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长治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山西省长治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3 22:16:46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小结练习卷(中)
四年级科学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同学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请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感受成功、享受快乐!
一、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24分)
1. 水加热后,由液态变成气态,我们说这种现象叫作( )。
A 融化 B. 蒸发 C. 凝固
2. 使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 )。
A. 内焰 B. 外焰 C. 焰心
3. 下面三种测量水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4. 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不能运动 B. 太阳是光源 C.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
5. 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 )。
A. 卫星 B. 恒星 C. 行星
6. 在球面和平面上模拟帆船进港、出港情况时,观察者要( )。
A. 俯视 B. 平视 C. 仰视
二、明辨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24分)
7. 液体和气体都会热胀冷缩,但固体不会热胀冷缩。( )
8. 夏天时,野外草叶上的露水多出现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候。( )
9. 张衡的“浑天说”,说明了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
10. 月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
11. 日晷不但可以在白天计时,也可以在夜晚计时。( )
12.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
三、快乐连线。(共16分)
13.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请将下列日晷图片与其名称进行连线。
牛顿钟 赤道日晷 立式日晷 地平日晷
四、实验探究(除特殊标记外,其余每空4分,共36分)
14. 随着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月球明亮区域大小也发生改变,这就是“月相”。如图,小刚正在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
(1)在这个实验中,落地台灯模拟_____________,排球模拟_____________,人的头部模拟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下图,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位置,此时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D.
(3)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正前方,如果人的头部正好出现在台灯与排球的中间,我们此时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D.
(4)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晚上7:00,一轮圆月会出现在天空的( )。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5)将下列月相图片与其相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上蛾眉月 渐盈凸月 下弦月 渐亏凸月 上弦月 下蛾眉月
(6)给月相记日记除了记月相的形状外,还要记录哪些?(至少答三点)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小结练习卷(中)
四年级科学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同学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请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感受成功、享受快乐!
一、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24分)
1. 水加热后,由液态变成气态,我们说这种现象叫作( )。
A. 融化 B. 蒸发 C. 凝固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加热后,由液态变成气态,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蒸发,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 使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 )。
A. 内焰 B. 外焰 C. 焰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3. 下面三种测量水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知道:温度计是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的,且温度计要放入水中,而且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中的液面平齐,所以选项C的测量水温的方法是正确的。答案选C。
4. 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不能运动 B. 太阳是光源 C.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是光源,能够发出光和热;太阳表面温度很高,约为5500摄氏度;太阳在银河系中绕银河系中心运动,因此说太阳不能运动是不正确。故选A。
5. 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 )。
A. 卫星 B. 恒星 C. 行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而不是直接围绕太阳运行,因此不符合题意。
B.恒星是自身发光的天体(如太阳),不符合“自身不发光”的条件。
C.行星是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完全符合题意。
故选:C。
6. 在球面和平面上模拟帆船进港、出港的情况时,观察者要( )。
A. 俯视 B. 平视 C. 仰视
【答案】B
【解析】
【详解】利用地球仪模拟帆船进出港的情况,从而推测地球的形状。在球面和平面上模拟帆船进港、出港的情况时,观察者要平视,观察在不同情况下看到的情况进行对比。
二、明辨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24分)
7. 液体和气体都会热胀冷缩,但是固体不会热胀冷缩。( )
【答案】×
【解析】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 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少有例外,如在0°C到4°C的范围内的水,锑、铋是热缩冷胀。
8. 夏天时,野外草叶上的露水多出现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候。( )
【答案】×
【解析】
【详解】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多出现在温度较低的清晨。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9. 张衡的“浑天说”,说明了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浑天说由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他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个圆球。张衡的“浑天说”,说明了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10. 月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
【答案】√
【解析】
【详解】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月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1996年7月16日是人类第一次飞向其它天体的历史性日子。“阿波罗”11号(美国) 带着阿尔德林3名宇航员登月成功。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有6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第一个踏上月球的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11. 日晷不但可以在白天计时,也可以在夜晚计时。( )
【答案】×
【解析】
【详解】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日晷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
12.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
【答案】√
【解析】
【详解】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会不断变化。正午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此时,太阳光线接近垂直照射地面,物体的影子会缩到最短。例如,早晨和傍晚太阳位置较低,影子较长;而正午影子最短。
故题干说法正确。
三、快乐连线。(共16分)
13.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请将下列日晷图片与其名称进行连线。
牛顿钟 赤道日晷 立式日晷 地平日晷
【答案】
【解析】
【详解】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日晷按晷面摆放角度可分为平式、垂直式、赤道式等类型。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面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上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图中给出的计时工具从上到下依次是赤道日晷、牛顿钟、立式日晷、低平日晷。
四、实验探究(除特殊标记外,其余每空4分,共36分)
14. 随着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月球明亮区域大小也发生改变,这就是“月相”。如图,小刚正在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
(1)在这个实验中,落地台灯模拟_____________,排球模拟_____________,人的头部模拟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下图,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此时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D.
(3)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正前方,如果人的头部正好出现在台灯与排球的中间,我们此时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D.
(4)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晚上7:00,一轮圆月会出现在天空的( )。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5)将下列月相图片与其相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上蛾眉月 渐盈凸月 下弦月 渐亏凸月 上弦月 下蛾眉月
(6)给月相记日记除了记月相形状外,还要记录哪些?(至少答三点)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太阳 ②. 月球 ③. 地球 (2)C (3)B (4)A
(5) (6) ①. 日期 ②. 时间 ③. 缺面朝向
【解析】
【分析】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14题详解】
随着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月球明亮区域大小也发生改变,这就是“月相”。如图,小涛正在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实验中,小刚手里的排球相当于月球,落地台灯相当于太阳,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
【15题详解】
仔细观察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此时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太阳照亮月球的背面,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相”是C,这时候的月相是新月。
【16题详解】
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正前方,如果人的头部正好出现在台灯与排球的中间,我们此时看到的“月相”是B,我们看到了被太阳照亮的圆月。
【17题详解】
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晚上7:00,一轮圆月会出现在天空的东方 。这是因为农历十五时,月亮、地球、太阳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月亮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当太阳西沉时,月亮恰好从东方升起 ,故选A。
【18题详解】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题目中从左至右依次为:上弦月、上蛾眉月、渐盈凸月、下蛾眉月、下弦月、渐亏凸月。
【19题详解】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始终照亮月球的一半,另一半我们看不见,但由于我们看月球亮面的角度不断变化,就出现了月相变化。给月相记日记除了记月相的形状外,还要记录观察的日期、时间、缺面朝向、亮面大小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