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3 11:5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阅读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经典常谈》中提到,汉字最初的造字方法源于( )
A.随意涂鸦 B.对自然事物的描绘 C.模仿外语词汇 D.宗教仪式的符号
2.以下关于《尚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被称为“上古之书” B.是一部诗歌总集
C.记录了虞、夏、商、周时期 D.其流传经历了多次散失与整理
3.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指出,《诗经》中的“国风”共有( )
A.十五国风 B.十二国风 C.二十国风 D.八国风
4.《经典常谈》中认为,《周易》八卦中象征“水”的是( )
A.乾 B.坤 C.坎 D.离
5.以下人物中,与《春秋》创作相关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6.按照《经典常谈》的论述,“六书”中属于用字法的是( )
A.象形和指事 B.会意和形声 C.转注和假借 D.形声和转注
7.《经典常谈》里提到,《史记》中“世家”主要记载的是( )
A.帝王 B.诸侯 C.平民 D.刺客
8.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儒家经典“五经”( )
A.《诗经》 B.《论语》 C.《礼记》 D.《周易》
9.《经典常谈》中对《左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记言为主 B.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C.主要讲述神话传说 D.成书于战国末期
10.道家学派主张“道法自然”,其中“道”的含义不包括( )
A.宇宙万物的本原 B.自然规律 C.社会道德规范 D.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11.《经典常谈》认为,《诗经》中运用“比”的手法的诗句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D.“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2.以下关于《汉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作者是班固 B.是纪传体断代史
C.与《史记》内容完全相同 D.对西汉历史记载详尽
13.《经典常谈》中提到,《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所处的时代是(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14.《经典常谈》中论述,《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体现的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传不习乎 D.以上都是
15.《经典常谈》指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以下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
A.王勃 B.王维 C.杨炯 D.骆宾王
16.《经典常谈》中提到,《孟子》的核心思想不包括( )
A.仁政 B.性恶论 C.民贵君轻 D.义利之辨
17.《经典常谈》认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了( )
A.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 B.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C.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D.西周的政治制度
18.以下关于《经典常谈》中对辞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楚辞是辞赋的源头之一 B.汉赋具有铺陈夸张的特点
C.辞赋在语言上追求华丽 D.辞赋只在宫廷中流传
19.《经典常谈》中论述,《春秋三传》对《春秋》的解读,在内容上的区别主要在于( )
A.史实补充 B.语言风格 C.作者立场 D.成书年代
20.《经典常谈》认为,中国古代散文在唐宋时期,因古文运动而呈现新风貌,以下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曾巩 B.范仲淹 C.苏洵 D.王安石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经典常谈》中提到,汉字的基本构造单位是____。
2.《诗经》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____。
3.《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____和表。
4.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和“____”。
5.《经典常谈》指出,《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组合而成,八卦的基本符号是____和____。
6.《左传》全名为《____》。
7.《经典常谈》中提到,《说文解字》首创____编排法。
8.《论语》是记录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9.《经典常谈》论述,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代表作是《____》。
10.《经典常谈》认为,《诗经》中的“雅”分为____和_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经典常谈》中提到,《尚书》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
2.《诗经》中的诗歌全部是四言诗。( )
3.《经典常谈》认为,《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的中医、武术等领域没有影响。( )
4.按照《经典常谈》的论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5.《经典常谈》中提到,《论语》是孔子自己撰写的著作。( )
6.《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对《春秋》的解读完全一致。( )
7.《经典常谈》认为,《说文解字》对每个汉字的解释都完全正确,没有局限性。( )
8.《经典常谈》中论述,道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参与社会治理。( )
9.《诗经》中的“颂”主要是民间百姓用来表达生活情感的诗歌。( )
10.《经典常谈》提到,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都相同,没有差异。( )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经典常谈》,简述《诗经》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根据《经典常谈》,分析《史记》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经典常谈》中提到,汉字最初的造字方法源于( )
A.随意涂鸦 B.对自然事物的描绘 C.模仿外语词汇 D.宗教仪式的符号
答案:B,汉字最初源于对自然事物的描绘,如象形字。
2.以下关于《尚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被称为“上古之书” B.是一部诗歌总集
C.记录了虞、夏、商、周时期 D.其流传经历了多次散失与整理
答案:B,《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汇编,不是诗歌总集。
3.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指出,《诗经》中的“国风”共有( )
A.十五国风 B.十二国风 C.二十国风 D.八国风
答案:A,《诗经》有十五国风。
4.《经典常谈》中认为,《周易》八卦中象征“水”的是( )
A.乾 B.坤 C.坎 D.离
答案:C,坎卦象征水,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
5.以下人物中,与《春秋》创作相关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答案:B,《春秋》相传由孔子修订。
6.按照《经典常谈》的论述,“六书”中属于用字法的是( )
A.象形和指事 B.会意和形声 C.转注和假借 D.形声和转注
答案:C,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
7.《经典常谈》里提到,《史记》中“世家”主要记载的是( )
A.帝王 B.诸侯 C.平民 D.刺客
答案:B,“世家”主要记载诸侯事迹。
8.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儒家经典“五经”( )
A.《诗经》 B.《论语》 C.《礼记》 D.《周易》
答案:B,“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论语》属于“四书”。
9.《经典常谈》中对《左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记言为主 B.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C.主要讲述神话传说 D.成书于战国末期
