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试题(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3 15: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 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 分)
沃克医生打开病人右眼上的 bēng dài( ),露出了受伤的眼球。他原本有些 cí xiáng( )的面容变得严肃起来,对病人说:“你的伤势很严重,需要进行手术。”
毛主席收到岸英牺牲的电报后,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 juàn liàn( ),他的心情无比悲痛,但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痛苦,作出了不把岸英遗体运回国的 jué dìng( )。
这位老华侨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常回忆起故乡的山水和童年的趣事。如今,他终于有机会 huí guī( )祖国,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一下飞机,他就深情地亲吻着祖国的土地,眼中闪烁着 cí xiáng( )的光芒。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 分)
绷带(bēn bēng) 堪称(kān shèn) 拟定(nǐ yǐ)
踌躇(chú zhù) 黯然(àn yīn) 奔赴(fù pù)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8 分)
( )( )镇定 ( )( )不吭 ( )( )见血
( )( )起敬 ( )( )之躯 舍( )为( )
面对困难和危险,他总是表现得( ),让人十分佩服。张医生看病时,总是能( ),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位英雄用自己的( ),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按要求写句子。(9 分)
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改为夸张句)
他非常着急。(改为比喻句)
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 分)
《从军行》中表现战士们不畏艰苦、不怕牺牲,誓要破敌的坚定决心的诗句是:“ ,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写祖国山河壮丽的诗句是:“ , 。” 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的诗句是:“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诗人听到喜讯后惊喜欲狂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积累与运用(30 分)
(一)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片段,回答问题。(15 分)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主席 “踌躇”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2.从 “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 分)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 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 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位年轻的战士,名叫罗盛教。
1952 年 1 月 2 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朝鲜少年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只见一个朝鲜少年掉进冰窟窿里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儿,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儿,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少年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
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朝鲜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牺牲的地方改名为 “罗盛教村”,并在那里立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3 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 分)
(1)呼喊 ——( ) (2)耗尽 ——( )
3.用 “____” 画出描写罗盛教抢救朝鲜少年时动作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 分)
4.罗盛教为什么会受到朝鲜人民的尊敬和爱戴?(3 分)
三、习作(30 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物,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请你选择一个你最敬佩的人,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他(她)的高尚品质。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00 字。
答案
一、(一)绷带 慈祥 眷恋 决定 回归 慈祥
(二)bēng kān nǐ chú àn fù
(三)神态 一声 一针 肃然 血肉 己 人
神态镇定 一针见血 血肉之躯
(四)1.他的家乡是一个巴掌大的小镇。
2.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这是铁路干线。
(五)1.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二、(一)1.犹豫不决 他在思考是否要将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心十分矛盾
2.体会到毛主席失去儿子后极度悲痛的心情,他虽然是国家领导人,但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把对儿子的思念和悲痛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3.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作用:这句话升华了主题,表现了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1.示例: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2.(1)呼救 (2)消耗殆尽
3.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儿,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儿,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少年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
4.体会到罗盛教为了救朝鲜少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具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因为罗盛教为了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国际主义精神,所以受到朝鲜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三、习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