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一中南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综合素养评价(一)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共8页,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题前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及学生编码。将姓名、学生编码、教室编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3.本次评价设有答题卡,请直接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写在本页上无效。
4.答题卡要保持整洁,不要折叠,不能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胶带纸。
【古典之美】(30分)
(一)
1.经典诗文引领我们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阅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诗文原句书写
在横线上。(10分)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1)▲,(2)▲描写了潭周围树木覆盖缠绕,摇动连结之态。陶
渊明在《桃花源记》中(3)▲,(4)▲。两句色彩绚丽,描写了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突出桃林
绝美的景色。刘禹锡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⑤)▲”。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洞庭湖
壮阔的气势。
《关雎》中求之不得,(6)▲,悠哉悠哉,(7)▲。描写了君子追求淑女不得时苦苦思
念之情。《诗经·子衿》(8)▲,悠悠我心。采用赋的手法,直接抒发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
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9)▲,(10)▲。两句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进
一步表现诗人的豁达胸怀。
2.《蒹葭》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其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两句?有何作用?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
分)
蒹葭(节选)
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
作用: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
班级举办“文言世界”交流会,请阅读选文,完成3一一7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
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谭记》)
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欲穷其林穷:
(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2)怡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鱼儿静止不动,
,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5.两篇选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①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③,响若操琴。揭④跣而往,折竹扫陈
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⑤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
;翠羽之木,龙鳞之石,
一。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选自柳宗元《石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