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素养评价试题
(考查范围:第7章~10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 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习俗。当号令一响,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桨,龙舟向前加速运动。这既可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2.劣质橡皮较硬,擦字时易打滑,导致字擦不干净,这是因为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______。小明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净,然后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橡皮与纸间的摩擦。
3.如图所示,节日放飞的气球下吊一物体,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气球突然破裂的瞬间,物体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物体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又向下运动,这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值是_______________Pa;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 ℃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5.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过程中(假定海水的密度不变),受到的浮力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潜水器下表面受到的压强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将一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待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2 N,当把物体的三分之一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5.2 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若把该物体放入密度为1.5×103 kg/m3且足够多的另一液体中,待其稳定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选部分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国产99A主战坦克在高原进行的军事演习中纵横驰骋,高速运动中精准命中目标,展现了卓越性能。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坦克装配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坦克在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C.炮弹离开坦克在空中飞行时仍然受到坦克的推力作用
D.在空中飞行的炮弹不受重力作用
8.滑雪运动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如图是小雪正在滑雪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雪受到的重力与滑雪板对小雪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小雪对滑雪板的压力与小雪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雪用滑雪杆撑地加速滑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小雪在水平滑道滑向终点时,停止用力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她具有惯性
9.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推力小于摩擦力
B.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达到最高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会向前倾倒
D.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粉笔盒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9.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容器内装有质量相同的液体,若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是F1、F2,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p1、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10.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图甲,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
B.图乙,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吸”起来
C.图丙,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可能会被“吸”向列车
D.图丁,将吸盘压在光洁的瓷砖表面,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
11.用硬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不计进排气管体积),然后将模型放入水中,使其上浮或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向瓶中充气时,瓶内气体压强变大,模型将下沉
C.从瓶中抽气时,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D.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
12.小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用木棒的一端缠绕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不同的液体中,会呈竖直漂浮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棒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密度计的重力等于水对其浮力
B.木棒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说明该液体密度越小
C.读数时需用手扶住密度计
D.木棒越细,测量误差越小
13.(多选题)2025年3月16日,2025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队在收官日夺得男子5000米接力银牌。如图是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看台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运动的
B. 加速运动时,运动员的惯性逐渐变大
C. 在弯道上滑行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地前行,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14.(多选题)如图甲所示,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S.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长方体金属块,从水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在金属块未触底且水未溢出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F随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块逐渐浸入水的过程,受到的浮力一直在减小
B.金属块的高度为h1
C.金属块的密度为ρ水
D.金属块浸没后与入水前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增加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物体M沿粗糙地面水平向左运动,压缩弹簧运动到A点时,速度为vA,在方框内以点代M,画出M经过A点时的受力示意图。(图2中已标示了弹簧对M的弹力F)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如图所示,物体上系一细线,细线右端固定,物体静止在水中时细线恰好水平,请作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17题6分,18题4分,19题5分,共15分。)
17.如图所示是李老师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1) 两次实验中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
(2) 由实验可知,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两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都会静止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
(4)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1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装有部分文具的文具盒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文具盒,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利用______的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保持文具盒做匀速直线运动很困难,他与同组成员讨论后,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在文具盒与桌面之间垫一块表面粗糙的木板,当小明用8 N的力拉出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 N,他这样做实验的好处: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着,小明又将橡皮、改正液等物品放入文具盒,重复上述实验,若小明仍用8 N的力拉出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此时文具盒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
19.小明按照如图1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观察A、B、C、D四幅图,可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3)由D、E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4)小明还想用图2所示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①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当逐渐调高升降台时,小明发现随着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小,此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会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若它们的变化量相等,则证明F浮=G排;
②在图2中,已知重物是底面积为100cm2,高为8cm,重为10N的实心长方体,从重物刚接触水面开始,将升降台缓慢上升6cm,则重物最终浸入的深度为 cm(弹簧测力计每1N的刻度线间距为0.5cm)。
五、综合应用题(20题11分,21题11分,共22分。)
20. 在高速公路上,一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肆意超载,带来了极大危害。按照我国汽车工业的行业标准,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控制在7×105 Pa以内。有一辆自重2000 kg的6轮汽车,已知该车在某次实际运营中装货10 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 m2.(g取10 N/kg)求:
(1)这辆汽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行业标准?
