由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托付给布恩迪亚家﹔
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
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情况好转后融入了新家庭;
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但又犯了失眠症,传染给了全镇。
(独处多于交流,时而外向又时孤僻)
丽贝卡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2段:
不讲西班牙语(外来语),只讲本地方言。(怪癖,追求个性)
2、3、4、14段:
热心于金银器工艺,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能预见丽贝卡将要到来;
想出了抵御失忆的“标签”方法。
(执着于自己的喜好有预见能力)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
奥雷里亚诺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比西塔西翁和卡塔乌雷
2、8、9段:
印第安姐弟。由于疫病背井离乡,抛下了尊贵身份。失眠症暴发以后,弟弟失去了踪影,姐姐留下来认定了宿命,且解释失眠症会导致不可逆转地恶化到“遗忘”。
(善于观察和解说)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妻)
第一代
庇拉尔·特尔内拉(情人)
丽贝卡(妻)
蕾梅黛丝·莫斯科特(妻)
皮埃特罗·克累斯皮(情人)
第三代
阿尔卡蒂奥
(私生子)
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
(情人)
奥雷里亚诺·何塞
(私生子)
17个奥雷里亚诺·母亲姓氏(17个未知女人生,均被杀)
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
(双胞胎私生子)
第四代
美人儿蕾梅黛丝(私生女)
(八个月时,其父阿尔卡蒂奥被政府军枪决)
奥雷里亚诺第二
(双胞胎私生子)
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
(妻)(外来女士)
佩特拉·科特斯(双胞胎私生子)
何塞·阿尔卡蒂奥
(私生子)(教皇)
第五代
马乌里肖·巴比伦
(私生子)(教皇)
梅梅·布恩迪亚
(雷纳塔)(女)
阿玛兰旭·乌尔苏拉
(次女)
加斯通(夫)
阿玛兰旭·乌尔苏拉
(姨妈兼情人)
第二代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次子)
丽贝卡
(养女)
阿玛兰妲·布恩迪亚
(养女)
何塞·阿尔卡蒂奥
(长子)
尼隔罗曼旭
(情人)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巴比伦)(私生子)
第六代
猪尾巴孩子(罗德里戈或奥雷利亚诺)
第七代
表兄妹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归宿: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在“孤独”中离世。他们虽然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失败。“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百年”之谜:历史缩影
“马孔多有什么隐喻?为何这样描绘“百年”?
第一阶段由布恩地亚家族的第一代阿卡迪奥带领人们开辟马孔多,此时的马贡多基本上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自然村落,颇似19世纪前后闭塞落后的哥伦比亚;
第二阶段马孔多卷入了战争,失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很像内战动乱时期的哥伦比亚;
第三阶段马孔多变成了一个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的香蕉园,象征着外国垄断资本对哥伦比亚的侵入和破坏。
马孔多的
三个历史阶段
什么是“孤独”
——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
1.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心灵的封闭、固守、不交流,爱的缺失,灵魂的极度痛苦。
2.马孔多是“孤独的”。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外面偶尔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3.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理由是什么?
“马孔多”本该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小镇,为什么会成为孤独的“培养皿”,使一个家族遭遇了长达百年的“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一条永久的商道开通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进行了市镇整治
丽贝卡
丽贝卡来到之后传染了全镇“失眠症”及“失忆症”
马孔多之“变”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马孔多之“变”?
相同:变
马孔多之“变”
僻静的小村落

繁华的市镇

(第1段)
(第2段)
土地肥美
位置优越
封闭
手工作坊、店铺
永久商道
阿拉伯人来了
吉普赛人又来了
大型赌场
群鸟以歌声欢快报时
雕刻精美的音乐钟
补充资料:马孔多之“变”
每年三月前后,一家衣衫褴褛的吉普赛人都会来到村边扎下帐篷,击鼓鸣笛,在喧闹欢腾中介绍新近的发明。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带来磁铁、望远镜、放大镜、星盘、炼金术。另外一批新的吉普赛人则带来了冰块。
那一刻,市镇上的人都在一阵可怖的汽笛声和急促的喷气轰响中惊愕不已。之前几个星期,他们曾看见一队工人铺设枕木和铁轨,但没有人在意,都认为是吉普赛人带着新花样归来,还是吹笛子打铃鼓那老一套,吹嘘耶路撒冷的天才们发明的鬼知道什么药水。人们从汽笛和喷气引发的骚乱中间回过神来之后,都涌上街头,看见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正在火车上向他们招手。他们目瞪口呆地望着用鲜花装扮的火车在晚点八个月后首次开到。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注定要为马孔多带来无数疑窦与明证,无数甜蜜与不幸,无数变化、灾难与怀念。(《百年孤独》第196-197页)
结论:现代文明和殖民者的野蛮入侵,使得偏远闭塞又宁静的小村庄马孔多发生巨变,他们把马孔多闹了个天翻地覆。孤独的马孔多在文明洪流的巨大冲击中狂欢、逃避、堕落、崩溃,最终消失。
马孔多之“变”
失眠症
失眠症的可怕之处在哪儿?
