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新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23 21:5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变异株奥密克戎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增殖所需模板、酶和能量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B.图中a、c为R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图中b和e为翻译过程,因模板不同故产物不同
D.预防病毒传播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不聚集
2.下列生命活动与内分泌腺垂体无关的是( )
A.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C.侏儒症患者体内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多毛症患者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过多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
B.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
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D.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4.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和15N-DNA。将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得子代,其DNA在紫外光下吸收带如下图所示。接着将子代的DNA分子在100℃下加热30min,使两条链分开,检测其在紫外光下的吸收带,预测实验结果应为( )
A. B.
C. D.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B.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进化的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6.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7.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 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 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 菌
1 100μg/mL 蛋白质 H 生长正常
2 20μg/mL 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μg/mL 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 H 死亡
A.在低倍镜下即可观察到MRSA菌细胞所有结构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 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 2μg/mL 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 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8.若判定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 )
A.ADP B.乳酸 C.CO2 D.O2
9.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B.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10.血清中含有多种白蛋白和球蛋白,为确定血清中何种成分是抗体,实验将同一动物的正常血清和免疫后的血清进行蛋白质分离并测定含量,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参与抗体的加工
B.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D.结果说明抗体主要成分是α、β球蛋白
11.蜂王和工蜂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以蜂王浆为食的幼虫发育成蜂王,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发育成工蜂。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蜂王和工蜂都不是单倍体生物
B.推测花粉、花蜜中的物质会抑制 Dnmt3 的活性
C.DNA 甲基化水平是发育成蜂王的关键要素
D.食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表现型的改变
12.每个细菌内的 ATP 含量基本相同。可利用下图所示原理来检测样品中细菌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检测前需要破坏细胞膜以释放ATP
B.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部分转化成光能
检测试剂中应含有荧光素酶和 ATP
荧光强度与样品中细菌数量呈正相关
13.生长在低寒地带(气温5℃以下)的沼泽植物臭菘,其花序在成熟时温度可达30℃。研究发现,臭菘花序细胞耗氧速率是其它细胞的100倍以上,但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它细胞的40%。下列关于花序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生成ATP
B.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远少于其它细胞
D.推测该现象有利于花序的发育
14.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15.科学家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A、B,在缺乏A、B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组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
B.菌株A、B混合后能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
C.U型管实验证明菌株A、B释放的代谢产物形成了互补
D.推测菌株A、B通过接触发生了遗传物质重新组合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表现出极高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人群间传播能力。截至2020年11月12日,各国研制中的新冠疫苗超过200种,其中48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除了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外,目前在研中的还有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DHA疫苗、mRNA疫苗) 等新的疫苗类型、我国在新冠疫苗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20年2月21日,西湖大学周强研究队报道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蛋白的结构,揭开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神秘面纱。研究显示,S蛋白是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一种关键蛋白,与ACE2蛋白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目前各国多种疫苗的研究都是针对S蛋白进行的。
