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祖父的园子》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祖父的园子》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2 19:5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2 祖父的园子
第2课时
第1课时
观察这张图片中的事物,描述一下画面展示的情景。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其作品文笔细腻,抒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
作者简介
萧红故居
《呼兰河传》:以作者童年生活的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呼兰小城的风俗画,作品构思独特,形散而神凝,人物性格鲜明,笔调娓娓动人,乡土气息浓郁,艺术感染力强。
语文百宝箱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读一读,记一记。
读完说一说,文中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蝴蝶 蚂蚱 尾巴 啃书本
樱桃 榆树 蚌壳 拔草 瞎闹 铲地 割掉 毛嘟嘟 承认 倭瓜
拴着 水瓢 下雨啰 逛街
我会读
蝴蝶 蚂蚱 尾巴 啃书本
樱桃 榆树 蚌壳 拔草 瞎闹 铲地 割掉 毛嘟嘟 承认 倭瓜
拴着 水瓢 下雨啰 逛街
zhà
kěn
yīnɡ
bànɡ
ɡē


luo
ɡuànɡ
shuān

xiā
chǎn
piáo

wěi

kuánɡ
抢收蔬菜
蚱 啃 樱 蚌 割
嘟 倭 拴 啰 逛













我会写
不要多写一撇
不要写成“爪”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票”稍窄;“瓜”长撇向左下伸,末笔为捺。
piáo

左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词语解释
【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也形容勉强,凑合。
【溜平】
状态词。很平。
【光芒四射】
指强光向四处照射。也形容人或事物光彩照人,极具影响力。
【存心】
怀着某种念头。
词语积累
【ABB式词语】
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响当当
乱哄哄 轰隆隆 喜滋滋 哗啦啦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品读课文
第一部分(1—3):展示了园子的基本样貌,重点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花草和树木,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彩明丽的特点。
第二部分(4—14):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第三部分(15—19):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园子中一切的动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不受任何约束。
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园子里的哪些景物?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昆虫
富有画面感,可见“我”对园子的记忆十分清晰,从中能看出“我”对园子的喜爱。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果树、大榆树
富有生机和活力,包含着作者的欢喜之情。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复习导入
第2课时
蝴蝶 蚂蚱 尾巴 啃书本
樱桃 榆树 蚌壳 拔草 瞎闹铲地 割掉 毛嘟嘟 承认 倭瓜
拴着 水瓢 下雨啰 逛街
默读课文第4—14自然段,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说说这部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课文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拔草
栽花
种菜溜土
铲地
辨认谷子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摘黄瓜
追蜻蜓
采倭瓜花
捉蚂蚱
“我”在园子里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溜土、铲地、辨认谷子以及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水等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拿瓢舀水往天空扬
这个句子改成“我和祖父各戴一顶草帽,在园子里栽花、拔草”好吗?为什么?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不好。因为课文中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我”喜欢模仿祖父的穿戴及动作,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以及与祖父之间的亲密关系。改后的句子过于平淡,不能体现出“我”对祖父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想象“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其他活动,仿照课文里的语句说一说。
祖父擦汗,我就擦汗;祖父伸腰,我就伸腰;祖父大笑,我就大笑……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在这座园子中,“我”爱胡闹,祖父却从来不恼,不批评,也正是因为祖父的慈爱、包容、耐心,“我”才可以在园子中无拘无束地玩耍,自由自在地生活。由此可知,祖父的笑里隐藏着慈爱、包容和对“我”的宠爱。
说说这部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园中活动的描写,既表现了祖孙二人的亲密关系,也表达出“我”对祖父的深深依恋。
读课文第15—19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景物的抒情化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大树和土墙真的会发出声响回应“我”吗?
大树和土墙不会自己发出声响,也不会回应“我”,但“我”认为它们会,说明在“我”眼中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就像“我”的好朋友。从中能体会到“我”爱园子中的一切。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你觉得黄瓜开花和结瓜真的那么随意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黄瓜开花和结瓜并不那么随意。因为“我”在园子中感觉十分自由,所以觉得黄瓜也是自由的。“我”是将自由的感受寄托在了黄瓜上。
读“阅读链接”,思考:为什么我们看来满是快乐、自由的故事,小说的结尾却说“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描写的各种景物中蕴含的只是简单的喜悦吗?叙述园子中的各种活动,仅仅是在表达“我”对祖父的依恋和热爱吗?
园中的景物:
昆虫、花草、大榆树……
在园子里的活动:
栽花、拔草、铲地……
太阳下园中的景物:
倭瓜、黄瓜、玉米……
结构梳理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课文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课堂小结
拓展一
拓展二
拓展延伸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回忆式”长篇小说,它充满了童心、诗趣和灵感。
拓展一
这部小说是以萧红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而创作的,讲述了她小时候在呼兰河时发生的事情,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的童年生活。
返回
拓展二
欣赏视频《爷爷与花》
返回
一、照样子用叠词填空。
例: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随堂练习
花园里边( )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狗尾草( )的,很像狗尾巴。
天空( )的,又高又远。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二、课内阅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些植物的生长状态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段话中作者把情感寄托在对倭瓜、黄瓜和玉米的描写之上,通过描写这些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三、课外阅读。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兰河传》节选
说一说,选段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在后园里,“我”偷偷给祖父戴上玫瑰花,欢乐了好多天。
《呼兰河传》中,作者用较大的篇幅描写了祖父的后园,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说一说,“后园”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祖父的怀念。
参考答案:(1)祖父的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大榆树、樱桃树、李子树、花、草、玉米、韭菜、倭瓜、黄瓜等。
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水;“我”还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等;玩闹累了,“我”就在园子里睡下。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参考答案:
(1)第一个例句中, “仿佛” “好像”后面的内容写的都是“我”的感受。大树和土墙不会自己发出声响,不会回应,但“我”认为它们会,说明在“我”眼中这些都是有生命的,就像“我”的好朋友。从中可以体会到“我”爱园子里的一切。
第二个例句中,黄瓜在“我”的心里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它能做得了自己的主,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黄瓜的身上有“我”自由的影子,包含着“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如: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老师指导:通过朗读,可以发现“阅读链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原本依恋、热爱的事物消失了,原本鲜活、自由的事物萧条了。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链接”内容见教材)
可以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我们看来满是快乐、自由的故事,小说的结尾却说“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文中描写的各种景物中蕴含的只是简单的喜悦吗?叙述园子中的各种活动,仅仅是在表达“我”对祖父的依恋和热爱吗?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与伤感交织的深刻意味。
参考答案:“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的结尾,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原本依恋、热爱的事物消失了,原本鲜活、自由的事物萧条了。再读课文,我发现课文中描写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也蕴含着“我”的伤感之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品读课文,感受作者是如何从细微之中感受生活,如何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