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 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11.1
鲁迅 ( 1881——1936 )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简介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立志学医,希望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1918年初,鲁迅参加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置身于当时的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旧礼教和旧文学的伟大斗争的前列。同年5月,他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 接着,鲁迅还发表了《孔乙己》《 故乡》《阿Q正传》 《药》等十几篇小说。鲁迅是择取中国文化遗产优秀成分和采用外国良规加以融合发展,创造现代小说的杰出代表,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从日本回国以后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中年鲁迅鲁迅塑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意为早上开的花,到傍晚才去采摘,比喻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到晚年回忆,含蓄而有诗意。 回忆他青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záoqíxīshuàichánmìshāishùyuāndǐngtìtǎngshānsuítuìcuánkuīshuòliǎn确凿缠络私塾珊瑚菜畦蟋蟀觅食竹筛渊博鼎沸锡箔bó倜傥脑髓蝉蜕攒盔甲东方朔敛正确理解以下词语:1、缠络——
2、质朴——
3、牵连——
4、渊博——
5、高枕无忧——
6、陆续——
7、相宜——
8、倜傥——
缠绕联结朴素踏实,不做作。课文指牵扯、纠缠。学识精深广博。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睡觉。比喻无所顾忌。今多比喻不加警惕。动作或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地进行。适合。指大方自然,不拘束的风度。阅读训练 我的乐园 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为书塾。“三味书屋” 中的“三味”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醯是醋,醢是酱;调料。)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鲁迅从十二岁岁起入“三味书屋”读书.本文写的就是这段经历.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三味书屋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关 于 本 文 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他在《小引》中写道:“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 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文章写了发生在两个地点的事情,时间上有先后;据此可以把全文分为两部分。 2. 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段落。 百草园:1—8段;
三味书屋:10—24段; 3.第九段是什么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应该归在哪个部分?过渡段,承上启下,归到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观察百草园的景物(2段)听美女蛇故事(3-6段)雪地捕鸟(7-8段)百草园中的生活,作者选写了哪些生活?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心理?表达了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感情和心理。 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色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不写整体,突出局部,显示百草园有无穷的乐趣。形声色味俱全,
春夏秋冬景皆宜四季园准确用词,符合儿童心理。春
菜畦
(不必说)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夏
鸣蝉
(也不必说)黄蜂
叫天子 秋 油蛉 何首乌
(单是… 蟋蟀 木莲
就有…) 蜈蚣 覆盆子
斑蝥 冬
捕鸟 我的乐园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
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呢? 美女蛇的故事为百草园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
雪地捕鸟则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白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欢快!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加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 作者写了三味书屋哪些感兴趣的事?表达了作者对“先生”及“读书生活”怎样的态度?
(1)问 “怪哉”是怎么回事、读书、习字、对课;
(2)到屋后折腊梅、寻蝉蜕、抓苍蝇喂蚂蚁。(3)先生朗读时做指甲戏、画画。趣事:态度:敬慕、佩服先生读书枯燥无味、对知识的追求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百草园空间顺序(1-8)(10-24)(9段)三味书屋自由快乐 “怪哉”一事园内偷玩课下游戏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主题探究: 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而又欢乐的心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小结 皂荚树及皂荚
紫红的桑葚
蜈蚣百草园正门
?
鸣蝉 覆盆子
木莲藤 何首乌石井栏百草园鲁迅上学时的三味书屋鲁迅的座位三味书屋后的小河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课 外 扩 展自 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