传统疫苗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采用的路线是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毒性很弱,感染后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腺病毒携带能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的DNA片段,人接种疫苗后,改造过的腺病毒侵染细胞后不会在胞内复制,但可以表达出S蛋白,诱导入体产生免疫反应。
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正式上市流通的案例。除了考虑稳定性,mRNA疫苗送入细胞也是技术难点,这将直接影响疫苗的效应,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脂质体纳米颗粒包裹mRNA(如图) 。
一支疫苗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要经过8到20年的漫长历程。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各国都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应急途径,安全高效的疫苗将是人类战胜疫情的关键性武器。
(1)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曾经尝试过血清疗法,即为患者输入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血清中含有 ,有利于患者康复。
(2)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的巧妙之处在于改造后的腺病毒进入细胞后 。S蛋白被 细胞识别后,传递给 细胞,通过特异性免疫,在体内产生 细胞,并可长时间保留。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会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若在接种该种疫苗前机体曾感染过腺病毒,则会使该种疫苗的有效性 。
(3)包裹mRNA疫苗的脂质体颗粒与 的基本结构类似。你认为研制新冠mRNA疫苗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
A. mRNA在细胞质中易被降解
B. mRNA在细胞中可能难以正确翻译
C. mRNA可能会插入到人体的染色体
D. 该疫苗是否适于快速大批量生产
17.患有白血病合并艾滋病的一位“柏林病人”,在接受具有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仅能治愈白血病,同时也治愈了艾滋病。
(1)HIV表面蛋白在与T细胞表面CD4受体结合后,在CCR5受体的帮助下,侵染人体T细胞(图1),导致对 免疫造成严重影响。
(2)科研人员推测CCR5基因突变能赋予细胞抵抗HIV感染的能力,为此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①选用能无限增殖且具有CCR5受体的胶质瘤细胞,同时还需要导入 基因的表达载体以模拟T细胞。
②将上述胶质瘤细胞分成两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将CCR5基因全部突变。获得实验组细胞用到了图2所示的PCR技术,其中A、B、C为CCR5基因的三个片段。
I 设计的引物中,R1的部分序列与B片段的部分序列互补、F2的部分序列与A片段的部分序列互补,利用FI和RI进行多次扩增,得到的产物中有CCR5基因的 。
A.A+C B.B+C C.A+部分B D.B+部分A
II 科研人员用同样方法,利用F2和R2作为引物进行扩增,然后将上述两对引物所得到的扩增产物混合,经变性和退火处理,形成部分碱基互补配对的杂交链,最终以 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 片段缺失的CCR5突变基因。
③用HIV攻击上述两组细胞后,收集上清液中HIV的P24抗原,通过检测P24抗原来衡量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量,结果如图3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 。
(3)已知“柏林病人”所患的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疾病,请解释“柏林病人”被治愈的具体原因是: 。
18.为了对重金属镉(Cd)污染的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湿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可吸收污水中的 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镉等有害物质。
(2)科研人员选择水芹菜、灯芯草和水葫芦三种湿地植物设置了4种配植方式,利用水培法模拟被镉污染的人工湿地,检测植物配植对模拟人工湿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①配植方式依次是:(A)水芹菜3株+水葫芦3株、(B)水芹菜3株+灯芯草3丛、(C) 、(D) +灯芯草2丛。
②据图1可知,4种配植方式的人工湿地中Cd的去除率大小顺序在第3天和第7天时分别为 和 。说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人工湿地中配植种类更多样的植物会促进系统对Cd的去除。
③图2结果表明 ;综合图1、2结果可知,实验结束时人工湿地中的溶解氧含量与Cd的去除率呈 。
(3)根系泌氧是指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运输到根部,并释放到根际土壤或水体的过程。这种现象是长期水体缺氧环境对植物进行 的结果。研究证实水生植物根系泌氧有助于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请将下列选项排序 ,对此进行解释。
A. 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增多
B. 微生物产生酶分解根系周围大分子
C. 好氧微生物在植物根系表面聚集繁殖
D. 植物生长更加旺盛,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E. 提高水体溶解氧改善根系周围的微环境
19.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内共生起源学说(如图3所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能够支持这一假说的有力证据有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和图3作答。
(1)“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由侵入细胞或被细胞吞入的某种原核细胞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而来的,请问图3中乙所示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研究发现,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2)线粒体内部含有 (填物质)和 (填结构),能够自主地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而在遗传方面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
(3)根据上面的理论依据,真核细胞中同样可以用“内共生起源”学说解释其起源的细胞器是 。
(4)随着进化,现在需氧型的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已不能像需氧型的原核细胞一样独立的完成有氧呼吸,对此,同学们展开讨论,提出了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1:细胞质基质只为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提供必要的场所
观点2:线粒体只能将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而丙酮酸的产生依赖细胞质基质
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探究哪一个观点正确。
实验试剂和用品:锥形瓶、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只含有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1)、只含有酵母菌线粒体的沉淀物(试剂2)、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试剂3)、质量分数5%的丙酮酸溶液(试剂4)、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实验步骤: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下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
