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单元主题情境卷
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学校准备举办“传承民族精神,坚定个人理想”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56分)
活动一: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
一、六(1)班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邀请你同行。(21分)
第一站来到某集中营旧址:被捕的gé mìng( )志士被反动派yā
sòng( )到这里,不经过fǎ tíng( )审判,就被这些mó guǐ( )般cán bào( )的fěi tú( )们施以kǔ xíng( )。他们不惧绳索的捆bǎng( )、pí xuē( )的践踏……
第二站来到烈士纪念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反抗敌人的bō xuē( )和yā pò( ),在极其不利的jú shì( )下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壮烈xī shēng( )了,但是 。
第三站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来自 的有志之士,为了推翻敌人的cán bào( )统治,jiě fàng( )旧中国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死重于tài shān( )。这座纪念碑jì tuō( )了我们的āi sī( )。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并在“ ”上填成语。(15分)
2.来到烈士纪念馆,欢欢不由想起本单元课文中以下情节,请你发表看法。(3分)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画“ ”的句子表现了革命烈士李大钊的 。“伟大的力量”指的是 。我从中体会到 。
3.联系上文语境,补充古诗句。(3分)
站在纪念馆前,我仿佛感受到了烈士们“ ,要留清白在人间”刚正不阿的心性,看到了烈士们“ ,任尔东西南北风”坚贞不屈的形象,听到了烈士们“何当金络脑, ”铁骨铮铮的豪言壮语。
活动二:学习英雄人物精神
二、六(2)班的小伙伴们正在开展“学习英雄人物精神”的系列活动,邀你参加。(21分)
4.课文中的一句话让欢欢深受启发,她仿写了一句,打算贴在教室里。(1分)
例: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仿写:同学之要
。
5.乐乐在办主题黑板报时,发现以下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1分)
A.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B.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C.精兵简政是一项减轻群众负担的好措施。
6.奇奇向低年级的同学宣传张思德精神时,向他们推荐了毛主席的这篇《为人民服务》。(4分)
《为人民服务》是 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依次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填序号)
A.如何对待困难 B.如何对待“死”
C.如何对待批评 D.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7.妙妙根据以下描述,给董存瑞画了一幅肖像,大家边欣赏,边讨论。(4分)
A.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B.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语段A是对董存瑞的 、 和 描写,从中我能够感受到 。
语段B是对董存瑞的 描写,体现了董瑞 ,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敌人火力的凶猛,衬托出了董存瑞 的精神。
8.欢欢在做读书笔记时,在下列句子后面标注了描写方法。(2分)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语言描写)
(2)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神态、动作描写)
(3)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外貌、神态描写)
☆欢欢运用第(3)句的描写方法,描写了一位老师。
9.乐乐在做手抄报时,分别摘抄了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一句话,请你分析课文这样安排的好处。(2分)
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结尾:妈,昨天是4月28日。
10.奇奇用正楷抄写了下面这段话,贴在教室后面的“书法展示台”,同学们看后讨论了起来。(7分)
人总是要死的,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
;替 卖力,替 和 的人去死,就 比 。 张思德同志是为 而死的,他的死是比 。
(1)把上面一段话补充完整。(4分)
(2)这段话第一句与后面三句的关系是( )。(1分)
A.并列关系 B.因果关系 C.“总一分”关系
(3)我是这样理解这段话的:
。(1分)
(4)除张思德外,我还知道死得“重于泰山”的人物有 、 等。(1分)
活动三:诗歌名言交流会
三、六(3)班正在举办诗歌交流会,请你也来参加吧!(14分)
11.状状能读准诗歌中加点的字。(正确的打“ ”)(2分)
燕山(yān yàn) 还坚劲(jìn jìng) 月似钩(sì shì) 千磨万击(mò mó)
12.在诗歌交流过程中,成成发现有位同学对诗句中字词理解有误,他是( )。(2分)
欢欢: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 乐乐:烈火焚烧若等闲(轻松)
奇奇:要留清白在人间(指高尚的节操) 妙妙:任尔东西南北风(你)
