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9 09: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商贾都是官府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的意思是“以……为食”,“工商食官”就是工商依附于官府。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能表达出此含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商食官”的含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2.《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  )
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D.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周代手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分工细致,专业化强。官营手工业早在夏朝就已出现;而民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因此,这段记载描述的是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的情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产生的时间入手即可。
3.《唐律》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反映出《唐律》规定工匠受到严格的限制,说明官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比较严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4.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所作。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  )
A.棉纺织业 B.麻纺织业 C.造纸业 D.丝织业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图片中的“桑”字即可知人们正在采桑,所以是丝织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图片即可得出答案。
5.在中国古代,以青铜铸造作为手工业中代表性行业的时代应该包括(  )
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西周
答案:D
解析:
分析: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时期,其中包括夏、商、西周三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6.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件青铜器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
答案:B
解析:
分析:解题时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意题干材料中“在祀在戎”这一关键信息。“祀”是指祭祀,“戎”是指军事。由此可以判断,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冶铜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7.春秋战国时期,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答案:C
解析:
分析:锯子、刨子、钻子的主要配件都是铁制工具。,而冶铁技术的进步,使铁的质量提高,有利于铁制工具的发明创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目中“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的材质。
8.下列史实发生在汉代的是(  )
①铁农具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  ②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 
③发明灌钢法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灌钢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冶铁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握汉代的冶铁业成就、灌钢法和曲辕犁出现的时间。
9.史载:“冶铸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排以吹炭,令激水鼓之也。”创造这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是(  )
A.战国的李冰       B.战国的郑国
C.东汉的杜诗 D.元代的王祯
答案:C
解析:
分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反映的发明用于鼓风冶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杜诗发明了鼓风冶铁工具,推动了冶铁生产效率的提高。由此可知,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排的发明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0.对下列冶铁技术发明年代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高炉炼铁  ②灌钢法  ③使用水力鼓风工具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汉朝时人们开始使用高炉炼铁,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东汉时开始使用水力鼓风工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冶铁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高炉炼铁、灌钢法和水排出现的时间。
11.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D
解析:
分析:确定收藏家生活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产时间最晚的瓷器。题干所列的瓷器中,五彩镂空云凤纹瓶生产时间最晚,因为彩瓷是明朝中后期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制瓷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秘色瓷、青瓷、白瓷、青花瓷和彩瓷等出现的时间。
12.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白瓷  ②青瓷  ③青花瓷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白瓷产生于南北朝时期,青瓷产生于东汉时期,青花瓷产生于明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制瓷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青瓷、白瓷和青花瓷出现的时间。
13.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答案:C
解析:
分析:南青北白是唐朝两大制瓷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故A项错误。宋朝有五大名窑,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定窑在河北,汝窑在河南宝丰,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官窑在河南开封,钧窑在河南禹州,故B项错误。瓷器在宋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故D项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制瓷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唐宋时期的制瓷业的成就和珐琅彩瓷的特点。
14.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求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情境的时间范围,可排除C、D两项。B项也较容易排除,因为“中原贵族”与题干中的“新疆”等地不符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5.厚葬是古代的陋习之一,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陵墓如果被发掘,其大量的随葬品中将不会出现 (  )
A.洁白如雪的白瓷 B.精雕细琢的玉器
C.图案精美的丝绸 D.熠熠生辉的白陶
答案:A
解析:
分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秦始皇”这一关键信息。成熟的白瓷形成于北朝,而A反映了白瓷的成熟。所以,它不会出现于秦始皇陵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手工业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中的时间“秦始皇(时期)”及各选项中白瓷、玉器、丝绸和白陶出现的时间。
16.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后期,此类手工业产品的主要用途是(  )
①农民用来交纳赋税  ②农民家庭消费  ③作为商品出售  ④充当军队的武器装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西汉武帝以后,冶铁由官府专营,家庭手工业不涉及冶铁业,其产品不可能充当军队的武器装备。故包含④的选项均不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家庭手工业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注意把握古代中国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17.《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是与农业相结合的,是家庭副业,主要目的是满足家庭消费。A、C说法错误,B无从体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8.下图所示“花楼机”的创制时间和用途是(  )
A.两汉 用于丝织业 B.宋元 用于印刷业
C.明朝 用于丝织业 D.清朝 用于棉纺织业
答案:C
解析:
分析:明朝中叶以后,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的花楼机诞生,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识图和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9.徐光启在《农政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  )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D.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答案:C
解析:
