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 汉 D.秦
答案:A
解析: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各朝代沿用。明初,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故清朝不曾设置丞相。本题应选A项。
2.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 司法
答案:B
解析:C、D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故本题应选B项。
3.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期间,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291事。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的公文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 B.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
C.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废除丞相后,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故本题应选D项。
4.《明史·太祖纪》记载: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朱元璋要( )
A.裁抑相权 B.加强军权
C.建立内阁 D.改革行省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意思是奏事不要告知丞相,说明朱元璋要裁抑相权,故A项正确。
5.“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 协理奏章 B. 参与决策
C. 执行政令 D. 监察百官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丞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制度后,为处理日益繁多的日常事务而设立殿阁大学士的情况,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奏章,但不参与决策和监察百官。故本题应选A项。
6.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政归六部,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自秦以来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从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以皇权的胜利基本结束。故本题应选C项。
7.有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
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
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提取与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信息说法错误,因为司礼太监仅仅是皇帝加强皇权的工具。
8.下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 )
A.唐长安 B.元大都
C.明北京 D.清京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与再认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 )现能力。从图中的“长安左门、锦衣卫、大明门”等信息即可判定,特别是锦衣卫,它是明代的特务机构,故C项正确。
9.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D
解析: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规律之一就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秦朝初创皇帝制度、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等都反映了以上特点。但是清初实行的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的制度,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题干所说的特殊情况。故本题应选D项。
10.下列机构的设置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是( )
A.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C.南书房 D.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B
解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有女真部落色彩,分割了皇权,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选择B项。
11.清初,掌握国家机要的机构是( )
A. 内阁 B. 南书房
C. 议政王大臣会议 D. 军机处
答案:C
解析: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军国机要掌握在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手中。故本题应选C项。
12.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B两项排除,③明显也不对,故排除D项,选出C项。
13.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明太祖废丞相,清沿袭明制,故清代不可能有丞相,选择D项。
14.“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 )
A.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B.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C. 与皇帝“共治国事” D.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军处机。从题干中“画成依样旧葫芦”,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大臣是不参与决策的,而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跪受笔录”。故本题应选D项。
15.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在早期君主专制程度“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专制程度已十分严重,孟德斯鸠生活在17—18世纪,所以他所说的“今天”指中国的清代,清代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举措是设置军机处。据此本题选C项。
16.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
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
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
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期,A项错误;军机处设置初期为单纯处理西北军务,B项错误;军机大臣主要是皇帝选用的亲重大臣,C项错误。本题选D项,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
17.在清宫廷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清朝的雍正年间,她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皇帝与宰相共商国是 B.行省官员向皇帝述职
C.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D.地方大员密折奏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清朝不可能有宰相,故A项错误。
18.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宰相职能的表述,但表中内容没有涉及辅助天子的内容,故A项错误;表中没有“门下封驳”的内容,故B项错误;内阁只有票拟权,与表中“三是议决政务”不符,故C项错误,采用排除法,选D项。
19.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清代军机处的设立。雍正设立军机处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本题选C项。
20.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英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清朝时期,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机处按皇帝的意旨拟写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C项正确;中书省在明朝时期废除,A项不正确;通过图片中“内阁奉上谕”可知内阁不是撰拟者,B项不正确;礼部负责教育、礼仪,D项不正确。
21.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
A.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论述问题的角度。军机处当日事当日毕是工作效率高的体现。
22.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及时给皇帝传达信息,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控制的能力,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答案:(1)明太祖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清朝雍正帝时。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第(1)问要仔细观察图片,图一中皇帝下面有丞相,而图二中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原因要从废除丞相的目的入手来答。第(2)问“时间”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关于评价,首先要理解观点,该观点认为军机处实际就是政府,此观点自然错误;其次,“原因”要从军机处的职能去分析。第(3)问由废宰相到设军机处,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即君主专制的加强。
点评:明清内阁、军机处
是封建君主专制发展的产物。明清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职权地位完全取决于皇帝。清朝军机处之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再秉承皇帝意旨拟文传达至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执行。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太宗时)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
——《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背景指出,在地方长官的任用方式上,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此变化有何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在政治和文化上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变化:由分封世袭变为君主任命有任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分封制的瓦解、争霸战争。
(2)办法:设都督府、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
(3)措施: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加强君主专制;文化上,八股取士。影响:封建社会走向没落,逐渐落后于世界,晚清时期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郡县的建立,分封制的崩溃,官员的任免由世袭变为君主任免。第(2)问根据材料联系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即可。第(3)问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解答,把握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和没落即可。
点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选官制度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2)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上;(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 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有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丞相位高权重。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顶峰。
(3)同意。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材料解读和论证分析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的“掌握国家大权”可以看出丞相位高权重,由于相权威胁到皇权,所以明代废除丞相。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回答,第二小问从“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可以得出反映的本质问题。第(3)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三揭示了中国君主专制的弊端,然后结合所学分析。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影响:(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消极影响:(1)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等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3)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4)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