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4 15: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884年柏林会议后,英国提出了“2C”计划,企图建立从开罗(埃及)到开普敦(南非)的纵贯非洲的帝国;法国提出了“2S”计划,打算建立从塞内加尔(西非)到索马里(东非)的横跨非洲的帝国;德国也制定一套沿赤道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计划。这些行动表明( )
A. 西方列强开始侵入非洲 B.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
C. 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形成 D. 列强加快瓜分非洲的进程
2.19世纪,英国政府实施了从本土向地广人稀的殖民地移民计划。当国内经济景气时,向海外移民减少;当国内经济陷入危机时,向海外移民增加。移民计划的实施
①有利于缓解英国本土社会危机 ②改变了殖民地的人口结构
③导致了经济危机波及世界各地 ④推动了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19世纪末,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在非洲殖民地进行了大量的棉种实验。英国棉花种植协会派专家教非洲农民棉花种植技术,并且殖民地政府在制定棉花销售相关法规方面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以特殊照顾。由此可知,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
A. 推动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 B. 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
C. 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D. 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4.以下漫画由(美)托马斯·纳斯特创作于1881年。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BLOODREDSEA)漫画中间写着“痛苦的湖”(BITTERLAKE),远处的“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该漫画意在表明( )
A. 整个非洲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 B. 美国利用武力干涉非洲国家事务
C. 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 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5.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美国此举()
A. 有助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B. 防止了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
C. 反映了美国政治渗透拉美的企图 D. 旨在维护美国在拉美的利益
6.160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伏击了葡萄牙船只,并将此船连同货物一起拍卖。葡萄牙将此事上诉欧洲海事法庭。格劳秀斯撰写了《论捕获法》为荷兰辩护,指出葡萄牙阻止正当的海上商业活动,进而损害了在东印度的各国商人利益。据此可知()
A. 国际法维护了各国利益 B.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受到冲击
C. 旧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 D. 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焦点
7.1890年,对于参与同盟,英国政治家想法与美国孤立主义者一样,不感兴趣。然而,到 20世纪初英国抛弃了孤立主义,与位于亚洲的日本结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
A. 工业化浪潮导致英国经济衰落 B. 国际舞台上日本扮演重要角色
C. 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先后觉醒 D. 列强冲突扩展逐渐带有世界性
8.针对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问题,1823年,门罗宣言向欧洲国家表达的是“不要做什么”;1845—1848年,波尔克总统对欧洲国家提出的是“不要干涉我做什么”;而到了1895年,克利夫兰总统的关键用语则变为“承认我是什么”。这一变化()
A. 印证了英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 侧面反映欧洲国家普遍走向衰落
C. 说明拉美地区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D. 表明美国企图重建拉美地区秩序
9.“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
A. 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 B. 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
C. 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 D. 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10.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  )
A.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B. 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C. 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 D. 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
11.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女王的授权下成立。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建立了英属印度,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这表明英国东印度公司()
A. 行使了印度总督的管理职能 B. 发展为现代垄断企业
C. 拥有着管理英属印度的权限 D. 具有军事和政治职能
12.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地区发生的部分革命斗争简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时间 发生国家/地区 革命斗争名称
1881一1882年 埃及 阿拉比领导的反英起义
1881一1898年 苏丹 马赫迪领导的反抗英埃统治的斗争
1898—1902年 菲律宾 摩洛反美起义
1899—1900年 中国 义和团运动
A.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阶段 B. 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亚非地区侵略
C.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欧美国家矛盾
13.“1881-1912年欧洲在亚洲和非洲征服与夺取权力的全部进程,都是基于同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说辞:富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强者权利说’,即所谓当地人没有能力对自身实行有序管理,以及在与欧洲对手的竞争中维护本国利益。”据此可以判断()
