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3 12:4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絮说(xù)  粗拙(zhuó)  震悚(sǒng)  诘问(jié)
B.涎水(xián) 蹒跚(mán) 荒僻(pì) 愧怍(zuò)
C.尴尬(gà) 晌午(shǎng) 哀悼(dào) 头颅(lú)
D.滞笨(zhì) 惶急(huáng) 憎恶(zèng) 门槛(kǎ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奠基 迭起 调羹 锋芒必露
B.伴侣 薪金 昼夜 慷慨淋漓
C.昆仑 草率 澎湃 大廷广众
D.烦燥 醒悟 霹雳 深恶痛绝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一双球鞋、一个篮球、一套校服……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那些生活条件艰苦的留守学生深埋心底的梦想。
C.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栩栩如生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B.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6.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铁血丹心,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若心无国家之尊严,他们怎有如此壮行?
①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掩埋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
②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
③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
④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没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
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7.找出下面句子的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
跨入新世纪以后,杨绛在整理钱锺书遗稿之余,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我在启明上学》等多篇忆旧散文。
A.跨入新世纪杨绛整理钱锺书遗稿。
B.新世纪创作多篇散文。
C.杨绛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我在启明上学》。
D.杨绛创作散文。
8.下面对《骆驼样子》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这是因为刘四爷看上了祥子的勤快和“真诚自然”,想让祥子给他做女婿。
B.尽管祥子卖掉赖以生存的车,请来了“收生婆”,还请来了“蛤蟆大矿陈二奶奶”,虎妞还是因为难产而死去了。
C.老车夫和孙子小马儿的遭遇让祥子感到“向来没有的难受”,在他们身上,祥子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
D.小福子病故之后,祥子也“不再有希望”,他变成了“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最后甚至沦为了乞丐和告密者。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七年级(3)班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班会的意义。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3)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________________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________________
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他?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展开想象,写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善:擅长
B.公亦以此自矜 矜:夸耀
C.尝射于家圃 尝:尝试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14.下列选项中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5.下面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
B.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的技术高超。
C.第二段写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D.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16.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登在石头上,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洗菜的人也恼了,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象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