答案: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记事为主,成书于春秋末年。
10.道家学派主张“道法自然”,其中“道”的含义不包括( )
A.宇宙万物的本原 B.自然规律 C.社会道德规范 D.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答案:C,道家的“道”指宇宙万物本原、自然规律和超越性存在,不强调社会道德规范。
11.《经典常谈》认为,《诗经》中运用“比”的手法的诗句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D.“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答案: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运用了比喻(比)的手法。
12.以下关于《汉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作者是班固 B.是纪传体断代史
C.与《史记》内容完全相同 D.对西汉历史记载详尽
答案:C,《汉书》与《史记》内容有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
13.《经典常谈》中提到,《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所处的时代是(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答案:B,许慎是东汉时期人。
14.《经典常谈》中论述,《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体现的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传不习乎 D.以上都是
答案:D,“吾日三省吾身”包括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等方面的自我反省。
15.《经典常谈》指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以下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
A.王勃 B.王维 C.杨炯 D.骆宾王
答案:B,“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维不是。
16.《经典常谈》中提到,《孟子》的核心思想不包括( )
A.仁政 B.性恶论 C.民贵君轻 D.义利之辨
答案:B,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
17.《经典常谈》认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了( )
A.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 B.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C.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D.西周的政治制度
答案:A,《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
18.以下关于《经典常谈》中对辞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楚辞是辞赋的源头之一 B.汉赋具有铺陈夸张的特点
C.辞赋在语言上追求华丽 D.辞赋只在宫廷中流传
答案:D,辞赋并非只在宫廷流传,在民间也有一定影响。
19.《经典常谈》中论述,《春秋三传》对《春秋》的解读,在内容上的区别主要在于( )
A.史实补充 B.语言风格 C.作者立场 D.成书年代
答案:A,《春秋三传》在内容上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史实的补充和阐释角度不同。
20.《经典常谈》认为,中国古代散文在唐宋时期,因古文运动而呈现新风貌,以下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曾巩 B.范仲淹 C.苏洵 D.王安石
答案:B,“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范仲淹不在其中。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经典常谈》中提到,汉字的基本构造单位是____。
答案:笔画
2.《诗经》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____。
答案:兴
3.《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____和表。
答案:书
4.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和“____”。
答案:礼
5.《经典常谈》指出,《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组合而成,八卦的基本符号是____和____。
答案:阴爻(--)、阳爻(—)
6.《左传》全名为《____》。
答案:左氏春秋传
7.《经典常谈》中提到,《说文解字》首创____编排法。
答案:部首
8.《论语》是记录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答案:孔子
9.《经典常谈》论述,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代表作是《____》。
答案:庄子(或南华经)
10.《经典常谈》认为,《诗经》中的“雅”分为____和____。
答案:大雅、小雅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经典常谈》中提到,《尚书》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
答案:×,《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汇编,不是编年体史书。
2.《诗经》中的诗歌全部是四言诗。( )
答案:×,《诗经》以四言诗为主,但也有杂言诗。
3.《经典常谈》认为,《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的中医、武术等领域没有影响。( )
答案:×,《周易》哲学思想对中医、武术等领域影响深远。
4.按照《经典常谈》的论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答案:×,《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5.《经典常谈》中提到,《论语》是孔子自己撰写的著作。( )
答案:×,《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6.《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对《春秋》的解读完全一致。( )
答案:×,三传对《春秋》解读各有侧重,并不完全一致。
7.《经典常谈》认为,《说文解字》对每个汉字的解释都完全正确,没有局限性。( )
答案:×,《说文解字》受时代局限,对部分汉字解释存在不准确之处。
8.《经典常谈》中论述,道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参与社会治理。( )
答案:×,道家主张出世,追求自然无为。
9.《诗经》中的“颂”主要是民间百姓用来表达生活情感的诗歌。( )
答案:×,“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10.《经典常谈》提到,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都相同,没有差异。( )
答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风格各异,各有特色。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经典常谈》,简述《诗经》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在古代社会,《诗经》作用广泛。其一,它是重要的文化教材,孔子强调“不学诗,无以言”,人们通过学习《诗经》提升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也能从中汲取道德教诲。其二,具有外交功能,在外交场合,各国使者常引用《诗经》诗句委婉表达立场、沟通交流,展示自身文化底蕴。其三,反映社会生活,风诗展现民间百姓的劳作、爱情、疾苦等;雅诗体现贵族生活与政治活动;颂诗用于宗庙祭祀,反映宗教文化,是了解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其四,为统治者提供民情参考,所谓“观风俗,知得失”,统治者通过《诗经》了解民间动态,调整政策。
2.根据《经典常谈》,分析《史记》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史记》文学价值显著。人物塑造上,司马迁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个性化语言,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项羽的刚愎、刘邦的狡黠、李广的英勇等,使人物跃然纸上。叙事手法上,其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如鸿门宴情节,凸显不同人物性格;将李广与卫青、霍去病对比,展现人物命运和军事风格差异。语言表达上,《史记》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兼具文学性与通俗性,既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又引用民间俗语、谚语,使文章通俗易懂,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