A. 强权政治推动殖民扩张 B. 弱肉强食成为国际共识
C. 欧洲国家协调侵略步伐 D. 亚非地区缺乏自治能力
14.东非肯尼亚从百年前开始种植茶叶,1963年独立后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肯尼亚茶叶种植与生产的历程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这表明( )
A. 茶叶的引进带有殖民化的色彩 B. 民族独立后其茶叶生产发展受阻
C. 多极化促进茶叶生产质的飞跃 D. 茶叶生产大大提升了其国际地位
15.欧洲对非洲的殖民侵略始于16世纪。到18世纪末为止,欧洲人直接侵占的地区仅占非洲总面积的3%,到1790年,整个非洲大陆的欧洲居民不超过25000人。但从1881年开始,欧洲瓜分非洲的速度迅速提升,到1914年只剩下两个非洲国家保持独立。这()
A. 加剧了欧美列强殖民地争夺 B. 促进了非洲奴隶制种植园的发展
C. 激发了非洲的民族反抗运动 D. 导致了欧洲工业劳动力大量缺失
16.国界线国家与国家之间以自然地理特征为依据部分的界限或人为划分的界线。在非洲,国家边界大多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定的,有一部分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定的,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相对较少(见如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殖民色彩比较明显
②促进了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
③利于各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④埋下了地区冲突的隐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1850年时,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但到1910年,伊朗出口的原棉是棉织品的20倍。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曾唱道:“丝累线积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导致这一状况的背景是()
A. 伊朗的棉花种植业较快发展 B. 伊朗的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C. 亚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D. 帝国主义对亚洲侵略加深
18.英国殖民者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后,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成的恶果”,于19世纪中后期在印度各地设置了以保护森林、获得税收为主要目标的森林管理机构。这一转变()
A. 有利于印度收回部分经济主权 B. 旨在尽可能的维护经济侵略成果
C. 表明英国放松了对印度的侵略 D. 预示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19.(2023·广东湛江·统考一模)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称,弱小和行为不轨,是“由于全面放松与文明社会的联系而造成的。可以 要求某些文明国家进行干预”,而且,门罗主义可能使美国不得不“行使某种国际警察的权力”。基于这一思想,美国的做法是( )
A. 对落后国家地区传播文明思想 B. 实行全面干预经济的内政措施
C. 与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 D. 在拉美地区积极推行“大棒政策”
20.如表观点与推论相符的是(  )
观点 推论
A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家提倡自由竞争
B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纺机 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工业文明的扩张摧毁了当地旧的生产方式,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
C 国际工人协会并不是某一个宗派或某一种理论的人为的产物,它是无产阶级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D 至于东亚事件(九一八事变),国联又以牵涉列强利权,不愿与闻,丧失其维持世界和平机关之性质 国际联盟在制裁侵略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A. A B. B C. C D.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殖民主义与大国竞争]
材料一
历史时期 历史发展状况
15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海外探险和殖民活动,开辟新航路。
16世纪 西班牙建立美洲殖民帝国,获取大量财富。
17世纪 英法荷等国加入殖民竞争,进行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
18世纪 英法七年战争,英国胜利,确立了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霸权。
19世纪 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列强加速殖民扩张,非洲和亚洲成为主要目标。
20世纪 两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新的大国竞争格局形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都深深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殖民主义对全球化进程有不可否认的推动作用。这里用的推动是一个中性词,不同于建设、进步这些字眼的意义。推动可以向好的方向,也可以向不好的方向,可以用好的方式,也可以用不好的方式。无论16世纪的海上霸主和商业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还是17世纪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抑或18世纪中期开始全面走向世界、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技术的全球优势,利用坚船利炮进行贸易掠夺、军事侵略和殖民扩张,最终建立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体系。二战结束后,美英霸权和平轮替,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中心由欧洲转向北美。冷战期间的美苏争霸,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对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危害及消极影响》、朱锋《大国战略竞争视角下的国际秩序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至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发展的主要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殖民主义与大国竞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22.“帝国”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因此不同时期的帝国具有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从小亚细亚(位于今土耳其)到埃及一路赢得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面对日益扩大的帝国,亚历山大来不及对当地的统治机构进行认真的改造,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马其顿—希腊的因素。