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指导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指导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2 21: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遇到“考场刺客”散文,如何快速读懂文章?
第一部分
遇到“考场刺客”
散文怎么办?
散文高考考情分析
(2023·全国甲卷)
巴金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2022·全国乙卷)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
(2022·新高考Ⅱ卷)
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2022·北京卷)
《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
年份 卷别 篇名
2022 新高考 Ⅱ卷 《到橘子林去》
上海卷 《我和父亲》
2020 新高考 Ⅰ卷 《建水记(之四)》
全国Ⅲ卷 《记忆里的光》
2023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陈村《给儿子》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陈村此时的作品带有较浓的实验色彩,《给儿子》也大致属于这一类创作。
作品有很强的抒情性,采用了一个老父亲絮叨、亲切的口吻——虽然那时作者陈村刚刚三十岁——很像一篇自叙传的情深意浓的忆旧散文。但其实,《给儿子》是一篇小说,至少是作者按照彼时他对“小说”的理解以及探索来写作的,含有一种打破“纪实与虚构”边界的自觉文体意识;行文风格像是一封书信或者一番谈话,又因对象(上大学的“儿子”)的实际缺席而呈现为内心独白;同时,作为小说,作品的叙事时间也有着精心的设计,开篇就建立起一种“若干年之后”的叙事况味之后随着叙事的推进,尤其是大量充满细节的“闪回”式文字,不断将“你会”“你得”的推测转换成“我曾经”的回忆,造成了叙事时间上的缠绕。
2023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陈村《给儿子》
今天我们重读这篇作品,尤其是在作为试题材料不得不对原文进行删节之后,再强调其“小说”属性,对考生而言显然是不合适的。
需要声明的是,本次弱化其文体属性,或者干脆将其读作散文,都不影响对作品的阅读理解。作品的语言、叙述,其中蕴含的观念、意识,都值得细细品鉴,也都能够帮助考生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考场遇到“考场刺客”——散文怎么办?
鉴赏散文有三个标准:
A.写了什么?(内容)
B.怎样写的?(结构)
C.为什么写?(情感)
考场遇到“考场刺客”——散文怎么办?
鉴赏散文的四个抓手:
1、关注“标题”;
2、理清“思路”;
3、抓“关键语句”;
4、理解“主旨”。
考场遇到“考场刺客”——散文怎么办?
小结读懂步骤与技巧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从题目“……”来看,……是作者行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着“……”来写,标题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题目是否可以看出散文的类型(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题目是否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者怎样的主题。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
考场遇到“考场刺客”——散文怎么办?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
以什么来开头,明确了全文的写作内容或者确定了全文的怎样描写、叙述的角度,开头在结构上和读者上又有着怎样的作用。结尾段写了什么内容,以“……”作结,是否首尾呼应,是否卒章显志,是否升华或深化了一个……的主题。
3.综合层意,概括文意将全文标上自然节序号(如果没序号的话),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分析每层层意,然后给全文划分部分,高度概括每部分的大意。然后点出散文的线索,高度概括全文大意并概括全文的主旨,特别是指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此文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
散文基本知识
+ 常考题型
一、散文概念
散文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文体特征
三、散文种类
散文类别 内容特色 艺术手法 代表作品
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散文
状物散文
描绘景物特征,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象征
《荷塘月色》
《白杨礼赞》
1.散文种类
散文类别 内容特色 艺术手法 代表作品
写人叙事 散文
议论说理 散文
文化游记 散文
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
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
记叙、描写
议论、象征
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
《背影》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周庄水韵》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人或什么景;
(2)进一步分析文章,写人叙事的散文要归纳写了与人物有关的什么事情或哪几件事;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分析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1)把握文章内容
(2020·新课标Ⅲ《记忆里的光》)
T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全文内容概括)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1)把握文章内容
【参考答案】
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
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1)把握文章内容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2)概括文章主题
考题形式: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体会某一段落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0·天津卷)《线条之美》 T21 纵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 (全文内容概括)
【参考答案】
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②蕴藏艺术能量;
③体现人体之美;④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
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2)概括文章主题
解题思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3)厘清文章脉络
考题形式: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
(2)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3)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解题思路: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3)厘清文章脉络
【2022年高考新高考Ⅱ卷《到橘子林去》】T8 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
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
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
④“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4)品味文章语言
散文段落内容作用类常见答题术语
(1)结构上的作用:①开门见山,总领下文。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为……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等。③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由……转而写到……等。④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等。⑤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等。
(2)内容上的作用:是为了写(或为了说明)……(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等。
(3)情感主旨类:抒发了……情感,深化了……主旨。
(4)表达效果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产生共鸣,强化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4)品味文章语言
鉴赏角度 特点或作用
用词之美 炼字之美 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叠字(词)之美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 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香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文章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之美 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或古语)之美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 (句子)长短之美 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句子)整散之美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修辞之美 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又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5)赏析文章表达技巧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5)赏析文章表达技巧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
四、散文阅读常考题型
(5)赏析文章表达技巧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定向”, 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小结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手法:首先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
第二步,分析内容:其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第三部分
散文与教考情境
散文与教考情境
情境化试题的最大特点是在试题中加入了情境限制。命题者通过创设情境,在题目中埋入诸多限制性条件,在答案中也加入了不少限制性要求。这种题型与单纯的知识考查最大的不同在于组织结构的形式。前者是立体的,各个元素之间都有或多或少、各式各样的联系,有丰富的“化学反应”;而后者是平面的,是罗列与排序。
这种题型需要动用多方面甚至多领域的能力去应对,不仅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还要能够通过多角度甄别上升至全局视角。
情境化试题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其情境化不仅体现在文本的呈现上,更体现在题干的设置上。解答这类试题,入境是前提,从文本中找答案,扣境表述是关键。
散文与教考情境
1.入境——进入试题设置的情境,清楚情境中的对象、交流限制等因素,明确任务要求。这里,特别强调有代入感,要走进问题情境,才能明白情境中的诸多要求和限制。
2.据文——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这一点与传统题型一样。
3.表达——紧扣情境组织语言,做到既合乎对象要求,又符合文本内容。
散文与教考情境
【高考真题】【2021年新高考Ⅱ卷《放猖》/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佚名】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参考答案】
①选题为儿童喜欢的放猖;②在回忆放猖时,选用儿童视角,用儿童的口吻、语言,写儿童看到的场景和参与的活动;③注重表达儿童的心理,写小孩子的羡慕、寂寞和失落等。
谢谢欣赏,
微瑕可自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