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3 10: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首古诗,是第三单元第九课三首古诗中的第一首,也是学生进入四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该单元主题是“到处留意皆学识”,学习目标重在培育学生的察看与思虑能力。这首诗融情于景,运用了对照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从日暮至夜晚秋季江面的漂亮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表现出诗人欢乐的心境。学习该诗拟经过指引学生联合说明,理解古诗,找出对照与比喻修辞,赏析古诗要点字词句,频频朗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刘大白现代诗《秋晚的江上》之美,他眼中江上的秋晚是倦鸟归巢,是余晖染苇,那在我们一代“诗王”眼中秋晚的江上又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暮江吟》,去领略他笔下的秋晚江上之景。
(二)初读课文
1、听读古诗:
a、边听边想象画面,圈画出不熟悉的字,多读几遍。
b、划分出诗歌的节奏。
2、预习检测
a、认读大战 抽生认读会认字并组词
B、巧辨形近字 编口诀区分形近字
日落天已暮 有心来思念
长巾做幕布 见钱君莫贪
出力来募捐 张口吟诗篇
选地建王墓 同病要相怜
C、挑战多音字
3、刚才诗歌的节奏听出来了吗?我们一起看一看你们的小耳朵灵不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三)学习古诗
知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王”和“诗魔”之称。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解诗题
如何理解题目“暮江吟”?
暮:傍晚,太阳落山了。交代了写诗的时间 江:江边,点名写诗的地点。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连起来理解:就是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明诗意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
Q1:作者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答: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译文:太阳快落山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青绿色,一半呈现红色。
Q2: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答: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Q3:思考: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
答:“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的面积广大而均匀。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照的面积大这一特点。
读古诗后两句思考:
Q1: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真珠:珍珠
答: 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晶莹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
译文: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爱啊,滴滴清露就像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你能说一说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
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悟诗情
《暮江吟》通过描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几幅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诵全诗
(四)、作业设计
学完本诗,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请小画家们用你们手中的彩色画笔画出你感受到的《暮江图》。
七:板书设计
暮江吟
暮 残阳 江水
夜 露珠 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