……对帝国境内的希腊城邦,亚历山大名义上恢复它们的自由,但实际上往往干预其内政……对鞭长莫及的地区,如小亚细亚的内陆高原和印度、中亚的一些地区,他仅要求当地的王公贵族承认他的统治权和征税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世界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残酷斗争中,把整个世界瓜分完毕,建立起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1800年,欧洲占领或控制了世界陆地面积的35%,到187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7%,而到1914年则达到84%以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某一个欧洲大国迫切地需要得到新的原料产地与产品市场的话,它将不能再指望从“无主的”非欧洲世界中去寻找满足,而只能从另一个欧洲殖民大国的手中去强占已被“占有”的土地。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亚历山大维持帝国统治的策略,并分析其帝国崩溃的原因。
(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亚历山大帝国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帝国的不同。
(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尝试对“帝国”一词给出恰当的定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说,产业革命“使一种和机器生产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而“大工业工人的不断过剩”大大促进了国外移民并且把外国变成殖民地,使之成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
——摘编自王苏颖《从殖民地概念的发展看当代殖民体系》
材料二 殖民主义是非洲绝大多数地区、南亚与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以及太平洋地区在1870—1945年所经历的并具有过渡性的发展状况。从历史上看,欧洲的海外扩张和帝国主义的蔓延、渗透将产生三种直接的结果。这就是由白人垦殖者所推行的殖民化,某些不同类型的无形控制以及殖民主义。在殖民体系状况下,一个附属国完全被殖民帝国所控制。它的政府为宗主国派遣的官员掌握,它的社会、法律、教育、文化甚至宗教生活,均为外国统治者所操纵,其经济结构也是为了服务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而存在的。
——摘编自高岱《“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考释》
材料三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使印度人民陷入了殖民奴役的深沉苦难之中,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和统治,带给印度人民更多的是灾难,但同时也造就了印度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伴随着苦难,印度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市场经济得到了发育,印度形成了民族市场经济的雏形,传统的王公统治和地方割据状态被彻底打破,代之以议会民主制度和联邦制的统一。
——摘编自郑豪杰《试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殖民体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1)主要趋势:参与国家增多(西葡主导演变为英法等国主导);范围不断扩大(殖民范围由美洲拓展到亚非);影响力日益增强。
(2)作用: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秩序的演进。
22.【答案】(1)策略:以强大武力作为威慑;利用新征服地区原有的统治机构(或保留新征服地区的社会结构);笼络新征服地区的上层分子;融合新征服地区和马其顿—希腊的治理经验;维持马其顿—希腊的统治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或实行差异化、多元化治理);刚柔并济;注重文化交流。
原因:帝国过于庞大,难以实施有效统治;建立时间太短,尚未完成民族融合(或帝国内部民族、文化差异过大);帝国各部分的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依靠武力维持统治,加剧社会矛盾;原有的国家制度和统治机构不适应新的帝国统治;城邦统治者缺乏治理大国的经验。
(2)①亚历山大帝国的性质是奴隶制政权,近代欧美帝国的性质是资本主义乃至帝国主义;②亚历山大帝国的本土相对新征服地区并无社会发展程度上的明显优势,而近代欧美帝国本土的政治、军事、经济水平一般明显高于殖民地;③亚历山大帝国在经济上直接掠夺新征服地区(如抢占土地与奴隶、征税等),而近代欧美帝国更倾向于将殖民地变成本土的经济附庸(如将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④亚历山大帝国更重视政治统治和征税的权力,近代欧美帝国则进行大规模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⑤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动力来源于农业的扩张性,近代欧美帝国则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或者工业革命的产物);⑥亚历山大帝国只在旧大陆建立霸权,版图在陆地上有连续性,近代欧美帝国的领地往往跨越新旧大陆,以海上交通建立联系,具有全球性;⑦亚历山大帝国实行君主制,近代欧美帝国主要实行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
(3)定义:一国依靠武力征服和军事威慑形成的庞大的统治区域;一个由宗主国与被征服地区共同组成的征服体系,这种体系往往包含多个民族,且实行差异化统治;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统治更多的民族、覆盖不同的文化。

23.【答案】(1)认识:殖民扩张推进了新型国际分工,工业制成品主要集中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产品及原料的产出主要集中于亚非拉地区;扩大和完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可从全球获取原料;促进国外移民,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特征:经济上依附于欧洲资本主义;政治上,殖民地被殖民帝国所控制,政府由宗主国派遣的官员掌握,没有完整主权;民众的大部分社会生活受到殖民者控制与渗透。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欧美发达国家的强大实力;列强之间的竞争等。
(3)影响:积极:英国的殖民统治打破了印度的传统王公统治和地方割据状态,为印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对印度自然经济造成冲击,但也促进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在印度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推广英语教育,提高了印度人的识字率和教育水平。消极:印度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倾销地,本土产业受到压制,经济发展受阻;印度人民遭受外来的剥削和压迫,造成了长期苦难。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