13.菲菲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诗句的意思。(2分)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4.在交流本课的三首古诗时,路路认为( )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2分)
奇奇:《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这是一首送别诗。
妙妙:《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燮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擅长画兰竹。
欢欢:《石灰吟》这首诗表面上描写了石灰的烧制过程,实际上是在说如何锤炼人的高尚品质。
乐乐:本课的三首诗都是咏物诗,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15.菲菲所在的学习小组讨论了下列诗句中,作者分别借用什么事物来表达志向?(3分)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
(3)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
(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16.根据积累的内容补充填空。(3分)
阅读经典古文,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如“ ,莫把无时当有时”告诫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 ,事非经过不知难”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勇于实践,将“知”和“行”结合起来;“良药苦口利于病, ”告诉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合理的批评和建议。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14分)
活动四:厚植家国情怀
四、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感受老兵身上的家国情怀。(14分)
老兵的叮嘱
耿平
①“我踮起脚尖,仰着下巴,挺起胸脯,头发才刚刚超过身高要求的红线。”站在我面前的爷爷,挺胸抬头,把手举在头上比划着。1951年,爷爷终于如愿参军入伍,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194师582团。他们的团长叫张振川。
②小时候,我只知道爷爷是个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但他很少讲述自己的经历。长大后,在我的追问下,爷爷开始给我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个个故事如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缓缓流进我的生命。
③“我没有接受过训练,就上了战场。”这是爷爷回忆战争的第一句话。进入朝鲜领土没多久,防空警报就拉响了。4架敌机擦山而过,前面的车中弹起火,爷爷的老乡当场牺牲。那是爷爷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④后来,爷爷被编入通信排。为了第一时间把信息传输到作战一线,他经常在电报机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夜里为了不让自己犯困,他就站着工作,生怕错过任何一条讯息。
⑤1951年的一个夜晚,敌人的炮弹落在离防空洞不远的地方,把通信线炸断了。被派去接线的班长和副班长都牺牲了,最后爷爷主动请缨执行接线任务。在赶往预定地域途中,为了躲避炮弹,爷爷的大腿被铁丝网划破,鲜血直流。爷爷全然不顾,一路爬过去,快速把断开的线修好,保证了通信线路的畅通。
⑥“爷爷,您不怕死吗?”听到惊心动魄处,我忍不住凑在爷爷耳边大声问他。他认真地摇摇头,回答十分洪亮:“那时根本顾不上生死,只想把信息快速传达给一线,不能让战友们白白牺牲。”
⑦后来,团长张振川看爷爷年龄太小,就让他当了警卫员。1952年10月,在三打红山包和争夺67高地的战斗中,582团血战5个昼夜。前沿阵地的战斗异常惨烈,从连部通往阵地的交通沟已经完全被炮弹炸平,敌人还用机枪封锁着这条运输线。在执行弹药补给任务中,爷爷每次都坚持运送两箱弹药。他趴在地上,双手推一箱,脚上勾一箱。子弹“嗖嗖”地从他身边飞过,他胸口贴地匍匐前进,多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运了一趟又一趟,汗水和泥土把他变成了一个泥人……
⑧就这样,在战斗最激烈的一天一夜中,爷爷穿过枪林弹雨,运送了25箱手榴弹、3箱冲锋枪弹,沉着冷静地完成了运送弹药的任务,荣立三等功。
⑨1955年回国时,跟爷爷同时参军的同乡 6 人,只回来了他一个……本来部队要保送爷爷去军校学习,但爷爷说自己是个文盲,愿意把宝贵的名额留给有文化的战友,他则复员回到老家重庆合川。
⑩三年自然灾害,爷爷逃难到了东北,在那里遇到了奶奶,他们共同在黑土地上劳作耕耘,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爷爷今年88岁了,奶奶82岁,他们身体硬朗,始终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恩,幸福充实地生活着……
2020年,大学毕业后我报名参军。临行前,爷爷紧握我的手,叮嘱道:“幺幺在部队,什么事都要冲到前面,要积极,有担当,不要计较个人得失。”爷爷的语气坚定,声音洪亮,像一个老班长在向新兵下达命令。我忍住眼泪,使劲地点了点头。
我入伍来到喀喇昆仑高原,成为了一名边防军人。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总会想,如果爷爷处在我的境况下,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爷爷在枪林弹雨中运送弹药的画面也会一次次浮现在我眼前。当个像爷爷那样的好兵,成了我的信念。
2022年6月26日,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当我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的那一刻,爷爷常对我说的话又一次在耳边响起:“什么事都要冲到前面,要积极,有担当,不要计较个人得失。”那一刻,我的内心热血沸腾,我仿佛看到自己和爷爷站在了同一支光荣的队伍里。虽然隔着几十年的时光,但我读懂了爷爷曾对我说的话,那是一个老兵对新兵的叮嘱!