②每组装置中按下表添加相应的试剂,并向装置通气一段时间,观察三组装置中 3号瓶澄清石灰水的是否变浑浊。
锥形瓶 组别 1 2 3
A 10%的NaOH 10ml试剂1+10ml试剂2+10ml试剂3 澄清的石灰水
B 10%的NaOH 澄清的石灰水
C 10%的NaOH 10ml蒸馏水+10ml试剂2+10ml试剂4 澄清的石灰水
1号瓶中NaOHR溶液的作用 。
补充完表格中空白地方 。
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 ,则观点1正确;
若 ,则观点2正确。
20.外泌体是细胞产生的一种释放到细胞外的具膜小泡,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来源于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促进皮肤创面愈合。
(1)外泌体膜的主要成分是 ,它能与靶细胞膜融合,将其携带的miRNA等物质释放到靶细胞内。
(2)研究者用 冲洗脂肪组织获得来源于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悬液,将其注射到皮肤损伤的模型小鼠皮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缓冲液,结果如图1。
结果显示来源于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促进皮肤创面愈合,依据是 。
已知皮肤创面愈合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迁移增殖有关。结合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来源于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促进皮肤创面愈合是因为 。
(3)研究证实外泌体内的miR-486-5p(miRNA的一种)会影响HSF的迁移增殖。为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
GAPDH蛋白作为 ,可排除 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除已设置空白对照组外,甲组至丁组分别用 、miR-486-5p、miR-486-5p的抑制剂、 处理HSF。
(4)综合(2)(3)实验结果,推测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机理是 。
21.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如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 。
②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 (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相反,因而使植株表现出 ,却不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2)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 。
②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D C A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C C
1.A
【解析】由图示可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需要的模板由自身提供,A错误;图中a表示以正链RNA(+)为模板合成RNA(-),c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正链RNA(+),均表示RNA的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过程b、e表示翻译过程,由图示可知,翻译的模板不同其合成的蛋白质也不同,C正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故“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多通风”等,可有效预防病毒传播,D正确。故选A。
2.B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故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与内分泌腺垂体有关,A不符合题意;胰岛素的分泌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控,故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与内分泌腺垂体无关,B符合题意;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侏儒症患者体内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与内分泌腺垂体有关,C不符合题意;性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调控,故多毛症患者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与内分泌腺垂体有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使得生态系统常常朝趋向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故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A正确;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能量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故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D正确。故选B。
4.D
【解析】将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繁殖一代得到的子代DNA均为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接着将子代的DNA分子在100℃下加热30min,使两条链分开,则会形成含14N或含15N的两种链,因此在紫外光下的吸收带为两个波峰,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C
【解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故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A正确;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进化,二者共同进化,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
6.A
【解析】蔗糖在筛管细胞中被蔗糖水解酶水解,从而使筛管细胞中的蔗糖浓度小于伴胞,伴胞中的蔗糖就可以从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流入筛管中,A正确;蔗糖在筛管细胞中降解为单糖,所以筛管细胞中的单糖浓度大于薄壁细胞,所以单糖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错误;蔗糖是顺浓度梯度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筛管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题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结合图示可知,蔗糖水解产生的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故选A。
7.C
【解析】在低倍镜下观察不到MRSA菌细胞所有结构,如核糖体,A错误;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B错误;第3组:2μg/mL 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 H处理,实验应遵循单一对照原则,故还需设计用 2μg/mL 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C正确;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D错误。故选C。
