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7 21:3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畸形(qí) 诘责(jié) 迁徙(xǐ) 油光可鉴(jiàn)
B.匿名(nì) 不逊(xùn) 容臭(chòu) 深恶痛疾(wù)
C.解剖( pōu) 教诲(huǐ) 骈死(bìng) 抑扬顿挫(yì)
D.绯红(fēi) 凄然(qī) 缥碧(piǎo) 杳无音讯(yǎo)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崎岖 麻木不仁 粗制滥造 翻来覆去
B.愚钝 不可名状 诚惶诚恐 冥思遐想
C.尴尬 颔首低眉 繁花似锦 暗然失色
D.侏儒 器宇轩昂 正襟危坐 藏污纳垢
3.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录毕,走送之(步行)。
B.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
C.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到) 先生不知何许人(处所)
4.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B.通常,有听力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语言。
C.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D.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星罗棋布的宇宙。
5.下列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B. 东风不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C.余则敝衣蕴袍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岂能千里也? (《马说》韩愈)
6.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②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③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④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⑤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A.⑤④②③① B. ④①②③⑤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②①③
7.选取出短语结构相同一项( )
A、抑扬顿挫 伪劣产品 勤劳俭朴 呼朋引伴
B、尽善尽美 古朴美观 交头接耳 能工巧匠
C、鹤立鸡群 堆积如山 清楚明白 泰山北斗
D、咽喉肿痛 周济亲戚 樱花烂漫 美不胜收
8.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
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
C.《雪》——鲁迅——《朝花夕拾》——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④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9、对“朔方的雪”的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B.滋润美艳,热闹欢愉。
C.坚硬孤独,奋力抗争。 D.蓬勃纷飞,旋转升腾。
10、联系全文,分析加点的“但是”在文中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对江南美好雪景的进一步铺陈和渲染。
B.此处没有明显的转折意味,可以删去“但是”一词。
C.由江南的雪转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表明作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对北方雪的赞美。
D.由江南的雪转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表明作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对江南雪的赞美。
11、对文中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雪是雨的精魂,是死掉的雨升华而成的。
B.揭示了北方雪的内涵,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C.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体现出作者不惜孤军奋战的坚强斗志。
D.从“孤独的”“死掉的”“精魂”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孤独与失望。
1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江南的雪给人的感觉是美艳、绚丽、有趣。但它这种美因为未经历过磨炼,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作者笔下“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旋转升腾,蓬勃奋飞,蕴蓄了作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
C、雪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北方的雪代表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南方的雪代表了南方革命军。
D、《雪》中作者运用对比衬托,以江南雪的柔美来进一步衬托北方雪的壮美,从而巧妙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13、下面作者所写的诗句最能体现“朔方的雪”精神的一项是( )
A、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7题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A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B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C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D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14、下面对选文第一段四个划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从嗅觉角度描写,流露出“我”当时的喜悦和陶醉之情,也增加了故事的情境感。
B.“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和赞赏。
C. “父亲板起了面孔”,神态描写,写出父亲的严厉和对我学习成绩的关注。
D.“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父亲不知如何处置的犹豫和无奈。
15、对“我的第一本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爸爸为“我”修补装订好的课本,表现了爸爸对“我”的关爱。
B.这是被“我”拦腰截断的课本,表现“我”对同学的关心和友情。
C.这是“我”上小学用的第一本课本,是“我”的学习伙伴,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D.它不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教给我生活的艰辛和求知的艰难。
16、对选文最后一段中的相关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实在应当”“实在”是副词,加强语气,表明这第一本书对于我具有非凡的意义。
B.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
C. 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意味深长。
D. “人不能忘本”“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前者。
17、对本文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线索明晰,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紧紧围绕“我的第一本书“来叙事。
B.文中交代乔元贞的爹的情况,属于写作顺序中的倒叙。
C.本文叙事善用悬念,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比如先写被毁坏的书的样子,再交代原因。
D.本文语言质朴,然而透着心酸和温情,幽默中带着泪。
四、(8分,每小题2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8---21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酬”是应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西晋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王质;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生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9、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0、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表达了作者忧伤悲苦的情怀。作者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
B. 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千帆过”“万木春”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但诗人很悲观失望,只好饮酒赋诗,聊作宽解。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一个典故,写出了诗人一再遭到贬谪的凄凉心境。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因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下列选项立意相似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22-25题。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侧重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以“高”状山,以“寒”写树,照应一“奇”字。
C.文中“千百”“千”“百”等词都是虚指,极言其多。
D.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最后总结,揭示主旨。
23. 对本文语言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质朴刚健、雄浑奇特 B. 短小精悍、文辞简练
C.自然流畅、生动逼真 D. 对仗工整、骈散互用
24.下列语句关于文章写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B.文中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幽静的特点。
C.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侧两方面表现了水的清澈见底。
25.作者用“奇山异水” 概括了富春江美丽的景色。下列诗词中未写到“奇山”或“异水”的是( )
A.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 B.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C.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D.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
第Ⅱ卷(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选自 宋 欧阳修《归田录·吕蒙正不为物累》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太宗尤所眷遇( )
⑵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
⑶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
⑷其弟遂不复敢言( )
2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2)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3)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28.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吕蒙正是一位怎样的人?(4分)
七、(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9—32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29.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
30.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31.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3分)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32.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4分)
八、书写
33.将下面一句话,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方格中。(2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作文(40分)
34.温暖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温暖是黑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一盏明灯;温暖是游子远行前母亲的叮咛;温暖是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爱心;温暖是雨天老师送学生回家的那把伞;温暖是孩子对病重母亲的照顾……温暖是相互的,只要你送给别人温暖,别人也会送你温暖。请你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A 6. A 7.B 8.C
9----12 D C D D
13----17 B C D B C
18---21 A B B A
22—25 D A D C
参考答案
【翻译】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特别知遇关照。有一个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赏识。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靖(李靖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被财物拖累的人,古代的大贤也很难做到。
26.⑴看中,器重 ⑵想 ⑶寻找机会 ⑷再
27.(1)(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重用。
(2)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呢
(3)(大概)没有(少)嗜好而不受外物牵(连)累,过去(古代)的贤人也难以做到啊。
28.吕蒙正是一位宽厚正直而又廉洁奉公、幽默诙谐的人。
29.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作铺垫。
30.(1)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 ( http: / / www.21cnjy.com )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2)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31.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32.(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答对四条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