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4 15:1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试图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提拉克、甘地等人还提出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使命。这些做法(  )
A. 揭开了印度抗英斗争的序幕 B. 打击了本国的封建顽固势力
C. 增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 D. 消除了英国殖民文化的影响
2.19世纪末,提拉克指出,农民是印度的基本要素和脊骨,“印度就意味着这些工人和农民”;早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奥罗宾多 高士也说:“印度无产阶级还在沉睡中……谁认识和发动了这支力量,谁就能掌握国家未来的命运”。这表明他们(  )
A. 重视发动工农群众参加斗争 B. 致力推动印度的自治
C. 提倡采用非暴力的斗争方式 D. 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菲律宾、伊朗、土耳其、中国相继爆发革命,印度、印尼、朝鲜、越南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列宁认为其中的某些运动是“革命民主运动”“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下列史实能够佐证列宁观点的是()
①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 ②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③伊朗制定资产阶级性质宪法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年,非洲第一个政党——埃及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这两个口号(  )
A. 旨在摆脱西方的殖民侵略 B. 唤起该地区民族意识觉醒
C. 拉开了该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D. 是扩张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本质区别
5.以下是不同时期拉美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部分史实,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时期 19世纪前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二战后
事件 1804年海地独立;1822年巴西独立;到1826年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下许多地方独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萨瓦尔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傀儡政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①19世纪前期许多国家摆脱美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②19世纪前期拉美独立运动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国家普遍建成社会主义
④二战后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1905年开始,印度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和那格浦尔的工厂获得了五年的产业发展时期,约600万个纱锭和超过5万台印度动力织布机不停运转才能满足对本国棉布不断增长的需求;尽管比曼彻斯特的进口货更粗糙、更贵,但它被印度妇女和男子自豪地穿在身上。这说明当时(  )
A. 印度人民的购买力持续增强 B. 印度工业革命正在深入开展
C. 英国放松对印度工业的压制 D.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卓有成效
7.据如表,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相比土耳其革命的特点是(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土耳其革命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断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漱进派发挥了领导作用。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爆发,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 1908至1909年,青年土耳其党人以反对哈米德二世苏丹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为主要目标,在1905年俄国革命和伊朗革命鼓舞下,发动并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1909年,最终击败反动军队,占领伊斯坦布尔,废黜哈米德二世,另立穆罕欢德五世为新苏丹,组建青年土耳其党政府
A. 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B. 反封建旗帜更突出
C. 走上了政党政治的道路 D. 以无产阶级为主体
8.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感叹道:“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因为它太复杂了。”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现代印度文化消除了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
B. 古代印度的《摩诃婆罗多》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C.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的政治目标
D. 独立后的印度采取中央与地方分权,宗教与政治分离的政策
9.1905 年伊朗立宪革命爆发后,反国王联盟迅速形成,参与者既有农民、工人,也有学生、知识分子和宗教权威,还有许多少数族群。他们“徘徊在真诚的爱国主义和十足的个人利己主义之间,经常随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这表明伊朗(  )
A. 民族革命失败具有必然性 B. 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
C. 立宪革命缺乏坚实的基础 D. 反国王联盟实力强大
10.1858年,英国通过法案将东印度公司所属领土划归王室,由王室委派印度事务大臣统管。19世纪末,英印政府在印度推行税制改革、铁路修筑等措施,对知识分子则采取孤立手段,不允许他们参与政府管理。这说明(  )
A. 特许公司全面退出英国海外殖民舞台 B. 印度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危及英国统治 D. 英国试图遏制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
11.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A. 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 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 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2.英属13个殖民地经过战争获得独立、政治稳定且一直沿用1787年的宪法至今;拉丁美洲19世纪早期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经历了分裂,平均每国已采用过10部不同的宪法。由此可知,美洲()
A. 政治受西方影响呈现多样化 B. 实行了代议制民主
C. 民族民主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D. 通过战争获得独立
13.如图是1933年中国《时事月报》上刊登的一幅名为“石油之战”的讽刺漫画,这幅漫画以当时爆发在拉丁美洲的两个为争夺石油产区的国家间的战争为背景,漫画中一个玻利维亚人和一个巴拉圭人站在石油桶上你来我往的拼刺刀,前者头戴印有美元的旗帜,后者戴着画有英镑的方旗。这幅漫画反映了(  )
A. 拉丁美洲各国间的矛盾尖锐 B. 英美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
C. 中国政府关注世界局势变化 D. 拉丁美洲的革命任务艰巨
14.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种族差序表
身份 称谓 权利
第一代西班牙殖民者 半岛人 政治、经济、司法和教会的高级职位
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 克里奥尔人 出任其他重要职务
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后裔 梅斯蒂索人 低级官职和大部分普通职业
黑人与其他种族的后裔 穆拉托人、桑博人等 大部分作为奴隶成为交易的商品
据表可知,这一“种族差序”(  )
A. 反映美洲地区人种结构多元化趋向 B. 实现了西班牙对拉美的完全控制
C. 旨在维护考迪罗体制和大地产制度 D. 是引发巴西独立运动的主要原因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以及“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一战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 B. 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展开 D. 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
16.1899年,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成立。该公司不断扩张,收购尼加拉瓜、牙买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古巴等国的廉价土地 ,增铺铁路、购买船只,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各部门的垄断组织。这表明()
