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坐井观天》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3 10: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坐井观天》教案
一、教学准备
(一)教材解读:
语文二年级上册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4篇课文组成;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教科书集中编排了1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材的特点:
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四是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等。但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低龄阶段,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部分学生在识字、阅读和书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训练。
、教学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希沃白板、七彩课堂等
教学设计
、教材目标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3.认识 450 个汉字,会写 350 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9.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教学难点: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寓言王国。本单元我们要跟着黑猫警长去探案。黑猫警长呀,接到了第一个案子就是“小鸟纠纷案”。小鸟和青蛙在争辩天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跟随黑猫警长一起走进课文中寻找线索,侦破案件吧。
guān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观天》,请填空。教师补写课题 蒙层
(2)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互相穿插。“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
(3)介绍语言特点,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
任务一:了解案情
(1)播放视频,听故事。了解故事的大概。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故事的主人公,还有发生的地点。
任务二:破解案情
(1)学习第一次对话
请你来读第一自然段。我们的青蛙和小鸟在井边相遇了,谁能来填一填他们?(希沃互动)
课文中告诉我们小鸟飞来落在了井沿上。(相机认识井沿,并联系生活中的事物组词。)
学习青蛙的话,读出青蛙的好奇。学习小鸟的回答,找出信息一百多公里。
举例解释:一百多公里是多远?操场一圈是200米。相当于要沿着操场跑二百多圈。请同学们张开双臂,跟着小鸟飞过一望无际的草原,飞过险峻的高山,飞过绿绿的森林。让学生身临其境谈谈自己的感受。
多音字挑战,分清哪字两个读音并通过梦幻岛屿把读音送回空里。
出示“渴”和“喝”两个字。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的偏旁不同,帮助学生识记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运用蒙层擦出答案)并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次对话
找出课文中几处对话
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用文中的一个词告诉老师,他认为小鸟说的是什么话?让学生理解大话,就是吹牛说谎的意思。
那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引导学生用手变成井口向上看,理解小青蛙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并用课件放映跟着青蛙一起到井里去侦探。让学生知道青蛙看到的天和井口一样大。
(3)学习第三次对话
他们各抒己见,争啊争,争到最后他们的表情都是笑了。那他们两个的小意思一样吗?请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预设一: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他没有见过外面的天空,每天看着井口大小的天空,就觉得天空是井口那样大小。
预设二:小鸟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他知道天空是多大一遍一遍地劝导青蛙,他却不相信,所以他无奈的笑了。
任务三:启迪智慧
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改编自《庄子·秋水》唐代诗人韩愈读过后,他是这样评论的“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说青蛙坐在井里看天不是天的全部,是因为井口小就挡住了他的视线,视野就会变小,看的东西就少了,人们就用坐井观天,形容一个人眼界狭小,目光短浅。所以井底之蛙就用来形容目光短浅的人,那像小鸟这样的人,我们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学完了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说一说。生自由说。
任务四:创编故事
同学们,案件已经破解了,他们两个说的都没有错,只是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才会产生分歧故事的最后小青蛙会有所改变吗?我们来看一看警长给我们的信息创编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
小青蛙最后听从了小鸟的劝导,背上行囊,准备告别家人,去井外看一看广阔的世界。(播放视频)外面的世界充满了趣味,假如你是这只青蛙,你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和同桌交流创编故事吧。
结束语:
孩子们,当我们暂时改变不了生活的环境时,我们可以选择多读书来开阔眼界。去读万卷书,去行万里路。希望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够不断跳出挡住自己视线的井口,看到更加广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