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营养物质
供能物质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非供能物质
水
维生素
无机盐
有机物
无机物
回顾旧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主要的能源物质
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
有机物
无机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提供能量
回顾旧知
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
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良好溶剂;提供液体环境; 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参与和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3
学习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
口腔
舌
牙
唇
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1.馒头从咀嚼到下咽之前有什么变化?
2.口腔中哪些结构参与馒头的变化?各有什么作用?
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
将唾液和食物充分搅拌、混合
合作探究
消 化
1
6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小分子物质
细
胞
吸
收
大分子物质
分解成小分子
食物
直接通过细胞膜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 题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 表达与交流:
①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
②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牙、舌、唾液各起到什么作用呢?
③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 题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 表达与交流:
①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②馒头在口腔中变甜过程中,牙齿将馒头切断、磨碎;舌一方面配合牙齿的咀嚼,另一方面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③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制订计划:
9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淀粉遇碘变蓝,
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视频: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
实验结论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碎馒头+唾液
碎馒头+清水
馒头块+唾液
1 2 3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唾液淀粉酶)有关。
淀粉
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1、其中两块馒头切碎的目的是什么?
2、取唾液前为什么要漱口?
3、变蓝说明什么,不变蓝又说明什么?
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
(物理消化)
减少口腔中的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变蓝有淀粉
不变蓝没有淀粉,淀粉被消化
4.本实验有几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哪些问题?
两组对照,分别为1号和2号,1号和3号。前者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后者探究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
口腔初步消化淀粉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
唾液分泌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
物理消化
化学消化
淀粉
麦芽糖(甜)
唾液淀粉酶
口腔
5、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联系: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促进淀粉的消化。
区别:
7、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6、为什么要水浴加热5—10分钟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一定的时间。
37℃左右时酶的活性最强,消化能力最强。
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8、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变化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所以咀嚼馒头会感觉有些甜味。
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
联系生活
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1.吃饭要细嚼慢咽。
2.不要把饭和汤混在一起吃。
3.不要边吃饭边喝饮料酒水。
4.饭凉了要加热再吃。
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腺:
消化道:
消化系统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唾液腺、胰腺、肝脏、 胃腺、肠腺
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一般含消化酶)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道外面的大消化腺
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消化系统 视频
①
③
②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道
消化腺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胰腺
肠腺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
口腔
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其内的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
咽
食物的通道
食道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
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
胰
十二指肠
分泌胰液
小肠的起始部位,内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
大肠
肛门
暂时贮存粪便
大肠的起始部位,在腹腔的右下部.
盲肠
阑尾
口腔中的唾液腺(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它能将淀粉消化变成麦芽糖。
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
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流入十二指肠
肝脏
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胰液也流入小肠,胰液含有多种酶,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有关。
胰腺
肠腺分泌肠液流入小肠,含有多种酶,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有关。
肠腺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唾液
胆汁
胃液
胰液
肠液
初步淀粉
初步蛋白质
消
化
系
统
小肠
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 。
小肠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酶 作用部位 作用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唾液
胆汁
胃液
胰液
肠液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不含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
口腔
胃
小肠
小肠
小肠
乳化脂肪
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初步消化淀粉
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食物的消化
24
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
食物的消化
营养 物质 消化过程 开始消 化部位 最终消
化部位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口腔
小肠
小肠
唾液淀粉酶
口腔
肠液、胰液
小肠
糖类
麦芽糖
葡萄糖
胃蛋白酶
胃
肠液、胰液
小肠
蛋白质
初步消化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胆汁
小肠
肠液、胰液
小肠
脂肪
脂肪微粒
胃
视频:食物的消化
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营养物质的吸收
直接吸收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五、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特点1:小肠很长,约5-6米。
结构特点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突起-----小肠绒毛。
增大了吸收面积
环形皱襞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特点3:小肠绒毛壁很薄,营养物质容易通过。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1、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大了表面积。
2、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很薄的上皮细。。
小肠作为主要吸收器官的特点:
小肠是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4、小肠很长,约5-6米。
3、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视频:食物的吸收
思维导图
技能训练
1、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3、D中含有哪些消化酶?
X:淀粉 Y:脂肪 Z:蛋白质
淀粉:口腔 脂肪:小肠
蛋白质:胃
内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35
习题
1、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
A、胆囊 B、肝脏 C、唾液腺 D、胰脏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3、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是( )
A、咽 B、食管 C、胃 D、小肠
36
B
C
C
习题
4、下列四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同时含有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
的酶的是( )
A、肝脏、小肠腺、胰腺 B、唾液腺、胰腺、小肠腺
C、小肠腺、胰腺 D、唾液、肝脏
5、消化道中既没有消化作用又没有吸收作用的是( )
A、口腔、胃 B、咽、食道
C、小肠、大肠 D、大肠、肛门
37
C
B
习题
6、经常酗酒的人,受到最直接伤害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D、大肠
7、不参与淀粉的消化,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 ( )
A、肠液 B、胰液 C、胃液 D、唾液
8、在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置于37 ℃的温水中。1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液 D、胰液、肠液、唾液
38
A
C
B
39
2
口腔
4
胃
3
肝脏
胆汁
6
小肠
胰液
9、(1)小芳说,早晨我吃了一个馒头,馒头的消化是从图甲中的[ ]________开始的。
(2)小洁说,早晨我吃了个鸡蛋,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是从图甲中的[ ]________开始初步消化的。
(3)洋洋说,早晨我吃了油条和豆浆,油条中的脂肪,需要通过图乙结构中的[ ]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乳化后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4)涛涛说,不管你吃的馒头、鸡蛋,还是油条和豆浆,最终消化后,都要到图甲结构中的[ ]________才能被吸收,因为该结构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
(5)小婧说,图乙中,结构[2]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其原因是有[3]分泌的消化液流入这里,有[5]分泌的________流入这里,还有肠壁内的肠腺分泌的肠液也流入这里。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1) 试管对照说明馒头变甜和唾液有关。实验的现象分别是 。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1号 , 2号 。
(2)1号和3号试管对照说明 馒头变甜和 有关。
(3)本实验用37 ℃水,是因为 。
(4)实验中将馒头用刀片细细的切碎,模拟 。用玻璃棒搅拌,模拟
。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 馒头碎屑+2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 馒头碎屑+2ml清水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3 馒头块+2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了
37℃时消化酶的消化能力最强。
淀粉没被消化
2号 和1号
淀粉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牙的咀嚼
舌的搅拌
实验题检测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添加物品 等量馒头碎屑 等量馒头碎屑 等量馒头块 等量馒头碎屑
添加溶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实验温度 37℃ 37℃ 37℃ 0℃
实验结果 滴加碘液变蓝 a b c
判断②、③、④三只试管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如果②号试管滴加碘液后依然变蓝,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唾液的量过少;没有充分搅拌;在37摄氏度下水浴的时间不够等。
探究米饭为什么在口腔里越来越甜。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一个实验,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取适量的新鲜米饭,打碎,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两等份。
步骤2: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步骤3: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2。
步骤4:进行如下图系列操作:
(1)上述图示D的1、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后,呈蓝色的是____号,碘液的作用是用来检验是否存在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_____对淀粉的作用。
(3)该探究实验过程中,1号试管是______(填对照组或实验组)。
(4)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0℃,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都是蓝色,说明_______能影响唾液中消化酶的作用。
1
淀粉
唾液
实验组
温度
实验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