(2)如果要求该车运行时不超过规定的行业标准,这辆汽车最多能装多少吨货物?(设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
21. 如图所示,是某型号水下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控制浮沉,第一种是机器人内部水舱充放水,水舱的容积为4×10-3m3;第二种是利用推进器提供竖直向上的推力F推,F推可以在0~30N之间调节;第三种是在机器人外部加装不同数量的浮块,每个浮块质量均为0.4kg,体积均为1×10-3m3.已知该机器人水舱未充水时的质量为9.5kg,未装浮块时,机器人的总体积为1.2×10-2m3(体积不变,含机械臂)。
(1)求150m深处水的压强;
(2)求当机器人未加浮块、水舱充满水浸没在水中悬停时,F推的大小;
(3)深处水底有一物体(未与水底紧密接触),其密度均匀且为2.5×103kg/m3,体积为4×10-3m3,需机器人潜入水中用机械臂抓住物体打捞上来,为确保打捞顺利进行,机器人下水前需制定好能让机器人抓住物体上浮的方案,在F推调到30N的情况下,还需如何利用另外两种方式实现上浮,请通过计算给出一种合理方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素养评价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相互 运动状态 2. 小 增大 3. 物体具有惯性 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4. 大气压 1.013×105 降低 5. 不变 变大 6. 2 7.2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D D D D C AC BCD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 16.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17题6分,18题4分,19题5分,共15分。)
17.(1)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 变大 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 运动状态 (4)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 不是
18.(1)二力平衡 (2)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 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3)3
19.(1)1 (2)排开液体体积 (3)液体密度 (4)①变大 ②4
五、综合应用题(20题11分,21题9分,共18分。)
20.(1)汽车和货物总重
G=m总g=(m货+m车)g=(10×103 kg+2000 kg)×10 N/kg=1.2×105 N (2分)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F=G=1.2×105 N (1分)
汽车与地面接触面积S=0.02 m2×6=0.12 m2,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p===106 Pa,106 Pa>7×105 Pa
该车超过行业标准。 (2分)
由p=得,汽车对地面的最大压力
F′=p′S=7×105 Pa×0.12 m2=8.4×104 N (2分)
(3)汽车和货物的最大总重G总=F′=8.4×104 N (1分)
由G=mg得,汽车和货物的最大总质量m总===8.4×103 kg (2分)
该车最多能装货物m货=m总-m车=8.4×103 kg-2000kg=6.4×103kg=6.4t (1分)
21.(1)150m深处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150m=1.5×106Pa(2分)
(2)该机器人水舱未充水时所受的重力G=mg=9.5kg×10N/kg=95N
水舱充满水,水舱中的水所受的重力
G水=m水g=ρ水Vg=1.0×103kg/m3×4×10-3m3×10N/kg=40N
机器人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F浮=G排=m排g=ρ水V排g=1.0×103kg/m3×1.2×10-2m3×10N/kg=120N
机器人未加浮块、水舱充满水浸没在水中悬停时,F推+F浮=G+G水
所需推力F推=G+G水-F浮=95N+40N-120N=15N (4分)
(3)物体所受重力G物=m物g=ρ物V物g=2.5×103kg/m3×4×10-3m3×10N/kg=100N
物体浸没水中所受浮力F浮'=G排'=m排'g=ρ水V排'g=1.0×103kg/m3×4×10-3m3×10N/kg=40N
物体要上浮,需要的拉力F拉=G物-F浮'=100N-40N=60N
将水舱中的水排空,机器人平衡时,受到向下的拉力F'=F浮—G=120N-95N=25N
当F推调为F推'=30N时,还需要向上的力由浮块提供,为F浮块=F拉-F'-F推'=60N-25N-30N=5N
每个浮块所受重力G浮块=m浮块g=0.4kg×10N/kg=4N
每个浮块所受浮力
F浮块=G浮块排=m浮块排g=ρ水V浮块排g=1.0×103kg/m3×1×10-3m3×10N/kg=10N
每个浮块可提供向上的力为F浮块'=F浮块-G浮块=10N-4N=6N (4分)
因此,在F推调到F推'=30N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水舱中水排空,并用一个浮块,即可让机器人抓住物体上浮。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