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2拓印的魅力 教学设计
课题 拓印的魅力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拓印的魅力》这一课是岭南版四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非遗文化拓印,完成对拓印文化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拓印的创作巧思,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发现美的意识和能力,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和风格融入到拓印作品中,发展出独特的艺术创作,完成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感受。教材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同时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2新课标要求 1、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结合,鼓励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体验我国非遗文化拓印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并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2、在认识拓印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这门工艺技术,还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3、学会从外观、色彩、具体制作技巧和方法等方面完成拓印制作,并能结合自己对课件中展示的素材内容进行制作实践,形成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通过观察和分析拓印作品,学生能够提高对形状、颜色和纹理的敏感度,培养审美能力。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审美感知)。2.学生在学习拓印技法后能够结合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艺术表达,从而提升艺术表现力。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和风格融入到拓印作品中,发展出独特的艺术创作。这种实践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创造力。(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拓印作为一种非遗传统艺术形式,能够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10-11岁之间,进一步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到形成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简易技法,体验不同的拓印方法。
难点 能够在拓印制作过程中感受我国非遗文化的魅力。
材料准备 教学材料、教学视频、纸张、布料、木板、塑料、拓印刷、滚筒、刷子、颜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1、用拓印的方法创作版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充分感受版画制作的乐趣,体会拓印版画艺术的魅力。(出示图片)2、观看视频 观看文字和视频,初步认识本课所学内容。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小知识:非遗拓印东汉时期发明的印刷术。将一张纸紧紧覆盖在雕刻的或者石刻的表面上做手工复制品,这种印刷方法我们称之为——拓印。一般用黑色或彩色材料拓印。传统的拓印材料是宣纸和一种叫拓印蜡的块状黑色材料。拓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印刷技术,相当于今天的复印机和照相机。拓印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通过拓印技艺所印出的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欣赏·感受欣赏拓印作品,说一说它们有哪些特点?(出示图片)答:拓印可以展现出物体表面的细腻纹理,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体现的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立体。答:拓印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常常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这样做:将撕好的底稿固定在恰当的位置上。将拓印包蘸上颜色,然后在镂空部位反复拓印。(出示图片) 小贴士:拓印的特殊之处字图正:碑刻上的字图是正相的,拓印的结果也是正相的,不像雕版印刷术那样印出来的字图是反相的。(出示图片)黑白反:拓片上的黑白是相反的,是因为碑刻上对字图大都采取阴刻的手法,致使文字或图形凹陷下去,拓印时通常是鼓凸的部位着墨,其结果变成黑底白字。(出示图片)小贴士:拓印制作小技巧均匀涂抹颜料:确保颜料均匀涂抹在拓印物体上,避免出现色块不均或漏印的情况。适当压力:在拓印时,施加适当的压力,既要保证图案清晰,又要避免过度压迫导致材料变形。(出示图片)二、欣赏·感受拓印技法全形拓:传递着恬静与典雅,仿佛在和历史对话;乌金拓:则散发着神秘与庄重,让人心生敬畏;蝉翼拓:则轻盈灵动,如同在纸上舞动的精灵。(出示图片)三、观察·发现1、同学们在拓印过程中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呈现了哪些不同的效果?(出示图片)答:用布料作为拓印材料,通常会产生更柔和的效果,适合表现自然元素的细腻变化,如树叶的纹理。2、拓印包的做法:用布料包上一团海绵、碎布、粟米等,用绳扎紧就可以了。(出示图片)小知识:拓片种类包括甲骨、青铜、陶文、陶范、封泥、古玺、铜镜、古泉、瓦当、画像砖石、造像、摩崖、经幢等等。(出示图片)四、艺术欣赏欣赏拓印艺术作品(出示图片)五、动动手选择你喜欢的生活题材,用纸版拓印的方法创作一幅版画。第一步:准备,准备拓印制作所需工具(墨汁、拓包、刷子、喷壶、拓碑、宣纸等)。第二步:裁纸,将宣纸剪裁成比拓碑略大的方形,长方形也可,多裁几张备用。第三步:清理,用毛巾或者刷子清理拓碑表面的附着物。第四步:润纸,将宣纸铺在拓碑正中,轻按喷壶打湿宣纸。第五步:扫纸入凹,在打湿的宣纸上,用棕刷自中心向边缘轻刷,赶出气泡,以使宣纸与拓碑紧密贴合。第六步:蘸墨,用大拓包轻蘸一点墨汁,用小拓包在大拓包上轻轻拍拓,使墨汁均匀。第七步:上墨,等宣纸干后,从拓碑中心开始向四周均匀轻拓,每次蘸墨后重复拓,以控制墨汁颜色,直至得到自己喜欢的浓淡效果。第八步:揭纸,轻轻地揭下宣纸,拓片制作完成。第九步:装裱,挑选合适的裱框,将拓片平整后装裱入框。(出示图片)学生作品欣赏(出示图片) 学习小知识内容。完成拓印作品的欣赏。学习小贴士内容。学习拓印技法。完成课堂互动问答。学习小知识内容。完成艺术欣赏。完成实践练习。 引入本课研究主题,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拓印艺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说出所想所感,提高学生的美术赏析能力。通过解析拓印的特殊之处,提高学生对拓印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拓印的常见技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提问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拓宽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考察学生完成实践练习,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知识点更加牢固。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27-28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请同学们将多种拓印作品进行拼贴,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可以尝试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新的视觉效果。 完成课堂评价。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课堂小结 在本次课堂中,我们从赏析拓印作品入手,总结分析了拓印的特点和特殊之处,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拓印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在分享制作过程中学到的技能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促进相互学习。 并组织作品展示,让学生欣赏彼此的创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了大家的交流和分享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鼓励积极分享创意来源和设计理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胆量。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拓印的魅力1、认识非遗拓印2、学习拓印制作的具体方法3、完成拓印制作实践练习4、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拓印的呢?2、拓印的发展史魏晋南北朝:造像和文字石刻盛行;东汉:“以书取仕”促进碑刻拓印盛行;盛唐:皇家开创写碑刻贴之风;南宋北宋:拓印技术日益精进与多样;明清:拓印范围扩大,技艺创新;民国至金:加强石刻文物拓印的管理。(出示图片) 3、拓印的作用保存文物内容。拓印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拓印砖石上的文字、图形,也可拓印金属器物或骨、瓷、木、玉等器物上的文字与图形,这样就可以将这些文字图形保存下来。例如,很多古代碑刻裸露在旷野,难免要经受风化,或遭遇战火的焚毁,埋在地下的画像砖,也会被地下水腐蚀。而拓印的复制和保存价值很大程度上让这些碑刻内容得以传世。普及传播书法篆刻等艺术。拓印技术的产生对我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传播、普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的书法学习者,无不从临摹书法字体的拓本开始,很多珍贵篆刻作品因为拓印好的印谱得以广泛流传,清中叶以后,出现了用钟鼎彝器的全形拓片与折枝花卉组合而成的花鸟画新品种一“博古花鸟画”。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引导学生先欣赏并观察总结拓印的特点和特色,在介绍拓印制作的工具和技法,并着重讲述拓印制作的具体布置,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拓印非遗文化的审美感知,还帮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通过多媒体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和表达欲望,以及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学生多阅读的好习惯,使学生乐于动手乐于表达。
教学反思 优点:拓印是一种强调实践的艺术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拓印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和工具,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表现方式。不足点:某些材料可能不易获得,限制了学生的创作自由、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拓印的技巧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