——选文有删改
17.文中的“老兵”——爷爷讲述了他战场上的哪些故事?请按时间顺序概括。(3分)
18.选文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他趴在地上,双手推一箱,脚上勾一箱。子弹“嗖嗖”地从他身边飞过,他胸口贴地匍匐前进,多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运了一趟又一趟,汗水和泥土把他变成了一个泥人……
19.选文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和心理?(3分)
我忍住眼泪,使劲地点了点头。
20.选文以“老兵的叮嘱”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21.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第①②段写爷爷参军入伍,为下文引入爷爷讲述在朝鲜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做铺垫。
B.第⑥段对“我”和爷爷的描写,表现了“我”对爷爷经历的好奇以及对他的心疼和关心。
C.爷爷的经历给了“我”深刻的影响,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也成为一名边防军人。
D.从全文来看,爷爷的“叮嘱”不只是语言上的叮嘱,更是一种以身作则的叮嘱。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共30分)
活动五:书写个人理想
五、主题活动结束后,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示,书写自己的理想。(30分)
理想是什么?在民族英雄眼里,理想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革命先烈眼里,理想是“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身”;在人民教师眼里,理想是“种得桃李满天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但不变的,是那一颗不懈奋斗的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我的理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单元主题情境卷
六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56分)
一、
1.革命 押送 法庭 魔鬼 残暴 匪徒 苦刑 绑 皮靴 剥削 压迫 局势 牺牲 死得其所 五湖四海 残暴 解放 泰山 寄托 哀思
2.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他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3.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何当金络脑
二、
4.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5.B
6.毛泽东 张思德 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CAD
7.A.神态、 动作 语言 董存瑞对敌人的痛恨以及炸毁暗堡的坚定决心
B.动作 熟练的战斗技巧和丰富的战斗经验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
8.示例: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的张老师,此时正严肃地盯着一位上课开小差的同学。
9.开头与结尾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和对敌人强烈的憎恨。
10.(1)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泰山还重 法西斯 剥削人民 压迫人民 鸿毛 还轻。 人民利益 泰山还要重的
(2)C
(3)人总是要死的,有些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些人 死得毫无价值、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4)李大钊、叶挺、江姐
三、
11.yān jìng sì mó
12.乐乐
13.(1)什么时候我能给马戴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2)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14.奇奇
15.竹子 石灰 马 落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16.常将有日思无日 书到用时方恨少 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14分)
四、
17.①被编入通信排,为了将信息第一时间传输到作战一线,在电报机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避免犯困,夜里还站着工作;②1951 年一个夜晚,通信线被炸断,爷爷奋不顾身修电线,保证线路通畅;③后来当了警卫员,执行弹药补给任务,每次都坚持送两大箱弹药。
18.动作描写,运用“趴”“推”“勾”“贴”“匍匐”“穿越”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运输弹药的场景,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险,衬托出爷爷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19.对离开家人的难过与不舍,爷爷的叮嘱给了“我”前进的力量和勇气,坚定了“我”前行的脚步。(答出“不舍”“勇气”等词语)
20.题目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暗含文章的主旨,一方面表达了对以爷爷为代表的老兵的敬仰,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我”对军人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尽忠报国的执着坚守。
21.B【解析】选文第⑥段对“我”和爷爷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爷爷的心疼、关心和好奇,另一方面展现了爷爷不惧生死,心系战友,生死一线间,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B项表述片面,故选B项。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共30分)
五、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当我将衬衫扎进绿色的军装裤里,猛地想起这已经是我成为护旗手的第二年了,思绪流转回那一年夏天……
那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凌晨三点,我跟随人流站在安检门前静静地等候着这庄严时刻的到来。天渐渐亮了,护旗手托举着国旗,步伐坚定地向升旗台缓缓前进。站在升旗台上,护旗手迅速地向前迈出一步,右手高举,手掌向上,握住旗杆,左手自然放在身侧,前奏响起,所有人齐声高唱国歌。在那一刻我莫名有种想哭的冲动,我为生在伟大的祖国而感到幸运和自豪。升旗完毕,护旗手整齐退场,他们仿佛一棵棵松树,身姿如此端正,步伐如此整齐,手势如此标准。我下定决心: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你,成为一名光荣的护旗手。
回到学校,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国旗护卫队。我每天用两个小时进行军姿、握枪、踢正步等训练。经过几个月的集训,我终于成为国旗护卫队的一员,在成为护旗手的两年里,我见证了国旗百余次的升降。
我想,等我长大后,我就可以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成为天安门正式的护旗手。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追求理想,在某一天展现自己的风采和精神风貌,为祖国增光添彩。
【名师点评】①中心明确,情感真挚。文章表达了小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成为护旗手的憧憬,鼓励读者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②文章脉络清晰。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从观看升旗仪式到成为校园护旗手的历程,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小作者为自己的理想做出的努力和付出。
六年级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2页(共2页)