A. 美国实行金元加大棒的侵略政策 B. 美国推行门罗主义控制了拉美经济
C. 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 D. 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17.1897年,印度国大党的提拉克在其创办的《狮报》上撰文说:“我们的喊声同蚊子的嗡嗡声一样不能影响政府。我们的统治者不相信我们的话,或者故意这样。现在,让我们用强大的宪政手段,把我们的不满硬往他们的耳朵里灌。”这反映出(  )
A. 提拉克质疑舆论宣传的作用 B. 印度社会上层不愿倾听人民呼声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兴起 D. 英国文化影响印度民族斗争方式
18.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 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C. 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 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19.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帝国主义是衰朽的但还没有完全衰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但还没有死亡的资本主义。”
②“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
③“国际工人协会并不是某一个宗派或某一种理论的温室中的产物。它是无产阶级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
④“印尼共产党拉到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③①②④
20.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
A. 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岛上(海地)有约三万名自由之身的白人,还有人数约略相当的黑白混血儿和四十八万名奴隶。法国大革命后,“人权宣言”与法国的殖民意向相冲突,岛上的矛盾情势随之引爆。巴黎的革命人士愿意将选举权扩大适用于海地的自由白人,乃至自由的黑白混血儿,却无意废除奴隶制,以免断掉法国岁入的一项主要来源。于是,海地的黑人雅各宾党决定自行解放,从而爆发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民族解放战争之一。
材料二经历百余年奴隶政权的严酷统治,这些得到自由之身的黑人决心放个长假。重返工作岗位后,他们不愿替甘蔗园卖命,反而展开土地改革,将大庄园分割成小块土地。同时,独立后的海地赫然发现自己基础设施贫乏,资本稀少,农民未受教育且无治理经验。占人口少数的黑白混血儿贵族兴起,他们剥削广大农民图利自己,国家却几乎停滞不前。贵族统治不稳时,美国出手相助(1915—1934年遭美国占领),以维持“稳定”。海地找不到可取代糖的产品,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地发生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海地独立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的主要原因。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哲学动员了数以百万计的群众投入到反英的斗争行列中,他们放弃殖民当局授予的职位和头衔,抵制法庭、学校和英货,开展游行、集会、罢工、罢市和罢课等斗争,甚至抗税、抵制和不服从各种不公正的法律。这些大规模群众行动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给其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例如,在 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抵制英货,最后使英国纺织品的进口下降了28%,而印度自产的纺织品却猛增27%。
——摘编自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二印度民众对甘地像对待上帝或真理的使者一样,崇拜得五体投地,奉之为“圣雄”。然而,由于甘地指给人民的是一条不现实的非暴力的道路,他对人们的影响愈是深入持久,对印度民族运动的危害也越大,正如尼赫鲁所评述的,“非暴力使得人民的心智受到熏陶,并使他们越来越想采取和平行动”,“正是那个非暴力方式的教义产生了疑虑和踌躇而成为暴力行动的障碍”。
——摘编自柴俊青《甘地非暴力主义评价问题再探讨》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处于内外交困的英国政府慑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起的压力,答应印度独立的要求,但因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分歧与对立,再加上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印巴分治已成定局。印巴分治后,甘地获得了印度人民和国大党的崇高敬意,但他却大权旁落,其终身为之奋斗的非暴力思想也被束之高阁。面对分治以后的宗教仇杀与混乱,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于 1948年初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身亡。
——摘编自王钊《试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甘地的悲剧中得到的启示。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B
21.【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宪法在制定上受西方和美国以及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然后从目标、过程、作用、制宪群体等角度归纳现代宪法制定的特点。
(2)本小问的历史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封建的专制主义传统较为深厚,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加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实践的影响;(或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影响了近现代宪法的制定;依据材料二“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可知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人权意识的淡薄,
故答案为:
(1)特点:(背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目标)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或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或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过程)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
(过程)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或宪法最终沦为废纸;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
(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82年宪法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力量)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或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历史因素)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
(经济因素)缺乏足够社会力量的支持。(或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发达)
(社会因素)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或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
(政治因素)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或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
(思想因素)人权意识的淡薄。(或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
【小题2】
22.【答案】(1)背景:法国大革命对海地的影响;“人权宣言”推动了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海地没有废除奴隶制,引起了海地黑人的不满;海地黑人雅各宾党的领导。
(2)发展状况:国家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掠夺;失去了蔗糖生产的经济支持,国家贫困落后。
原因:甘蔗园经济的衰落;国内基础设置贫乏,资本稀少;获得独立的黑人缺乏治理经验;混血贵族对农民的剥削;海地政局不稳定,给美国控制和掠夺海地提供了条件。
23.【答案】【小题1】评价: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任答2点即可)另一方面,限制了印度民族斗争的发展;迟滞了印度人民以暴力手段争取民族解放的进程。
【小题2】启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而且充满艰辛的过程;革命者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魄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注重策略的灵活性。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