8.B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ATP和ADP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乳酸是人体无氧呼吸过程特有的产物,判断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乳酸,B正确;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C错误;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D错误。故选B。
9.A
【解析】肌细胞在细胞核中通过转录过程合成mRNA,A正确;膜蛋白在酵母菌的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D错误。故选A。
10.D
【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高尔基体参与抗体的加工,A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生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B正确;浆细胞能分泌抗体,C正确;由图可知,与正常血清相比,免疫后的血清中γ球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而白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抗体主要成分是γ球蛋白,D错误。故选D。
11.B
【解析】蜂王和工蜂都是受精卵发育而来,都不是单倍体生物,A正确;图示可知,蜂王浆可通过抑制幼虫Dmmt3基因表达使其发育成蜂王,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发育成工蜂而不是蜂王,即花粉、花蜜中物质不会抑制Dmmt3的活性,B错误;由图示可看出,幼虫DNA甲基化减少而发育成蜂王,故DNA甲基化水平是发育成蜂王的关键要素,C正确;蜂王浆是食物,通过抑制Dnmt3基因表达,使受精卵发育成蜂王,即食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表现型的改变,D正确。故选B。
12.C
【解析】由于需要将细菌中的ATP释放到体外,以便发生题中所述的反应,故需要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以释放ATP,A正确;由题中所示原理可知,该反应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部分转化为了荧光的光能,B正确;该原理就是根据荧光的强弱来判断ATP的多少,从而判断细菌数量,故检测试剂中不能含有ATP,否则影响对细菌数量的测定,C错误;荧光越强,说明ATP含量越高,从而说明细菌数量越高,故荧光强度与细菌数量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C。
13.C
【解析】据题干信息“臭菘花序细胞耗氧速率是其它细胞的100倍以上”,说明其细胞呼吸方式主要为有氧呼吸,A正确;氧气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被消耗,产生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B正确;据题干信息“臭菘花序细胞耗氧速率是其它细胞的100倍以上,但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它细胞的40%”,说明其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更多,因此花序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它细胞,C错误;花序细胞呼吸释放的热能多,有利于适应寒冷的环境,利于花序的发育,D正确。故选C。
14.C
【解析】20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为60%,30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污布类型2,去污力约为80%,则单位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最强,A错误;由于污布类型不同,不能探究不同类型的洗衣粉对碱性蛋白酶的去污力的影响,B错误;对污布类型2、3而言,都是Y型洗衣粉,30%的酶用量,但去污力不同,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 的去污力不同,C正确;该实验没有针对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则不能判断加大酶用量是否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错误。故选C。
15.C
【解析】微生物培养需要给培养基灭菌,A正确;如图:菌株A、B混合后能在上述培养基上长成菌落,B正确;在U型管不能生长,但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滤板,说明菌株A、B释放的代谢产物没有形成互补,C错误;混合培养长成了菌落,但在U型管不能生长,说明可能是菌株A、B通过接触发生了遗传物质重新组合,D正确。故选C。
(1)抗体
不会复制(增殖),但可使细胞表达S蛋白 巨噬 辅助性T 记忆 降低
细胞膜 ABD
【解析】(1)血清疗法即为新冠肺炎患者输康复者的血清,原因是血清中含有抗体。
(2)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的巧妙之处在于改造后的腺病毒进入细胞后不会复制,但可使细胞表达S蛋白(抗原)。S蛋白被等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通过特异性免疫,在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并可长时间保留。若在接种该种疫苗前机体曾感染过腺病毒,则 会产生相应抗体,使该种疫苗的有效性降低。
(3)包裹mRNA疫苗的脂质体颗粒与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类似,利于mRNA疫苗进入组织细胞。研制新冠mRNA疫苗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A、mRNA在细胞质中易被降解;B、mRNA在细胞中可能难以正确翻译;D、该疫苗是否适于快速大批量生产。ABD正确。
C、mRNA疫苗不会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中,C错误。故选ABD。
17.(1)细胞
(2)CCR5 B A A CCR5基因全部突变的细胞能抵抗HIV感染
(3)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可能抑制了患者体内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使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柏林病人”被治愈
【解析】(1)由分析可知,HIV表面蛋白在与T细胞表面CD4受体结合后,在CCR5受体的帮助下,侵染人体T细胞,HIV病毒攻击T细胞,导致对细胞免疫造成严重影响。
(2)①选用无限繁殖且具有CCR5受体的胶质瘤细胞,同时还需要导入CCR5基因的表达载体模拟T细胞;②I由图2可知,R1的部分序列与B片段的部分序列互补,F2的部分序列与A片段的部分序列互补,利用F1和R1的多次扩增,得到产物中有CCR5的B+C部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Ⅱ利用F2和R2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基因,而F2的部分序列与A片段的部分序列互补,所以最终是以A为引物进行扩增,而A并不会随之传下来,所以得到的是A片段缺失的CCR5突变基因;③由图3可知,实验组P24抗原含量低,则实验表明CCR5基因全部突变的细胞能抵抗HIV感染。
(3)白血病是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疾病,而将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时,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可能抑制了患者体内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使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柏林病人”被治愈。
18.(1)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水、无机盐