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
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1949年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老式布鞋。
1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故事的回忆由从阜平乡下来的农民代表的穿着引发,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
B.小说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结构。
C.结尾部分写“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
D.小说善用白描笔法,对环境与人物只是简单的勾勒,叙事也只在朴素的对话中展开,但却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生活气息。
18.文中划线部分是“我”和女孩子的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19.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曾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请结合这句话,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善良”与“美好”。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旧衣服
李汉荣
⑴新衣服,也许好看,也许不好看,但都不耐看;旧衣服,即使破旧,即使不好看,那也耐看,因为那后面藏着时光和故事。
⑵一件衣服从新穿到旧,与你肌肤相依,由隔膜而熨帖,由一件商品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经历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需要时间的磨合。
⑶一件再合身的新衣服,刚穿到身上,总有些貌合神离的“隔”的感觉。你穿着那件新衣服,衣是衣,你是你,衣服还只记着自己被染色裁剪、被加工制作、被讨价还价、被买卖的商品身世。刚上身的衣服还保持着它的物质的固执、冷漠和生硬,它徒有款式而没有内涵,徒有品牌而没有品位,徒有花色而没有神韵。它还没有从与你的朝夕相处中获得情思、经历、气质和风韵。
⑷一件衣服只有穿到一定时间,与人完全形魂交融,才真正属于你。你在穿这件衣服,这件衣服也在通过你体现和完成着自己;你在呵护这件衣服,这件衣服也在体贴着你,感念着你。一件衣服穿久了,穿旧了,就有了你的味道,你的神貌,你的喜怒哀乐的表情和样子。衣者,依也。衣服对人有着郑重的托付和信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托给这个人,也体贴着这个人的身体和心情,珍惜着相遇相依的缘分。即使把衣服挂起来晾晒,衣服也固执地保持着穿衣人的身形,不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轻易改变对一个人的依恋。即使把衣服折叠了放在柜子里,年深月久起了皱褶,你一旦抖开它,它立即记起你,也记起它本来的样式,你穿在身上还是那么贴身,像老朋友贴着身子轻声叙旧相互取暖。
⑸我想起了父亲生前穿的那些衣服。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衣服总是旧的,父亲也是旧的。这种“旧的”感觉,构成我对故乡、对农业、对土地的印象。父亲多半生务农,在田里干活时,常常把衣服放在田埂上。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远远地,就看见田埂上父亲的旧衣服。旧衣服像蹲在田埂上的父亲,在看着田里的父亲。这时候,我感到田里的父亲和田埂上带着他气息的衣服都在看着我,我隐约体会到“旧”之深沉,感受到双倍的凝重和温暖。抬眼,顺着父亲的背影望过去,旧的老屋、旧的农具、旧的耕牛、旧的炊烟、旧的阡陌……那是千百万年的久和旧,是常看常新的久和旧,这一切都是那样值得感激和尊敬……
⑹我又想,老子该是穿着一身素白旧衣骑青牛徐行,于水边冥想,他那落满时光尘埃的宽广衣袖,飘曳了数千年;庄子肯定不轻易扔掉他那身旧年青衫,他的身体包裹在有限的款式里,而心灵和思想则超越有限的尺寸抵达宇宙的无限;屈原该是穿着那身缀满芝兰香草的缟衣长衫,独立荒原,吐纳天河,向上苍发出一连串凝重的天问;陶渊明布衣素襟,种豆溪畔,采菊东篱,在朴素的劳作里领悟生命的深意;杜甫、苏东坡、马致远、曹雪芹…… 在我的想像里,他们也都是旧衣飘飘、银发苍然,胸臆间生发出辽阔深厚的智慧和诗情, 和岁月一起成为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
⑺而如今,我们越来越见不到旧衣服,越来越见不到穿旧衣服的人。
⑻用过即扔,不停地、快速地弃旧换新,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衣服穿不了多久,洗不了几次就被扔了。衣服刚刚熟悉你,刚刚和你有了感情就被遗弃了。每个人的穿着都与服装产业捆绑在一起了,穿衣成为拉动产业的商务行为。衣服,很快脱尽了数千年来深藏在皱褶经纬里的母性的手温和柔情,脱尽了蕴含在襟裾领袖里的幽思和寄托,成为没有情感没有经历没有意味的物质。
⑼如今的衣服不敢对穿衣服的人有情义,因为人对它是那么薄情和寡义。
⑽我常常看见,在肮脏的垃圾堆里,在恶臭的废水沟里,有许多被抛弃的并不算破旧的衣服。衣服们还带着穿衣人的体味、身形和气息,却被穿衣人毫不留恋地扔了。连与自己肌肤相亲的一段经历都无情地扔了,还有什么不能扔、不敢扔呢?
⑾我也曾看见,一阵大风将随意抛弃在地上的半新不旧的衣服卷起来,挂在一根根电线杆上,衣服以人体的形象在风里左摇右晃,前拉后扯,渐被撕碎。我忽然一阵心惊,这些被抛弃的衣服,何尝不是物质主义时代里人的处境的写照!