分析:伴随着元明时期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对棉花的需求日益增加,“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反映了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20.“(明政府规定)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明政府阻碍着手工业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材料所说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D.明朝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这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故B、C两项不是材料所能反映的问题;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的对比,故D项也不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
材料二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中国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1)①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②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2)原因: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影响:①手工业产品往往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此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②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分析:(1)依据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分析即可。
(2)第一问,注意结合材料二中“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这一信息以及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为主导的市场特点分析归纳;第二问,注意从技术创新、推广、传承的不利因素等方面分析归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对官营手工业的评价等。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哪一种形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形态:家庭手工业。特点:自给自足。
(2)原因:①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②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影响:①手工业产品往往因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 )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②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分析:(1)注意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五亩之宅”“匹妇蚕之”“老者足以衣帛矣”等,据此即可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家庭手工业,特点则要注意与小农经济的特点相联系,即“自给自足”。
(2)第一小问,一要依据材料归纳,第一句话是关键,即“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二要综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环境来分析。由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市场狭小,因而决定了手工业者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手工业技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小问,主要从消极方面来回答,如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传统优良技术的推广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及其评价等。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材料二 考古发现西汉铁农具的地区,黄河流域有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长江流域有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珠江流域有广西、广东、贵州等。发现的铁农具主要有犁铧、铲、镐、锹、锄、镰、耙、刀等。在不少地区还发现了铁犁壁,证明了我国使用此种农具的时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材料三 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河水冲力转动机械,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提高炉温,“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发明,是冶炼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在欧洲,直到12世纪才开始应用类似的机械。铁器铸造方面,东汉时已熟练掌握了层叠铸造这一先进技术,即把若干泥范叠合起来,装配成套,一次就能铸造几个或几十个铸件。与战国时期比较,叠铸技术有重大改进,由原来的双孔浇铸,改为单孔一次浇铸。叠铸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原料。冶铁效率和铸造技术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考古发掘资料证明,东汉时期铁制用具已普遍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冶铁业和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3)东汉时期在冶铁技术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果?
答案:(1)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 )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农具的使用更为广泛,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发明了水排;掌握了叠铸技术。
解析:
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加以推理作答。
(2)注意“东汉时期”的时间范围,主要依据材料三信息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与冶铁业之间的关系、东汉时期的冶铁成就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东汉时期的冶铁成就等。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材料三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1)形态:官营手工业。地位:产品质量最高。原因:官府控制,集中大作坊生产;工匠最优秀,技术最高超,生产不计成本;原料等次最好。
(2)变化:明朝中叶以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原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3)新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特征:雇佣关系。
解析:
分析:(1)“形态”要抓住关键信息,即“天子之六工”,即这六种手工业都是为天子服务的,所以应是官营手工业;由于政府调动最优等工匠、最优等原料进行不计成本的生产,所以其产品质量在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中是最好的。
(2)“变化”注意抓住一些数字作对比即可得出答案;“原因”一要从官窑自身寻找,二要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更多的产品来提供给市场来考虑。
(3)“新现象”注意从材料中提炼、归纳而不要照抄;“原因”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对官营手工业的评价、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资本主义萌芽等史实。
25.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是中华文明著称于世的重要标志。它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也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主要有哪几种?各自分别承担怎样的社会功能?
(2)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手工业部门主要是哪些?对西方影响最大的是哪几项?为什么?
(3)从部门与分工、技术、规模、经营形态、分布、地位等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
(4)你认为促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1)官营、民营和家庭经营。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武器、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2)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制瓷业和丝织业,原因:一是中国的制瓷业和丝织业在世界上出现得最早;二是瓷器和丝织品集日常生活用品、艺术品于一身,既为日常生活所必需又带来美的享受,满足了西方上层社会的享受需要;三是便于携带和保存,由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得名可见一斑;四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馈赠以此为主,并赋予其美好的寓意,如瓷器赠品成为和平、吉祥、友好的化身。
(3)部门不断增多;分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 )越来越细;生产技术高且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在封建社会晚期出现工场手工业;官营、民营、家庭经营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呈相应变化;长期世界领先。 
(4)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丰富是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质保障;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是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直接动力;政府的重视和扶植是保证;历代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创新是基础
解析:
分析:第(1)(2)题完全属基础考查,只要熟悉教材不难作答。第(3)(4)题具有相当的思维力度,需要学生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基础上深入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知识,然后加以归纳、概括。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概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特点及其影响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