(2)水葫芦3株+灯芯草3丛 水芹菜2株+水葫芦2株 C>D>A>B D>C>A>B 人工湿地中配植更多样的植物可提高水体溶解氧 正相关
(3)(自然)选择 ECBAD
【解析】(1)植物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湿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一营养级,可吸收污水中的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镉等有害物质。
(2)①根据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A组的处理为水芹菜3株+水葫芦3株,B组的处理为水芹菜3株+灯芯草3丛,则C组的处理可为水葫芦3株+灯芯草3丛,D组的处理为水芹菜2株+水葫芦2株 +灯芯草2丛,在遵循控制无关变量(每组的植物总数不变)的原则下,这样A和B可对照,A和C可对照,ABC和D组对照,共同说明植物种类和处理时间与Cd去除率大小的关系。②据图1可知,4种配植方式的人工湿地中Cd的去除率大小顺序在第3天和第7天时分别为C>D>A>B和D>C>A>B。说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人工湿地中配植种类更多样的植物会促进系统对Cd的去除。③图2结果表明D组的种类越多,溶氧量最多,即人工湿地中配植更多样的植物可提高水体溶解氧;综合图1、2结果可知,实验结束时人工湿地中D组种类越多,溶解氧含量越高,Cd的去除率也越高,溶解氧含量与Cd的去除率呈正相关。
(3)根系泌氧是指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运输到根部,并释放到根际土壤或水体的过程。这种现象是长期水体缺氧环境对植物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水生植物根系泌氧可提高水体溶解氧改善根系周围的微环境,进而使得好氧微生物在植物根系表面聚集繁殖,微生物产生酶分解根系周围大分子,使得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增多,植物生长更加旺盛,提高污水净化效率,即水生植物根系泌氧有助于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的顺序为ECBAD。
19.(1)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内外膜的来源不相同
(2)DNA 核糖体
(3)叶绿体
(4)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0ml蒸馏水+10ml试剂2+10ml试剂3 只有A组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C组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组不变浑浊
【解析】(1)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内共生学说"中线粒体的内膜来源于细菌,线粒体外膜来源于真核,所以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
(2)线粒体的来源于细菌,细菌有 DNA 和核糖体。
(3)叶绿体也具有两层膜,结构上和线粒体相类似,所以叶绿体的演化过程可以是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
(4)1号瓶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线粒体只能将丙酮酸进一步的氧化分解,而丙酮酸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质基质”,缺乏只有线粒体、葡萄糖的实验,所以 B 锥形瓶中应该加入线粒体、葡萄糖,变量只能是单一变量,所以还要加入10ml的蒸馏水。A和C相比较变量是否含有细胞质基质,如果A产生二氧化碳,C不产生说明细胞质基质只为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提供必要的场所;B和C相比较,说明线粒体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A和C组比较,只有细胞质基质就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综合比较说明线粒体只能将丙酮酸进一步的氧化分解,而丙酮酸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质基质。
20.(1)蛋白质和脂质
(2)PBS缓冲液 注射外泌体组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较快,注射PBS缓冲液的对照组愈合较慢 外泌体促进HSF的迁移增殖
(3)对照 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蛋白质检测方法 与miR-486-5p碱基种类、数目相同但序列不同的miRNA miR-486-5p及其抑制剂
(4)外泌体可通过miR-486-5p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Sp5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
【解析】(1)外泌体膜为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2)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缓冲液,所以用PBS缓冲液冲洗脂肪组织获得来源于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悬液,将其注射到皮肤损伤的模型小鼠皮下。结果显示来源于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促进皮肤创面愈合,依据是注射外泌体组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较快,注射PBS缓冲液的对照组愈合较慢。结合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来源于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促进皮肤创面愈合是因为外泌体促进HSF的迁移增殖。
(3)剧图分析,GAPDH蛋白作为对照,可排除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蛋白质检测方法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除已设置空白对照组外,甲组至丁组分别用与miR-486-5p碱基种类、数目相同但序列不同的miRNA、miR-486-5p、miR-486-5p的抑制剂、miR-486-5p及其抑制剂处理HSF。
(4)综合(2)(3)实验结果,推测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机理是外泌体可通过miR-486-5p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Sp5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
21.(1)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f 顶端优势
(2)将同种植物、生理状态相同的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解析】(1)①比较图中三条曲线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茎最不敏感。②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促进顶芽生长,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f,抑制侧芽生长,二者的生长情况相反,因而使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使棉花结的棉桃少,不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2)根据题干的叙述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实验需测量的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可以直接观察的因变量是根的生长情况。
①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将同种植物、生理状态相同的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②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