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语文园地四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交流平台
读一读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高尔基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一篇好文章,注定有一个好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设置悬念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用倒叙的手法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藏戏》
,
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
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
表达了对藏戏的
推崇之情。
巧用修辞
夸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桥》
比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
巧用修辞
,
对比
……
拟人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
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花之歌》
钟声响了,第一堂课是语文。以前我上语文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
——《别了,语文课》
巧用修辞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草原》
直接入题,给人以简
洁明了的感觉。
开门见山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水到渠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以事情的终结作为全文的
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问句结尾
问句结尾,引人深思,余味悠长。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借景抒情
借环境描写抒发了作
者的内心感受,含蓄深刻。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开头
首尾呼应
1.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2.含义更加深刻,
情感更加强烈;
3.提高表达效果
4.引起读者共鸣。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开头
首尾呼应
1.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2.含义更加深刻,
情感更加强烈;
3.提高表达效果
4.引起读者共鸣。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些好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
清代郑燮的《竹石》
郑燮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元代王冕《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苏轼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在这些古诗中,竹石、墨梅、菊枝都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托物言志的古诗?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还有哪些事物在诗中经常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高洁、坚强、谦虚
高雅、谦谦君子
高洁、与世无争
清白高洁
柳树:哀愁、惜别
小草:执着坚毅
坚强不屈
坚强、刚正不阿
梧桐:凄凉悲伤
春蚕:默默奉献
杜鹃:凄凉、哀伤
寒蝉:悲凉、冷清
鸿雁:思乡怀亲
冰雪:忠贞、高洁
月亮:怀亲思乡
提到丹心热血的文天祥
想到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你会想到哪首诗
或哪种事物?
说起抗疫的“逆行者”们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
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
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二)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就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
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了他的脸。
受过
酷刑
受过
酷刑
意志
坚定
对家人的慈爱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
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丑陋
凶残
可怕
野蛮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
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
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粗。
充满
生气
相貌
普通
淳朴可爱
体格健壮
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1.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2.表达作者的爱憎;
3.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日积月累
自由读《日积月累》,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大意:有心去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
无心去插柳,柳却自然地长大成荫。
喻意: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往往惨遭失败;
反倒是无心去做的某件事情竟然成功了。
顺其
自然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大意: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
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
有裨益。
虚心接受批评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大意: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
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了。
常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行孝道要及时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大意: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
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勤俭
节约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大意: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
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
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知行
合一
你发现这组俗语有什么共同点吗?
这组俗语都是有劝勉意义的俗语,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理解的基础下,你能快速地背下来吗?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你能根据语境用上刚刚学过的俗语填空吗?
当事与愿违时,别人常常用“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劝慰我们要顺其自然。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提到,只要虚心接受批评,我们的
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和《史记》中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讲的不正是同一个道理吗?
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孔子家语》中就曾经提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诫我们孝顺父母趁现在,而不是以后。
表哥花钱大手大脚,没钱花的时候就刷信用卡度日。挂在他嘴边的话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想用“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来劝诫他要勤俭持家。
我们帮的小陈同学不喜欢读书,学习态度很不端正。老师苦口婆心劝他:“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我也想对他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