⑿人,应该保持节制、安静、谦卑和俭约,保持一种本色的朴素和适度的清贫。这样的人,无疑显得有些旧,却是从根性上保持着自然品格和朴素美德的人,才是与同样清贫和朴素的大自然般配的人,才是愿意与艰辛的大自然荣辱与共的人。
⒀许多年了,我一直渴望,在喧嚣的市声里,在汹涌的人潮里,缓缓走来一位素衣旧衫、面相高古、神情安详的智者。我会走过去向他鞠躬,拜他为师,与他忘年交,听他说些旧年旧事,聊些旧书旧人,叙些旧情旧梦。这时光派来的智者来自更远的生命源头,他的素衣旧衫里,每一个衣兜都揣着传说,每一个纽扣都缀着情思,每一个补丁都藏着故事。他使此刻的宇宙,此刻的生活,不再喧嚣而慌张,不再混乱而迷茫,不再浮华而空洞;因了他的到来,山水重归幽深,天地重归苍茫,人世重归质朴。
⒁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几件旧衣服。
(取材于李汉荣的同名散文)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服也固执地保持着穿衣人的身形 固执:顽固而不知变通
B.旧的炊烟、旧的阡陌 阡陌:田间小路
C.深藏在皱褶经纬里的母性的手温和柔情 经纬:衣服上的纵线和横线
D.面相高古、神情安详的智者 高古:高雅古朴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刚穿到身上的新衣服与人貌合神离,是因为此时它还是没有情感,没有经历的物质。
B.衣服与人的形魂交融是指经过时间的磨合,衣服与人像老朋友一样,彼此有情有义。
C.作者不赞成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因为这样生产出来的衣服缺少母性的手温和柔情。
D.作者借对时光派来的智者的渴望,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22.作者认为旧衣服后面藏着怎样的“时光和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23.作者在文章第⑾段描写了一个大风将旧衣服卷起,挂在电线杆上的场景,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
24.作者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几件旧衣服。”实际上,生活中人应该拥有的“旧”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文章所写的这类“旧”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旧”的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三、作文
25.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C 2.B 3.C 4.D 5.D 6.D 7.D 8.C 9.(1)独坐幽篁里 (2)惟解漫天作雪飞(3)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10、(1)示例: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使之成为学习的助手。
(2)示例:①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园;②如果手机已带入校园,可交给老师保管;③应把手机当作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
(3)示例:讲使用手机的故事 演手机入校园的情景剧 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
(4)略。
11.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12.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13.C(尝:曾经) 14.C 15.D(陈尧咨自大,卖油翁自信)
16.⑴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晴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
17.B
18.①“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表明了妞儿对“打败鬼子”的期盼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②“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表明“我”对抗日的坚定意志与抗日必胜的信心。③“光着脚打下去?”“我给你做”,表明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心疼和支持。
19.①本文虽然以抗战为题材,却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血腥,而是描写饶有趣味的日常生活场景。②本文不写人的丑恶,而是集中笔墨塑造了善良而单纯的妞儿美好形象。③作者并不着力揭示战争之恶,而是歌颂民族大义,赞美人性的美。
20.A 21.C 22.①一件旧衣服后面藏着衣服与主人由陌生到熟悉,由貌合神离到彼此相合相融、有情有义的经历与故事。
②父亲的旧衣服后面藏着作者与父辈间深沉、凝重而温暖的故事;藏着千百万年来家乡朴素的生活态度与方式。
③先贤们的旧衣服后面藏着辽阔而深厚的智慧和诗情,这些智慧和诗情与岁月一起成为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
23.①这个场景描写进一步印证了人对旧衣服的薄情和寡义。
②这个场景描写让人从这些被抛弃的旧衣服的命运想到物质主义时代里人类自身的处境。
③这个场景描写承上启下,上承如今人类的生活态度与方式,下启作者对这种生活态度与方式的反思。
④这个场景烘托了“追新不忘念旧”“从根性上保持自然品格和朴素美德”的主题。
24.示例:我的“旧”是一双运动鞋。它从最初的有点挤脚到后来变成我的脚的形状,我们一起走过了家乡的小路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别看他来自于集贸市场的地摊上,它可是韧性十足,不仅仅是走过了万里平路,更是跑跳过了坎坷的山路。它跟着我来到城市的大理石路,我们都有点不熟悉这里的路,失败的时候它默默陪伴我,等我想到办法的时候,我们又一起出去寻找出路。来城市多年后,我有了很多其他的鞋子,但这双运动鞋却是我走长路、爬山路一定会穿的鞋子,我们是朋友、是战友、是彼此的一部分。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