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的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失忆。患者会慢慢习惯无眠的状态,然后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段9】
合作探究
为对抗失眠症,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
当乌尔苏拉发现了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她把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防止传染;【段9】
乌尔苏拉熬制了乌头汤让得了失眠症的人们服下,试图治疗失眠症;【段12】
马孔多的人们把小铃铛送给镇外的来客使用,让这些健康人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这项举措卓有成效;【段13】
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健忘命运。【段14】
合作探究
面对失眠症,马孔多人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毫不在意
兴高采烈
警觉紧张
习以为常
失眠症、失忆症情节有何象征意义?结合创作背景探讨。
在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期间,哥伦比亚经历了数十次内战,造成了数十万人的生命损失。这部作品以相当大的篇幅详细记录了这一历史事实,并通过书中主人公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来集中展现。书中深刻揭示了政客们的虚伪面目、统治者的残暴行径、民众的盲目追随和愚昧无知,刻画得栩栩如生。
创作背景:
失眠症的隐喻
遗忘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用小刷子蘸上墨水给每样东西注明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床,平锅。他又到畜栏为动物和植物标上名称:奶牛,山羊,猪,母鸡,木薯,海芋,香蕉。
基础性、本土性、非外来(语)
民族的历史和
现实正在被忘记
失眠症、失忆症情节的象征意义——勿忘历史
马孔多小镇,历经风雨沧桑,成为了拉丁美洲大陆的象征性缩影。
小说中对马孔多居民失眠症的描绘,象征着拉丁美洲民众因困于封闭、孤独和隔绝的生活状态,正逐渐丧失对历史的记忆,忘记了自己摆脱命运束缚的初衷,进而揭示了拉丁美洲长期陷入苦难循环的深层次原因。
马孔多居民为克服失忆症所付出的种种努力,象征着作者对人们的警示:不忘历史,不忘内战的残酷与灾难,不忘民众的愚昧与国家的贫困落后。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历史悲剧的再次上演。
“马孔多”本该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小镇,为什么会成为孤独的“培养皿”,使一个家族遭遇了长达百年的“孤独”?
异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冲突所致。西方文化代替了本土文化,“马孔多”虽然还在,但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没有了。
外因
马孔多自身的愚昧、落后、封闭、固执、僵化等民族痼疾。
内因
“缺乏文化的归属感,在紊乱的心理状态下,在贫困与落后的泥沼中挣扎,结果是越陷越深,这就是马孔多镇人孤独的症结所在。”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理解标题,探寻主旨
书中描写的孤独来源有很多,比如得不到爱、得不到理解、时光流逝、社会变迁、朋友不在、亲人逝去、家族衰落等等。这些人的经历都不同寻常,但是孤独是他们的共性,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们都是在孤独、困惑与无聊中度日。
深层主题:摆脱孤独
表层主题:孤独
揭示孤独是为了摆脱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成员各以独特的方式尝试摆脱孤独,然而他们的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最终每个人都以各自的方式加剧了孤独感,陷入了“百年孤独”的宿命轮回。
通过对人物孤独心理的剖析,马尔克斯旨在探寻解脱孤独的途径。他以乐观的态度探讨了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成因以及摆脱苦难的可能路径。马尔克斯曾言:“孤独的对立面是团结”,而香蕉公司工人的罢工则“是我们历史上寻求解放、建立联系、实现沟通的一次尝试”。
正如作家莫言评价的那样:“加西亚·马尔克斯以一颗充满悲悯的心,在拉美迷失的精神家园中寻找温暖……他站在一个极高的视角,以同情的眼光俯瞰纷繁复杂的人类世界。”
你认为文章中的哪些情节是真实的,哪些情节似乎是虚幻的?
丽贝卡不吃正常食物,“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丽贝卡在现实中的原型是作者的妹妹马尔戈特。
丽贝卡失眠描写,“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
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对许多细节描写的处理都显得真实。
对疫病的防控措施也显得具体而真实。
真实:
你认为文章中的哪些情节是真实的,哪些情节似乎是虚幻的?
梅尔基亚德斯的部落由于逾越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已从大地上被抹去。P1
奥雷里亚诺对丽贝卡到来的预言。 P3-5
丽贝卡父母的骨殖会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 P6的失眠描写:“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
丽贝卡失眠,“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 P8
失眠症可以传染,丽贝卡让整个镇子的人都染上了失眠症。 P9
“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梦境,还能看到别人的梦境。”P12
虚幻:
真实与奇幻水乳交融,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氛围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
文中大量神话、鬼怪传说,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思考,正是印第安民族所特有的“魔幻意识”的体现,也是拉丁美洲普通百姓真实的心理活动。
(一)“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二)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 每个子孙都有相同的名字,象征拉美土地上周而复始的贫穷、战乱、迷茫和孤独。
· 失眠症导致了失忆症,象征着跨入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来路的迷失,对去路的迷茫。
· 人物的孤独、马孔多的孤独象征着当时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甚至人类的孤独。
(三)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百年孤独》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小说中,现实与幻想的界限模糊不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既奇特又真实、既神秘又生动、既难以置信又栩栩如生的世界。
马尔克斯巧妙地将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与孤独感融入家族史诗,这部史诗不仅映射了哥伦比亚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折射了拉丁美洲长期遭受殖民压迫的过往,更深层地隐喻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马尔克斯被誉为继塞万提斯之后最杰出的语言大师。
小结
作业:
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孤独”的,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马尔克斯的孤独”,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